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盡頭,還是逃不掉量子力學。

作爲這世上最難懂的新技術,雖然股民從來看不明白,但也不妨礙他們對這個充滿未來科技感的技術投以炒作熱情。

最近,A股的題材風火輪,從KIMI概念、AIGC,到低空經濟和華爲P70,最終還是轉到了量子概念。

今天早盤,A股的一度出現“量子狂潮”,有數只個股快速拉升至漲停,其中包括兩只出現了20CM漲停。截至午盤,浩豐科技20CM漲停,科大國創漲超12%,吉大正元、蘇州科達漲停,國盾量子、銅牛信息跟漲。不過隨後受大市明顯下跌拖累,多數個股漲幅出現了回吐。

其實近幾日量子概念就开始被市場關注,如果不是大市不作美,這輪炒作可能還會繼續熱炒一陣。

這個風口之所以突然又火起來,主要是隨着全球刮起的AI浪潮,眼下算力已經成爲科技巨頭們競賽速度的關鍵一環,被認爲是解決AI算力瓶頸的顛覆性力量——量子計算,自然而然就成爲被推到了聚光燈下。

一如當年那樣,如今這個技術也又被冠上了“新革命”、“新賽道”稱號。

不過,這個技術的邏輯,也比以前要看好很多了。


01看到商業化加速落地的希望


看到商業化加速落地的希望,是這一輪量子科技概念被重新關注的重要原因。

2019年10月,谷歌在一篇論文在《自然》雜志上發布論文稱,他們的量子計算機Sycamore僅用了53個量子位(目前谷歌最新的Sycamore已經可達到70個量子比特)就用200秒就完成了一項特定的高難度計算任務,而當時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將需要超過10000年才能完成同樣的任務。

這就是人類首次進入“量子優勢”的一個歷史性時刻。

所謂量子優勢,是指量子計算機在某些特定任務上相比經典計算機有顯著的性能優勢。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計算速度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上。

也就是在某些領域方面,使用量子計算可以比經典計算機體現出了超越性和經濟性。

不僅是在於這個技術對一個國家的算力战略有關鍵影響,也是在經濟層面能體現出更好的“降本增效”價值。

比如量子計算機在諸如藥物研發、材料設計、金融分析等領域具有巨大潛力。通過量子計算,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從而爲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比如在能源問題上,量子計算機可以通過分析大量的數據和計算復雜的算法,發現新的可持續能源選擇和更有效的能源利用方法,從而有助於解決當代全球性的能源難題。

這些年來,確實有不少成功過的案例。

比如波音公司利用量子計算來優化貨運重量和體積的分配,把有效載荷增加了30%。

比如IBM的量子計算機幫助日本化學大廠JSR模擬光刻膠分子在量子尺度上的表現,幫助極大程度節省了成本和耗時。

這樣的例子雖然我們一般沒關注,但其實在實際應用中有很多。

同時,在量子通信的支持下,可以實現更高效、更安全的數據處理、傳輸和遠程控制,從而推動智能化、自動化等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

這正是如今AI熱潮爆發後,人們對於算力需求激增擔憂所想到的一個最有效解決方式。

當然,這不是現在才有這個設想。

自從2019年“量子優勢”被證明後,全球科技巨頭們就开始大手筆加快布局自己的量子技術了。

比如2022年11月, IBM發布了其新的433個比特的Osprey芯片(世界上最強大的量子處理器)。IBM在其开源的量子工具包Qiskit上有20多台量子計算機,該工具包迄今已被下載超過45萬次。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也是全球量子計算技術項目突破最多的時期,比如:

IBM發布超過1000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處理器Condor,已經較爲接近當初的目標;

谷歌量子計算機成功達到100個物理量子比特,並預計有望在2025年達到1000個物理比特。

英偉達與德國於利希超算中心(JSC)、ParTec建立實驗室开發經典-量子混合超級計算機;

德國啓動Euro-Q-Exa量子計算機招標,用於集成到超級計算機SuperMUC-NG中;

英國與IBM聯手探索量子計算技術和量子安全密碼學;

上周,作爲全球AI算力的領跑者——“芯片翹楚”英偉達宣布推出一項名爲“英偉達量子雲”的雲服務,基於該公司的开源CUDA-Q量子計算平台,供研究人員在化學、生物學和材料科學等領域測試量子計算軟件。

除了英偉達之外,本月初的時候谷歌和XPrize宣布,將向提出具有潛力的量子計算機應用案例的創新者提供500萬美元的獎金,也極其了市場的關注。

當然,國內的巨頭也一點不慢。

2023年5月31日,“祖衝之二號”量子計算雲平台面向全球开放,該平台在66比特的芯片基礎上做出提升,新增了110個耦合比特的控制接口,使得用戶可操縱的量子比特數達到176比特。

中科大團隊成功構建了255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三號”,可在解決高斯玻色取樣數學問題方面比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億億倍,再度刷新了光量子信息技術的世界紀錄。

近期較火熱的“本源悟空”超導量子計算機,傳聞搭載72位超導量子芯片“悟空芯”在中國首條量子芯片生產线上制造,達到了198個量子比特的控制量。

據說到2月26日,“本源悟空”先後被104個國家用戶訪問超200萬次,並成功完成16萬個全球量子計算任務。

還有中國移動攜手中國電科發布目前中國最大規模的量子計算雲平台——“五岳”量子計算雲平台等等。

可以看到,無論國內外的政府或者企業,這樣的大型項目和技術突破都有很多。

這也是如今能在AI熱潮來臨之後,量子計算概念也隨影而至被催化的重要原因。


02未來的科技角逐必爭之地


當前世界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科技創新是關鍵變量之一。

從國家战略來看,目前在全球範圍內,英國、加拿大、美國等多國都在量子計算領域投入了大量資源,並宣布了國家量子計劃。中國也很早就將量子科技作爲國家重大科技战略的一部分。

而隨着AI模型的崛起,更加激發包括計算化學、生物醫療、機器學習、智慧城市、自動駕駛等等需要高算力支持的應用的逐步落地,人們對算力的渴望愈發強烈,具有超強算力的量子計算也得到加速的推進。

除了2023年的多項大突破外,今年初,工業部、科技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中,量子計算機、量子信息技術等量子計算相關技術被多次提及。

近日,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強調,加快布局未來產業,中國將开闢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开展人工智能+的行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國平曾表示,要“讓超級計算、智能計算、量子計算三股中國計算力量盡快‘牽手’,協同工作,稱爲‘三算融合’。在國家布局的超算互聯網基礎上,加快建成國家量子計算與超級計算融合互聯網,全方位提升大國算力。

而同時,量子計算的商業化也在比我們之前預想要遠快得多的速度在落地。

從市場空間看,據ICV數據,2023年全球量子計算市場規模約47億美元,預計2035年有望超過8000億美元;其中,金融、化工、生命科學領域有望更加受益量子計算產業發展。

民生證券指出,與傳統計算相比,量子計算能夠帶來更強的並行計算能力和更低的能耗,同時量子計算的運算能力根據量子比特數量指數級增長,在AI領域具有較大潛力。


03結語


從目前量子計算的商業化進度和規模看來,可能未來一兩年,很難有大規模的生意模式出來,理論上還不足以支撐起太多的二級市場概念股市值增長。

在國內,絕大多數量子計算相關的概念股都還只是空有其名,沒有多少實際相關的業務收入。

所以就出現了這個概念時常暴漲暴跌的情況,在過去幾年類似今天的熱炒出現過幾輪,但無一例外最後全都跌了回去。

比如當年A股首家以“量子”爲名的國盾量子公司,股價上市初一度接近500元,到無奈出道即巔峰,上市以來經過幾輪行情不斷下跌,一度跌破百元價位。

這背後正是其業績的長期無法突破,2016年公司營收2.27億元,7年後的2023年營收還只有1.56億元,比以前的營收都不如。

不過從整個量子技術的長期發展來,它們的商業化價值必然是會逐漸體現出來的,只是在技術方面,國內的上市公司可能短時間內喫不到這些紅利。

但我們可以寄希望於由量子計算和AI大模型雙結合所帶來的,更加強大算力時代到來,屆時AGI全面普及後帶來其他方面的商業機會。比如流量平台,廣告,大數據,算力存儲配套、信創方面。



標題:20CM漲幅!“量子狂潮”來襲?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9340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