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免籤,比不上香港
01
近一年來,宣布對華免籤的國家越來越多。
加上近期的新加坡之後,被稱爲東南亞旅行黃金路线的“新馬泰”已經全部對華免籤。
在新加坡免籤的消息公布後,新加坡酒店搜索量較發布前增長四倍,機票搜索漲三倍,各大OTC平台上新加坡的搜索數據也都持續走高。
不僅如此,新加坡遊客搜索中國關鍵詞的搜索熱度也環比增長超2成。
在中泰籤約儀式落定後,國內泰國相關關鍵詞搜索熱度環比增長超7倍,其中,機票、酒店環比增長均超6倍。
而在攜程泰國站點上,中國相關關鍵詞搜索熱度環比前一天增長超4倍。
新加坡、泰國和中國开放免籤,表面上看是同時帶動了雙邊的旅遊交流,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對於周邊國家而言,中國遊客的消費力帶來的吸引力確實更大。
前不久有外國媒體報道,中國遊客從國外“消失”,導致全球旅遊業損失近 1300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9390 億元。
疫情以前,中國遊客對於全球旅遊收入的貢獻,年均超過13%,包括新馬泰和日韓在內的周邊不少國家,接待最多的遊客就是中國。
2019年,我國出境旅遊的遊客達1.55億人次,幾乎相當於俄羅斯的人口總數,佔全球出境旅遊支出的14%。
然而2023年恢復國際旅遊之後,前往日本旅遊最多的成爲了韓國遊客,前往泰國旅遊最多的成爲了馬來西亞人。
更不要提更遠的美國和歐洲,前往紐約的中國遊客在整體的排名從第二名降到了第十名。
中國遊客的缺席對於這些國家的影響也相當顯著。
比如泰國,2019年,泰國的中國遊客人次達到了近1100萬人次,但是2023年,中國遊客前往泰國的人次只有350萬人次。
泰國全年的旅遊收入也從2019年的近3萬億泰銖降至2023年的2萬億泰銖,中國遊客的缺席,讓泰國蒸發掉了近1/3的旅遊收入。
圖源:圖蟲創意
盡管免籤也許能夠帶動中國遊客的出行和消費,但在免籤以前,新加坡的籤證也並不算難,很少會拒籤,批准時間也較快。
籤證固然是影響中國遊客國際旅行的原因之一,但絕對不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對於出國旅遊本身意愿的下降。
排除飛機班次和票價的影響,算上航班、火車、輪渡、機動車,2023年內地居民出入境人數只恢復至2019年的58.9%。
但是與此同時,2023年的國內航线客運規模不僅已經完全恢復,還比2019年增長了1.5%。
盡管不少人認爲大家紛紛前往哈爾濱是一種消費降級,但是從機票價格來看,前往哈爾濱動輒上千的票價,其實遠高於今年最低點前往周邊國家的票價。
去年4、5月,直飛新加坡的機票最低只要五百塊,往返日韓的票價最低甚至加起來都不過千。
因此,盡管已經免籤的“新馬泰”仍在等待中國遊客出國遊的復蘇,但是大家旅遊的心態早已不復當初。
從最初“出國長見識”,到現在,出國遊已經不再有太多值得國人仰望的地方。
越來越多國家免籤吸引內地遊客的同時,國內的香港,則顯得較爲尷尬。
同一個國家的特別行政區需要籤證,還只能逗留七天,出國旅行卻可以免籤逗留30天,內地遊客前往香港的籤證在此刻顯得更加刺眼。
而新加坡和香港的高度類似,則使得這種區別顯得更爲突出。
新加坡作爲東南亞的發達國家,華人佔到了總人口的超過70%,因爲良好的城市景觀被稱爲花園城市。
新加坡同時也是重要的航空中轉城市,通過新加坡可以輕松中轉東南亞、中東、歐洲等地。
香港的城市定位和新加坡極爲類似,高度國際化、人口密集、自然資源缺乏、同受英國殖民地通知影響等等。
甚至在交通上,香港作爲全球第三大國際機場,也是亞洲地區的航空樞紐,不少內地遊客出國都會選擇在香港轉機。
這種相似,給了新加坡機會,但是前往香港的內地遊客,相比新加坡,還是多上不少。
事實上,香港就是香港,只不過,香港需要改變。
02
今年,“港人北上深圳”成爲持續性的熱點話題,但是香港的旅遊業,卻顯得較爲冷清。
香港入境事務處的最新數據現實,2023年全年香港居民約有5300萬人次北上,達到甚至超過了2018年的水准。
但是,同時期訪港的內地遊客卻只有2600萬人次,遠低於2018年的6500萬人次,減少一半還多。
整個2023年,相比南下的內地客,北上的香港人數量不僅反超,甚至還翻倍了。
同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香港人到深圳的消費熱潮,以及內地遊客到香港消費的大幅走弱。
前不久,开市客華南首店在深圳龍華开業。开業當天,會員开卡數量就超過14萬人,位居全球第一,开業當日的銷售額也位居全國第一。
而在开卡的14萬人中,香港居民就佔了超過10%。
甚至由此延伸出,不少香港旅遊社爲這些香港遊客开發出了掃貨團,“旅遊”路线包含各大商圈以及山姆盒馬等。
被調侃爲景點只有商場的深圳,成爲了香港人最愛的旅遊地。
過往充斥着購物的內地遊客和代購的“水客”的香港商圈,卻門可羅雀。
訪港的內地遊客佔到了香港所有遊客的近八成,然而內地遊客到香港的旅遊模式已經由過去的“买买买”,變成了現在的“city walk”。
《南華早報》此前一篇報道指出,許多中國內地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對去香港購物都不感興趣,因爲香港購物已經大不如前。
這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原因是內地電商、跨境電商的崛起。
包括跨境電商在內的電商崛起使得更多物美價廉的國貨產品被人熟知,更多進口奢侈品、化妝品也變得更加便宜,香港的商品逐漸失去了價格優勢。
與不少人的想象不同,旅遊業其實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香港旅發局數據顯示,疫情前,旅遊業佔當地生產總值約4.5%,提供超過25萬個就業機會。
但形勢在近幾年有了巨大的轉變。
仲量聯行表示,截至 2023 年第三季度末,香港購物中心的空置率爲 6.4%,商業街商店的空置率爲 12.7%。2023年一整年,全港平均每天有1.7萬個酒店房間空置。
戴德梁行的最新報告也顯示,2023年香港商鋪的代表——尖沙咀商鋪的租金排名大幅下降,地段的租金下降到每年每平方英尺1493美元(約合每平米每月9642元人民幣),相比疫情期間下降了39%。
圖源:圖蟲創意
對於香港旅遊業來說,現在的狀況就可想而知了。
如何在提高旅客數量的同時,還能提高人均消費,或許是不少香港業界人士亟需思考的問題。
目前,香港民建聯已經提出了19項建議,從頭到尾審視了旅遊政策,希望通過這些政策吸引更多旅客消費,盤活旅遊經濟。
這些建議包括:
恢復被叫停的、針對深圳戶籍人口的“一籤多行”,並擴大到大灣區所有城市;
把個人遊從49個城市,擴大到內地更多省市;
增加24小時通關口岸,並適當延長鐵路服務時間;
推出“HK Pass香港通行證”,讓旅客“一票多行”等等。
這些政策改變能夠吸引更多遊客前往香港消費嗎?或許能,但是效果可能並不顯著。
而且來得有點遲了 。
在跨年夜大量內地旅客滯留上水地鐵站之後,香港民建聯才建議增加24小時通關口岸以及延長鐵路服務時間,在國外已經紛紛开放免籤之後,才建議恢復“一籤多行”。
新的宏觀經濟大環境下,香港的旅遊經濟想要重回往年的高光,不僅要等全球尤其國內經濟重新恢復景氣,更要主動積極擺正對內地同胞的服務態度。
03
上世紀90年代末,香港回歸。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香港都是內地接觸國際的一個窗口,香港人乃至整個城市定位,都以“國際化”自居。
隨着內地迅速發展,過往香港遙遙領先於內地的情況發生了轉變,內地人不再迷一樣仰視香港。
香港和內地的關系卻並沒有因此發生改變。
誠然,近幾年來,香港服務業針對內地遊客的歧視和傲慢或許已經有所緩解。
但是對於香港這座城市來說,選擇的路仍舊擺在前方。(全文完)
標題:新加坡免籤,比不上香港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78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