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價格“背離”,何時迎來反轉?
2月中旬以來,商品市場整體上漲,但外盤明顯強於內盤、有色與黑色間的表現更是“冰火兩重天”。商品市場分化背後的經濟线索、未來可能的演繹?本文分析,可供參考。
一、近期,商品市場的新變化?全球商品整體上行,但內外盤、有色黑色間存在分化
近期,全球商品市場整體上漲,其中貴金屬、有色金屬等品類尤爲突出。本輪海外商品的上漲始於2023年12月12日,迄今累計漲幅已達10.7%。而2月19日以來,南華綜合指數也开始回升,國內外商品共振上行。分類別來看,截至3月22日,南華綜合指數和彭博商品指數分別上漲2.5%、3.8%,貴金屬、有色金屬表現最爲突出,僅國內黑色系表現不振、下跌6.3%。分品種來看,NYMEX天然氣、COMEX金、LME鎳等外盤定價的商品漲幅相對居前,而玻璃、鐵礦石、焦炭、螺紋鋼領跌,分別下跌14.9%、11.8%、7.6%和6.2%。
整體來看,全球經濟的復蘇、海外流動性的邊際緩和是商品價格多數上行的主要動能,部分品類的供給端也有一定支撐。第一,年初以來,全球經濟整體呈現復蘇態勢,G10國家和中國的花旗經濟意外指數分別從-13.1、-8.8回升至25.4、22.5;經濟的企穩改善從需求端對商品價格形成支撐。第二,2月以來,全球流動性環境也趨於寬松,美聯儲、英格蘭銀行議息會議相繼放鴿,瑞士更是成爲首個歷經長期高通脹後降息的發達經濟體;期間,美元指數下跌0.3%,彭博金融條件指數也有小幅改善。第三,部分品類供給也有擾動,如OPEC+“意外”將減產延續至2季度,冶煉加工費暴跌也促使精煉銅冶煉商計劃減產。
但結構上來看,商品表現內部仍存在“外盤強內盤弱”、“有色強黑色弱”的兩大分化。一方面,2月7日以來,內盤的南華工業品指數微漲1.6%、而外盤彭博工業金屬指數大漲6.1%,期間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不足以解釋內外盤工業品表現的分化。另一方面,國內有色金屬與黑色金屬的表現更是“冰火兩重天”,2月7日以來,有色金屬的代表SHFE陰極銅大漲6.5%,而SHFE螺紋鋼則大跌4.4%,鐵礦石、焦炭等黑色系表現普遍不振。
二、商品市場分化背後的經濟线索?前期海外經濟韌性更強,國內經濟結構明顯分化
线索一:年初至今海外經濟持續修復,或較國內“韌性”更強。從市場表現來看,截至3月22日,外需佔比較高的商品表現相對更強,或因海外經濟韌性的支撐:1)表現最爲突出的原油,國內需求佔全球比重僅16%,且國內生產對油氣的能源依賴度僅26.2%,遠低於美國的71.9%、德國的57.8%。油價一定程度上是需求端海外經濟的映射,與歐美制造業PMI的持續修復相對應。2)銅鋁的內需佔比看似接近、均爲50%,但銅在電力、消費品端的需求佔比達72%、高於鋁的27%,制成品家電、電线等近期出口的高速增長也在一定程度導致了銅鋁間的分化。3)主要由內需主導的鐵礦石等價格表現近期相對萎靡。
线索二:國內經濟結構也有明顯分化,一方面,建築業較弱、制造業較強;另一方面,在建築業內部也呈現爲竣工強於新开工。我國銅鋼比自2018年底以來即逐步上行,近期更是明顯加速、創2016年以來新高;這或源於兩者需求結構的差異。銅的建築業需求佔比僅9%、遠低於鋼的55%。歷史回溯來看,2011年-2015年的銅鋼比持續上行,發生在地產前端弱於後端、制造業強於建築業的背景下,本輪或同樣如此:第一,地產鏈持續表現不佳、前端弱於後端,2023年新开工面積累計下降20.4%、2024年1-2月下降29.7%;但竣工略強,對家裝等後周期有一定支撐。第二,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1%,強於建築業。
年初以來,政策對制造業相關領域的支持力度加碼,而春節假期、極端天氣則擾動了“穩增長”的落地,或進一步加劇了地產鏈條與制造業鏈條商品表現的分化。3月1日,國務院發布《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機械設備更新、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等無疑將進一步增加對銅、鋁等商品的需求;1-2月我國設備工器具購置同比增速高達17%、明顯回升。而春節假期、極端天氣擾動下,基建落地則相對滯後,2月23日瀝青开工率仍低至23.7%、爲近6年次低,直至近期才小幅回升;地產下行、基建滯後,不僅鋼鐵需求不振、高爐开工率僅76.9%,玻璃、水泥等相關建築鏈商品也均明顯下跌。
三、商品市場可能的演繹?銅金等需警惕估值端衝擊,內需主導品類或更具確定性
當前,中美庫存周期均處低位,補庫的共振有望對商品需求有一定支撐,部分庫存偏低品類表現值得關注。從庫存周期來看,中美庫存均處於“磨底階段”,部分品類已進入補庫周期,如美國的交運設備、基礎化學品、金屬加工制品等;國內的黑色金屬冶煉加工業、化纖、金屬制品、通用設備等。中美補庫的共振下,黑色、有色、化工等相關鏈條商品的需求有望得到帶動,焦煤、焦炭、苯乙烯等品類商品自身的低庫存或進一步放大需求支撐。
但外需主導的品類,需要警惕估值端的衝擊;美國經濟韌性、通脹粘性下,美元指數或居高不下,進而從估值端對銅、金等品類產生一定壓制。歷史回溯來看,銅價走勢與美元指數多負相關,10年期美債實際利率也仍在影響着金價的波動。當下,美國經濟韌性仍強,而“去通脹”的進程則慢於預期。短期,油價是CPI反彈的主要動力,疊加低基數效應、今年3-4月或進一步向上拉動CPI同比;中期,核心通脹同比下行的趨勢仍在延續,但已經放緩,從房價與租金的滯後關系看,租金通脹或在8月前後見底反彈。通脹粘性疊加經濟的韌性,美元指數或仍將居高難下,對銅、金等品類產生一定壓制。
而內需主導的品類,上漲或更具確定性;主要受益於階段性擾動消退後“穩增長”的進一步落地。截至今年2月,1萬億元國債項目清單已全部下達,已實施國債水利項目1488個、完成投資293.1億元,對於投資的拉動作用還將持續體現。微觀層面,去年11月以來,代表性基建央企新籤訂單額同比增長14.2%,可與投資數據相互印證;春節後極端天氣等擾動因素消退,瀝青开工率也呈現平穩回升。隨着“穩增長”項目的逐步落地,黑色系等國內主導品類的需求或將進一步改善。
經過研究,我們發現:
1、近期,商品市場整體上漲,主因全球經濟復蘇、海外流動性緩和,部分品類供給端也有一定支撐。結構上來看,商品表現內部存在“外盤強內盤弱”、“有色強黑色弱”的兩大分化。一方面,2月7日以來,內盤的南華工業品指數微漲1.6%、而外盤彭博工業金屬指數大漲6.1%。另一方面,國內有色金屬與黑色金屬表現更是“冰火兩重天”,2月7日以來,SHFE陰極銅大漲6.5%,SHFE螺紋鋼則大跌4.4%。
2、商品市場分化背後,映射了兩條經濟线索:1)年初至今海外經濟持續修復,或較國內“韌性”更強。2)线索二:國內經濟結構有明顯分化,建築業弱、制造業強;同時建築業內部竣工強於新开工。年初以來,制造業相關領域的政策力度加碼,而春節、極端天氣則擾動了“穩增長”落地,也進一步加劇了兩者間表現的分化。
3、當前,中美庫存周期均處低位,補庫的共振有望對商品需求有一定支撐;但外需主導的品類,或需警惕估值端的衝擊。而內需主導的品類,受益於階段性擾動消退後“穩增長”的進一步落地,上漲或更具確定性。
風險提示
1. 俄烏衝突再起波瀾:2023年1月,美德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俄羅斯稱,視此舉爲直接卷入战爭。
2. 大宗商品價格反彈:近半年來,海外總需求的韌性持續超市場預期。中國重啓或繼續推升全球大宗商品總需求。
3. 工資增速放緩不達預期:與2%通脹目標相適應的工資增速爲勞動生產率增速+2%,在全球性勞動短缺的情況下,美歐2023年仍面臨超額工資通脹壓力。
注:本文節選自國金證券2024年03月24日發布的《“超寬松政策”退出,對日股衝擊有多大?》,分析師:趙 偉(執業S1130521120002)zhaow@gjzq.com.cn,賈璐熙(執業 S1130523120002)jialuxi@gjzq.com.cn,李欣越(執業 S1130523080006)lixinyue@gjzq.com.cn
標題:商品價格“背離”,何時迎來反轉?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93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