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日,公募債券型基金公告2023年4季報,我們就其規模變動、持倉情況等維度做以下簡要點評:

規模層面,純債基整體規模擴張,指數債基增速靠前,長久期與迷你基金貢獻大部分淨申購。截至23Q4(不含新發),中長期純債基金在管規模5.5萬億元,短債債基規模突破1萬億元,指數債基約7100億元。固收+產品整體有淨贖回,過往業績前25%產品淨贖回相對較小。截至23Q4,二級債基在管規模約8500億元,偏債混基約3600億元,轉債基金462億元。

持倉層面,純債基金槓杆變動不大、國債、地方債的佔比略微擡升,部分市場度較高省份的城投債出現在重倉券中。固收+產品的權益倉位小幅回落。隨着轉債估值回落,基金倉位整體略有提升。結構上,防御屬性明顯。轉債以低價、債型品種爲主,股票層面开始相對增持公用、軟件等。

正文

2023年4季度,純債基金新發與申購兩端均呈現增量。申購側,中長期純債基金份額增長約3500億份,短債債基增長786億份,指數債基增長1219億份。新發側,中長期純債新發超過2000億元,指數債基增加超過840億元。從增量結構來看,1)中長期純債基中淨申購產品佔比不足5成,其中或受益於收益效應,中長久期產品、非機構(23H1機構佔比不高於95%)產品和迷你類產品的淨申購比例更高。指數債基部分,淨申購主要由中長政金債指數產品貢獻;2)新發中非定开佔比繼續走高,偏交易盤類(非AB類)佔比也略微擡頭,但申贖側影響相對不顯著。

圖表1:純債基金在管規模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不含當季度新發產品

圖表2:純債基金份額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不含當季度新發產品

圖表3:非定开純債基金中淨申購產品佔比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不含當季度新發產品

圖表4:純債基金新發增量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純債持倉方面,主動管理類純債產品槓杆環比有所擡高,中長期純債基槓杆在1.24x,短債債基在1.17x附近。而從持倉結構來看,純債資產結構變動不大,但整體對於國債、地方債有所增配。而從重倉券中的票息資產來看,各細分品類的變動相對不大,二永總數相對而言有所提升,產業債與城投變動不大,部分市場關注度較高的省份債券出現在重倉券名單中。

圖表5:各類純債資產持倉情況(整體口徑)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6:各主要票息資產的純債基金持有情況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7:債基(非指數)重倉券中城投債按省份分類的持倉情況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城投以YY爲口徑

固收+部分:隨市場走弱,二級債基等整體規模下滑。從仍獲得淨申購的產品來看,產品主要集中在同類產品中業績(23Q3-4)前25%的產品。下圖顯示,業績表現靠前的品種,出現淨申購的概率會稍高。

圖表8:固收+產品在管規模明顯調降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不含當季度新發產品

圖表9:業績表現或是投資者申贖標准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列名爲固收+基金23Q3-4在其二級分類所構成的同類型產品中的業績表現分位數,行名爲固收+基金23Q4期初份額所分檔形成的小基金VS非小基金。數值計算的各分類中淨贖回產品的個數佔比

而從持倉來看,固收+基金在報告期節點來看,整體倉位變動仍不大,市場未出現明顯減倉,轉債在年末或基於估值等相對優勢,固收+產品還相對23Q3有一定增持。債底部分來看,固收+整體對偏利率、流動性較好的品種有進一步增持,信用債層面變動相對較小。

圖表10:固收+基金倉位變動相對有限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1:固收+的債底選擇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具體持倉結構上,固收+產品防御屬性明顯擡高。轉債整體偏向低價和債型品種。尤其非轉債基金的固收+產品,普遍超配絕對價格相對較低的品種。而股票持倉一側,行業層面有所增配軟件、材料、公用板塊。

圖表12:固收+基金在轉債層面的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3:固收+基金在行業層面的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本文摘自中金2024年1月22日已經發布的《“因時制宜”的純債基與固收+——債券型基金23Q4點評》

楊   冰  分析員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15120002 SFC CE Ref:BOM868

羅 凡 分析員 SAC執業證書編號:S0080522070003

陳健恆  分析員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11030011 SFC CE Ref:BBM220



標題:中金:2023年Q4純債基金新發與申購兩端均呈現增量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7427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