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機會,悄悄發酵!
2月以來,AI板塊成了超跌反彈幅度最大的主线,通信/計算機/電子/傳媒等平均都炒股了15%,寒武紀、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龍頭幾乎都從坑裏爬回來了一半。
短短一個月,市場對TMT的配置就圍繞着中外產業映射、新質生產力、半導體國產替代等多個方向快速輪動,大量的主題挖掘反映的其實更多是風險偏好的回升,敢於追逐去年四季度已經大幅調整的板塊。
其中,汽車、機械設備、家用電器等傳統賽道其實也收獲了不小的漲幅,反彈力度甚至高於一直穩增長,保持高分紅的煤炭、石油。經過一年的調整,前者估值已經來到一個較低的位置,等待重新被認可的機會。
這個機會,隨着此次“兩會”再次重點提出“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讓市場有了更明顯的感受。
01
上月2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的第四次會議公布,要實行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月初,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簡稱“方案”),提出要有序推進重點行業設備等更新改造,積極开展汽車、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形成更新換代的規模效應。
先說說對我們生活影響更大的“以舊換新”。
消費領域的“以舊換新”不是新例,這一舉措是結合當下內外需趨勢的判斷而提出的。
上一輪“以舊換新”方案曾於在2009年6月份出台,當年是什么情況?
08年的金融危機造成全球經濟迅速降溫,外需收縮對中國出口也造成不小的衝擊,09年1月出口曾經進入兩位數的負增長時期,拖累一季度GDP同比降速至6.4%。
當時,爲了拉動內需提振經濟,政府打了兩張很重要的牌。一張是大家熟知的“四萬億計劃”,另一張牌,就是汽車家電“以舊換新”。
具體,國家三部門开展家電下鄉工作,對包括彩電、冰箱、洗衣機、手機等產品,按照銷售價格的13%給予補貼,之後又將補貼品類範圍擴大至熱水器、電腦、空調等。
2009年至2011年的家電“以舊換新”政策補貼規模共300億,拉動消費3420億元,拉動倍數超10倍。農村每百戶的家電保有量實現了質的突破。
汽車方面,從09年6月开始,國家通過減徵購置稅和給出置換補貼,覆蓋乘用車、商用客車,載貨卡車等汽車品種。實行的一年裏,我國共計銷售汽車1628萬輛,累計同比增加63%。
那么,市場如何反映這項政策利好?
09年政策剛落地時,市場尚且處在觀望期,但隨着政策落地加速推進,居民消費拉動逐步體現在企業業績之上,當年汽車和家電板塊逐步走強,回報率領先全行業。
以史爲鑑,“以舊換新”對應着刺激內需,但市場真正關注的,無非是財政上如何補貼,出多少力,能刺激多少需求,出來多少增量的問題。
首先今時不同往日,無論是家電還是汽車,這些年隨着保有量和滲透率一路提高,已經很難再有大的上升空間。
上一輪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這一輪,更多的是把上一輪銷量轉化成增量。
常用家電的安全使用年限也大多集中在8-10年,而大規模家電下鄉活動結束也已超10年。
根據產業在线數據,2008-2013年三大政策期間,國內家用空調/冰箱/洗衣機銷量分別達約3.0/2.9/1.9億台,距今到了更換的時間點,還要考慮疫情三年被延遲的更換需求,未來隨着房地產逐漸企穩得到釋放。最近的數據顯示,3月家用空調/冰箱/洗衣機內銷排產分別同比+17.3%/12.2%/5.3%。
在基本面和政策雙重利好預期下,原來估值已經很低的白色家電順勢酝釀了一波反彈,格力,海爾,海信家電年初至今都積累了不少漲幅。
從09年至今,在需求側,汽車消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去年,在地產鏈普遍下滑的背景下,汽車對消費數據的拉動效應在持續增強。
當前汽車市場沉澱着較強的更新需求。
其一,從汽車歷史報廢周期看,2022年報廢量與2006年銷量相當,但汽車年銷量先後在09年和13年跨過1000萬和2000萬大關,未來也將進入報廢注銷階段,目前報廢高峰期仍未到達,意味着新增替換需求至少還能托着銷量往上走,以舊換新的政策正好能加速換車周期。
其二,乘用車消費價格彈性更高。近幾年新能源汽車扛起了汽車消費的大旗,隨着滲透率提升,面對同質車型供應的增加,需求顯得相對不足,所以持續地在打價格战。年初至今,車企爲在淡季裏守住份額,紛紛響應了比亞迪的降價,這是市場行爲。
那政策思路上,方案突出強調了要“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可以看到,未來具體的補貼政策還有待落實。
有機構預測,財政對消費品以舊換新支出預計約2000億左右,刺激耐用消費品更新需求約4000億左右,推動社零增速提升1個百分點。
雖然不足以復制當年的增速,但對於支持消費板塊中產品力較爲突出的公司業績修復,應該是大有幫助的。
02
大規模設備更新與消費以舊換新一起提出,消費和生產是互相促進的循環關系,但這輪設備更新不能簡單理解爲產能擴張。爲什么?
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與設備更新通常發生在宏觀經濟壓力小,設備利用率不斷擡升的復蘇階段,如2004-2008年,2010-2011年,2017-2018年,2021-2022年,對應着制造業投資增速提高,同時設備利用率偏高。
如今在供大於求的基礎上要求中上遊擴大投資,是不切實際的。
去年產能利用率才一度見底,最新的PMI也表明市場需求增速慢於生產,價格水平仍然疲弱,部分行業的庫存周期還未到主動補庫的階段,企業投資意愿是不高的。
設備更新的說法在歷年經濟工作會議中多有提及,但內涵已經發生了實質性變化。結合關鍵詞,這次的提出可能對應着幾個目的:1)復制供給側改革,加速部分行業產能調整出清;2)拉動新一輪設備投資,提高高端化、數智化、綠色水平;3)引導PPI走出負區間。
從供給側角度,設備投資目前大致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大部分行業因爲產能過剩或者需求不足而且長期缺乏資本开支;二是設備折舊壽命逐漸縮短,傳統領域的行業固定資產折舊比例大都超過了50%。
傳統設備領域,例如船舶、機牀在設備壽命上均處於替換周期,是有望受益於政策的行業。
以周期性明顯的船舶行業爲例,08年泡沫被戳破後行業陷入過剩局面,上一輪大周期裏有超過10%以上修建船舶的平均壽命超過20年,船體老齡化影響下遊運輸能力。除此之外,船舶行業對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明確的指標劃分,意味着航運業將推進傳統燃料船的替換。
來源:圖蟲
頭部船企上市公司包括中國船舶,中國重工,中船防務、中國動力等都是受益標的。尤其在經歷整合行業集中度提升之後,中國造船業在新接訂單、造船交付量和在手訂單量方面均位居世界第一,中國船舶更是中字頭裏的景氣標的。
還有工業母機。
制造設備的機器是生產一切工業品的基礎設備。從機牀更新周期來看,傳統機牀的更新周期約爲8-10年。上一輪機牀投資建設高峰期是2011-2014年,現正進入新一輪更新換代周期。
近期山東省發布了對工業母機的規劃,明確到2025年,全省工業母機產業實現營收超過700億元,2027年超850億元;到2027年重點企業工業母機國產化率達到75%左右。
自2月初觸底以來,政策利好成了板塊反彈的一味良藥,板塊在反彈中積累了超30%的漲幅。
當然了,因爲並非大規模的制造業投資,設備更新能夠對相關板塊與整體內需帶來多大的增量同樣依賴於政策的具體力度(比如大力度的貸款、抵稅優惠)。
03
在當前需求不足爲經濟主要掣肘的情況下,因爲財政政策更容易轉化爲實體經濟的消費與投資,從而拉動經濟,工具加碼力度尤其受到市場關注。
從兩會提出的工作目標來看,2024年GDP目標維持5%不變,財政赤字率擬按3%安排,規模比去年還多了1800億元。
如果把專項債、特別國債納入赤字範圍,那么實際赤字水平已經達到6.6%的水平,高於去年的6.1%。而且考慮到去年四季度發行的1萬億國債主要將於今年使用,國家從今年开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特別國債,規模也是1萬億元。
新增加的1800億赤字和特別國債都由中央承擔,這說明中央是有在主動加槓杆,爲地方財政挪出空間。
目前資本市場裏,產業趨勢的驗證對緩解AI賽道資金擁擠度的狀況至關重要。所以未來是繼續維持高勝率的啞鈴型策略,還是擁抱基本面主线,這就要看財政刺激的兌現程度了。
如果從財政刺激,到需求回暖,再到實體經濟主動加槓杆的過程逐步兌現,資源型行業(有色金屬、石油、貴金屬)和傳統制造業(船舶制造、鋼鐵、汽車、家電、造紙)等順周期板塊或許會有更大的上漲空間,不妨繼續關注。
標題:新的機會,悄悄發酵!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86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