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納事件余波未了!普裏戈任現身回應,普京最新表態,拜登也發聲撇清!
瓦格納事件余波還在繼續。
目前,俄羅斯總統普京、瓦格納集團創始人普裏戈任均做出最新表態。
昨日,普京在“瓦格納事件” 後首次發表電視講話,他普京嚴厲譴責了近期“瓦格納叛亂”的組織者,指責叛亂者想讓俄軍人自相殘殺,同時也感謝“瓦格納集團”成員在“最後一刻”停了下來。
普裏戈任也在“消失幾日後”現身白俄羅斯首都並發布了最新音頻。他回應兵變事件表示,當天行動的目的不是爲了推翻俄政權,之所以決定“撤兵”,是爲了“避免讓俄羅斯人流血”。另外他還表示,瓦格納7月1日後將不復存在。
除了此次事件的兩大核心聚焦人物之外,美國總統拜登也首次公开評論瓦格納事件表示:“我們沒有參與其中,我們與此事無關。”
“瓦格納事件” 後
普京首次發表講話
據俄羅斯衛星網,當地時間26日晚22時10分,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裏姆林宮發表全國電視講話。
普京在講話中嚴厲譴責近期“瓦格納叛亂”的組織者,稱這些人不僅背叛了國家和人民,還背叛那些被他們欺騙參與這一“罪行”的人。
來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普京說,叛亂的組織者希望俄羅斯出現一場內鬥,希望俄羅斯的士兵們互相殘殺。叛亂組織者很清楚,他們的行動必然會被鎮壓,他們的最終目的只是爲了削弱俄羅斯。
“我強調,從事件一开始,就立即做出了所有必要的決定,以消除威脅,保護憲法秩序,保護我們公民的生命和安全”。
他在講話中還表示,瓦格納集團的絕大多數战士和指揮官“都是獻身於人民和國家的俄羅斯愛國者”。他們“在战場上勇氣證明了他們的愛國精神”。
同時,普京也感謝瓦格納集團成員在“最後一刻”停了下來,他表示這些人“將有機會通過與國防部或其他執法機構籤署合同,來繼續爲俄羅斯服務,也可以回家與家人團聚”,那些想去白俄羅斯的人也都可以自由前往。
普京還感謝所有的俄羅斯軍人、執法人員和特種部隊,他們在這場危機中阻止了叛軍,忠於職守。他還感謝那些沒有參與叛亂瓦格納集團成員。
普京也對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爲和平解決局勢所作的努力和貢獻表示感謝。他表示,在解決這場危機中,整個俄羅斯社會的團結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另外,當日普京還籤署了一項總統令,將2022年12月27日籤署的因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原油和石油產品實行限價而制定的特別經濟措施延長至2023年12月31日。
普裏戈任現身辯護
作爲瓦格納事件的核心人物,普裏戈任在前幾日的去向成謎之後,日前也首次現身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的“綠城”酒店,並對瓦格納事件進行了回應。
據法新社報道,普裏戈任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條長達11分鐘的音頻。他表示,當天行動的目的不是爲了推翻俄政權。
普裏戈任稱,他要求瓦格納士兵向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進軍的命令並非針對俄羅斯領導人,而是避免“瓦格納集團被摧毀”,並追究那些“因不專業行爲而犯下大量錯誤的官員的責任”。不過在心動中爲了避免俄羅斯軍人進一步流血,瓦格納集團選擇了停止行動。
他還感謝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爲解決“瓦格納事件”伸出援手。
對於“志愿者部隊”將被“收編”一事,普裏戈任在音頻中回應表示,瓦格納集團沒有人同意與國防部直接籤訂合同,這家公司將在7月1日停止運營。
不過據塔斯社報道,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秋明、新西伯利亞等城市的瓦格納招募中心已經恢復正常工作。
接下來瓦格納會如何運轉?普裏戈任表示,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提出了能讓瓦格納“繼續運作”的辦法。與此同時,俄外長拉夫羅夫也最新釋放了關鍵信息。他表示,瓦格納組織在中非共和國和馬裏的工作“將繼續下去”。
值得關注的是,據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俄新社、塔斯社和《生意人報》等俄羅斯媒體26日援引俄聯邦總檢察長辦公室消息人士的話稱,截至當天上午,有關普裏戈任涉嫌煽動武裝叛亂的刑事案件尚未終止,檢方尚未作出新決定,調查仍在繼續。
拜登撇清與此事關系
當地時間26日,美國總統拜登也首次公开評論瓦格納事件並“撇清關系”稱,美西方國家沒有參與“瓦格納事件”。
“我們必須確保(俄羅斯總統)普京沒有借口將此事歸咎於西方或北約。我們明確表示,我們沒有參與其中。我們與這次事件無關,這是俄羅斯內部矛盾鬥爭的一部分。”
據美媒報道,拜登表示,他在周末與法國、德國、英國和加拿大等國領導人進行了交談,協調對“瓦格納事件”的反應。他認爲,現在對事態發展下結論還爲時過早。
“這一切的最終結果有待觀察。無論接下來發生什么,我將確保盟友和合作夥伴在解讀、應對局勢方面保持一致。”
美媒CNN報道稱,拜登已在25日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過電話,重申美國會繼續支持烏克蘭。拜登表示,近期他可能再次與澤連斯基通話,協調應對措施。
此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同樣在談論“瓦格納事件”時表示,此次事件爲俄羅斯內部事務,並稱盡管這場“叛亂”以“流產”告終,但可能預示俄政府將變得更加“不穩定”。
標題:瓦格納事件余波未了!普裏戈任現身回應,普京最新表態,拜登也發聲撇清!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8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