又遙遙領先了……

自動駕駛比想象中來的更早,武漢突然成了全球無人出租車第一大城。

無論消費者還是企業,都覺得很香。

但是……登上熱搜的並不是咱們的技術多么牛X,而是:4.76萬武漢司機集體請愿,懇求保住飯碗。

武漢的現狀,只是前兆。

照其目前受資本歡迎的程度來看,在全國推廣無人駕駛出租車,幾成定局。

全國有多少司機?

截至2024年4月30日,全國349家網約車平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696.4萬本。

再根據交通運輸部的數據,我國出租車數量約爲139.13萬輛。按照每輛車配備兩名司機計算,全國大約有280萬出租車司機。

加起來,近千萬——這背後,就是千萬個家庭的生計。

這還沒算那些爲司機服務的餐飲、修車、運管人員,這得有多少人?

有人站着說話不腰疼:新技術襲來,消滅部分行業的同時,也會催生新行業。司機們可以轉行嘛!

說得輕巧。

先不說新崗位有沒有、是什么。

很多司機,开了大半輩子車,根本沒別的技能,能去幹嘛?

可以預見,未來兩年,大量黑車和蹦蹦必然重出江湖——從社會的角度看,看似進步實則退步。

更關鍵的是,它今天能取代司機,明天就能取代快遞、外賣小哥,後天一定也能取代保安、保潔、建築工人等等……

把新技術投入市場前,爲什么不先給大家指條後路?

這么搞,汽車銷量是拉起來了,公司業務是擴展了,成本是降低了……

但勞動密集型的就業崗位,也被成批成批消滅了……

拆東牆補西牆,被破壞的那面牆怎么辦?

當歷史的車輪碾過,你最好是坐在車上的那個。


01

折疊的世界


一個美好的技術,在不那么美好的時代,可能並不適用。

科幻小說《北京折疊》裏,存在着一個特別的城市。

這個城市被劃分爲三塊空間,每天有48個小時。

第一空間是上流社會,有500萬人,可以享用48小時裏24小時的支配權;第二空間代表中產階級,有2500萬人,每天擁有16小時生活。

第三空間是社會底層,有5000萬人,一天只有6個小時生活。其中2500萬是清潔工人,負責處理整個城市的垃圾。

某天,城市領袖收到一份“自動化處理垃圾”的項目:自動化設備、大規模提取、溶液消毒,成本低且清潔。

這個項目一旦得到實施,就能將2500萬人的勞動力解放出來,其他市民也能享受更好的生活。

解放2500萬人啊!聽起來很美好,但它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解放”之後,這2500萬清潔工該如何安置?

你說會有新的行業、新的崗位吸收他們。

新崗位是什么?什么時候才會出現?你說不出來,說時間會給出答案。

這2500萬人肯定不會甘愿等死。

所以這個聰明但“反社會”的項目,最終被擱置了。

來源:圖蟲

當新技術足夠解放大批勞動力,但這些勞動力還沒有得到合理安置的情況下,就草率投入應用,需要付出的代價,或許遠遠不是些許經濟數據,就能衡量的。

其實現代世界,早就有活生生的例子。

在農業大國巴西,有15.5%家庭喫不飽飯;菲律賓,有400萬個家庭,只能撿名爲pagpag的廚余垃圾果腹……

這些,都是被市場經濟排除在外的人,不在利益分配鏈條裏。

換句話說,社會不需要他們。

但中國人,可不像南洋人那么老實、懶散。

如果合法崗位實在幹不了,一定會有人鋌而走險……

屆時,維護社會治安的成本,恐怕會飆升至一個天文數字。

更關鍵的是,正如你沒想到司機這么快就被淘汰一樣,其他行業從業者被取代的速度,也必然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想象一下,售貨員是AI機器人、攝影師是AI機器人、清潔工是AI機器人,甚至所有底層科研人員,全部是AI機器人。

當絕大多數人的就業被剝奪,會造成什么後果?

我們不能用過於樂觀態度和工業時代的經驗,來期望 AI 會創造更多崗位。

AI帶來的不是什么“相對失業”,而是從低端到高端的“絕對失業”。

屆時,全球被排除在市場經濟之外的人口,將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這些在《賽博朋克》中有很好的描繪:

洗衣機是月租的,每個月都得交錢,沒續費立馬停用;

房租晚一天交,房子直接鎖死,你連家都回不去;

受傷了卻沒有买等級高的保險,急救小組(未來的救護車)哪怕到了現場都不會救你。

其主題永遠是AI技術、壟斷大公司、進一步崩塌瓦解的人類社會,代表的是更嚴重的剝削。

而極少數收獲了技術成果的資本家,若無法剩下足夠多的泔水給底層人喫,他們也不好受。


02

前行的代價


在AI取代人類勞動力初期,相關企業靠着降本增效,一定會獲得巨大的財富。

企業家們將經歷短暫的美好時期。

但時間久了,也一定會遭到反噬。

在長達幾個世紀的工業化時代裏,有個公式永恆不變:商品價值=人力成本+物料成本+資本利潤。

人力成本,是僱傭者發給勞動者的工資。

物料成本,是各類生產資料,如IT從業者的計算機、工廠工人的機械設備,以及放置這些東西的土地和大樓。

AI若完全取代勞動者,導致人力成本大幅降低。

在物料成本變化不大的前提下。

如果商品價格不變,資本利潤將大幅提升;如果保持利潤不變,商品價格將大幅降低。

因此,最先一批實現AI化的企業,完全可以大幅壓低商品售價,在自由市場規則下瘋狂搶佔市場,把所有慢一拍的競爭者淘汰出局。

這種情形,我們在互聯網時代似乎經歷過。

當年百團大战,所有人都享受了一段時間超低價外賣,薅羊毛薅得不亦樂乎。

但等到少數兩家平台壟斷市場,好日子一去不復返。

未來,必然會重演曾經的劇情,但仍有不同。

外賣平台爭奪的只是彼此的市場,對普通人的影響其實有限。

而“去人化”的企業,覆蓋的很可能是全行業。

問題是,等到它們壟斷後,即便做得再大、生產再多商品、提供再多服務,你賣給誰呢?

AI固然能取代絕大多數人,但它有個致命缺陷——沒有購买力。

資本循環的基礎是分配。

勞動者通過爲資本家勞動換取貨幣,然後用貨幣去購买自己或別的勞動者生產的產品。在滿足自己生存需要的同時,也爲企業產生利潤,有了利潤讓資本才能繼續擴大生產。

所謂的消費主義,就是把各種消費行爲塞到了馬斯洛金字塔裏。

一旦將勞動者被替換掉,這個循環斷掉了。

那么,那個勞動者通過生產獲得消費購买力、資本家通過剝削勞動者獲得超額利潤的社會秩序不復存在了。

當購买力和生產力同時存在一個群體手中,那還分配個der。

在這種情況下,無法直接佔有AI生產出來的產品的人,是無產者,他們必須向直接佔有產品的人購买產品。

但买東西就要錢,爲了獲得錢以購买維持生命的產品,他們還想像以前那樣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換錢。

然而他們發現所有產品都有AI生產,他們的勞動力一文不值了,無產者沒有任何可供出賣的東西了。

相對應的,如果大企業生產出來的東西沒人买,就相當於慢性自殺,社會陷入混沌。

這時,無路可走的人們,能怎么辦?


03

最後的出路


時至今日,應該沒人會再懷疑,AI是新一輪技術革命的重要引子。

與前三次技術革命相比,它與哪一次最像?個人覺得是第一次。

1.0版本是“替代型”,主要標志是水力和蒸汽機,實現了機械化,手工業遭到毀滅性打擊,所以會導致大量人失業。

2.0版本則是“賦能型”,主要標志是電力和電動機,實現了電氣化。雖然在前期也導致了部分人失業,但期間誕生的無數發明,反而增加了更多就業機會。

3.0版本,盡管也是“替代型”,要標志是電子和計算機,實現了自動化,但失業的大批技術人員仍轉入服務行業。

而已經开始的4.0——智能化變革,很明顯絕大部分都是“替代型”,而且不僅是勞動、也包括服務。

先看看1.0版本是怎么解決問題的。

蒸汽機帶來的,不僅僅是生產關系的改變、生產力的飛躍,還激發了劇烈的階級矛盾,最終演變成全球範圍的社會變革。

暴發戶增加、傳統地主衰落,大量農民脫離土地、城鎮人口增加,新貴族(資產階級貴族)增加,王權總體先增強後急速衰落。

然後,一個又一個王朝走向末路。

這是新秩序對舊秩序的傾碾顛覆。

等到全新的社會秩序創立,大多數人得到了相對滿意的分配,這個世界才變得相對平靜。

再然後,才是生產力、創造力大爆發,演化出後兩次變革,短短百年發展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今時今日,又會如何演變呢?有兩種可能性。

最安全的辦法,是提高底層人福利,轉變成高福利社會。

以現在的美國爲參照:不論社會發達到何種地步,富裕到何種程度,都要確保12%的人口屬於貧困人口,讓這些人享受國家的照顧。

爲什么美國如此富裕,依然有4000萬所謂的“貧困人口”?

目的就是讓真正創造財富的富人和中產多納稅,養活12%實際上並沒有太大價值的底層人,保證社會的穩定。

底層人即使躺平當流浪漢也有喫有喝,而且還有魚有肉,有水果飲料免費喫,對AI取代自己這回事,就不會那么關注了。

當然,這12%的比例,在AI時代必然會大幅調高,很可能絕大多數人都只能喫福利。

這是美好的期望。

如果既得利益者不肯讓利,走投無路的大多數可能會讓歷史重演:

想辦法用武力手段奪取AI的產品。一身力氣雖然無處可出賣,但用來搶劫,甚至是幹死那幫佔有生產資料的人,倒是夠了。

這時,社會上會發生無休止的暴力行動和自相殘殺,想活下去只能幹掉一切擋在你前面的同類。

最終,甚至演變成革命,這個過渡階段也許會有許多人成爲代價。

除非大多數人達成共識,讓生產資料變爲全民共享。

如果你仔細看《RQ宣言》,你會發現它說的內容本質上,就是生產資料所有的問題。

而新時代的生產資料,就是AI。

如果AI創造的任何成果,都能由全民共享,自然就沒那么多屁事。

此時,AI負責生產,人類負責消費,維持自身需要,人的本性也得到最大釋放,人的能力可以全面發展,人類擺脫金錢和物質束縛,實現一種自由狀態。

這才是AI解放人類的真實社會基礎,也是人們稱之爲“社會主義朋克”的原因。

但是,這看起來太美好、太科幻了。

看看仍在彼此無底线競爭的人、企業、大國們,普遍落後的精神境界似乎很難適應AI這么高級的事物。


04

尾聲


任何時期、任何地點,因爲生產過剩,導致某一類勞動力失去價值,產生一批誰都不要的無家可歸流浪漢都是問題。

以前,流浪漢只要不懶惰肯勞動,不管幹嘛,還是有收入和翻身機會的。

但現在,不是懶惰不懶惰的問題了,而是多數人的勞動徹底失去價值,學歷再高,大概率也幹人過機器人,那誰要你?

如何在多數人失去生產力,且可能失去生產資料的情況下,控制生產資料的平均分配,進而保證社會組織的運行存續……

是當下就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

如果繞過這些問題,倉促大規模應用新技術……

對誰都不好。



標題:1000萬司機怎么辦?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2545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