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尋談酒:酒吧是什么?
酒吧是什么?初看起來這個問題很好回答,酒吧不就是賣酒的地方嘛,但仔細觀察一下,其實不是這樣。
賣酒的地方有很多,我們最常見的是酒館,所謂酒館其實就是餐館,主要是以餐飲爲主,賣酒是附帶的。曾經有一個階段很多餐館不允許自帶酒水,後來國家出台規定不准這樣限制。現在我們到餐館喫飯經常自己帶酒,所以餐館的酒水銷售也下降了,說是酒館,但都是人家自帶酒水來喫飯的地方,一般喫個工作餐之類的也不會喝酒。如果在酒館喝酒那就有社交含義了,要么請人辦事,要么是和同事、同鄉聚會等等。
和酒館相比,有些酒吧是不提供餐食的,有些酒吧只是提供簡餐,酒吧就是純喝酒的地方,而且喝的酒還得是酒吧裏的酒,不能從外面帶瓶酒進去喝。
還有一種賣酒的地方——酒鋪,我們平常見到的煙酒店、品牌酒專賣店等都屬於酒鋪,酒鋪是賣瓶裝酒的地方。和酒鋪相比,酒吧是以整瓶酒打开後零杯賣爲主。
直觀地看起來,酒吧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只賣酒;
第二、零杯賣;
第三、單瓶計價的話,整瓶酒的價格比酒鋪裏要貴一倍甚至三倍。
價格這么貴,人們爲什么還來酒吧喝酒呢?大致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環境好,所有的酒吧裝修風格和餐館不一樣,都有異國情調,有撩撥人心弦的地方;第二個原因是相對於买整瓶酒,消費者一次性支出少,能喝的起。
如果在超市或酒鋪裏买一整瓶威士忌1000多塊錢的話,你只想嘗一下這種威士忌,在酒吧裏可能200塊錢就可以嘗到了。要按照整瓶算的話,酒吧的價格比在超市裏买貴了一倍,但是你一次性支出少。
酒館古已有之,但酒吧是舶來品。
影視資料上看到,在1949年以前像上海、天津這種城市裏就有酒吧出現,在中國最早什么時候出現?我推測應該是在1861年以後。余生也晚,晚清到民國期間的酒吧是什么模樣我沒見過,等我見到酒吧的時候已經是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後中國才出現的酒吧。
這些酒吧有三個特點:
第一只存在於城市中,農村中沒有,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爲現代城市文明中的一部分;
第二是“遊手好闲”的年輕人們去喝酒的地方,時尚點的話說是人們休闲喝酒的地方;
第三是酒吧內的裝修都是黑咕隆咚的,光线很暗,完全靠人工的燈光採光照明。所謂酒吧的環境好,第一就好在這個“黑”。
說起來我自己年輕的時候忙忙碌碌,沒有時間“遊手好闲”,到45歲之後才去的酒吧,因爲酒吧每次买酒可以論杯买,這樣比整瓶买可以少花錢。當我想了解各種威士忌的時候,先到酒吧去喝一杯嘗嘗,動機是爲了省錢,附帶的一個後果就是感受到了時尚的新潮。
在80年代中期酒吧剛出現的時候,那時我正年輕,本來應該成爲新潮的一部分,但那個時候更沒錢,連到酒吧喝杯酒的錢都沒有,也就沒趕上潮流,現在在酒吧裏才感受到所謂“新潮”。特別是2017年以後精釀啤酒的出現,使我沉湎於到各種精釀啤酒吧裏去品嘗新的精釀啤酒品種。對於精釀啤酒和威士忌的基本知識我都是從酒吧學到的,對我來講,酒吧是一所時尚新潮的學校,到這裏去學習比單純讀書要放松快樂。
放眼世界,各國的酒吧都留下了永久傳頌的故事。
美國的酒吧名聲大噪於美國的禁酒運動,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的前期,美國开展過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禁酒運動,禁酒促進了地下酒吧的出現和繁榮。據說美國紐約市原來才有不到1萬家酒吧,禁酒之後出現了10萬家地下酒吧,而且賣私酒的地下酒吧發展出來一套類似於中國古代江湖的暗語切口。當時的地下室沒有光线,全靠昏暗的燈光照明,可能這也是很多現在酒吧裝修風格崇尚“黑暗風”的原因。本來人們對喝酒可能沒那么大的興趣,但是禁酒運動創造出的這種神祕、反叛和有風險的喝酒場景,卻激發了人們去嘗試的興趣,這是生命中自由力量的天然體現。
蘇聯則是另一個故事,蘇聯時期本國人民倒不太到酒吧喝酒,也沒有給本國人民服務的小酒吧,但有對外賓服務的酒吧,酒吧還有專業的調酒師,這些調酒師裏有很多就是克格勃的特工。據說,現在世界上各個地方優秀的調酒師很多是來自前蘇聯的,講起蘇聯的酒吧就讓人想到了諜影重重的諜战片。
英國的酒吧只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酒吧大概就像我們平常飯後散步的街邊一樣,人們不愿意待在家裏喝酒,喜歡到社區樓下的小酒吧裏喝兩杯。有的酒吧完全是熟人們經常聚會的,類似於有些城市裏退休中心的棋牌室。也有些酒吧是年輕人聚會的地方,有點像我們中國這樣所謂新潮時尚的地方。記得兩年多前看過一個小視頻,英國在特殊時期也採取一些防疫措施,建議大家不要在酒吧裏喝酒,但是當時首相約翰遜的父親老約翰遜,他就想去樓下酒吧喝酒,不愿在家裏喝,習慣而已。
我感覺酒吧也慢慢成了中國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個城市的時尚街區總要有幾家酒吧,如果沒有幾家酒吧街區就顯得不夠時尚。要想一次少花錢又能品嘗到各種美酒的話,像我這樣的中老年人也會成爲酒吧的常客。
——完——
標題:李尋談酒:酒吧是什么?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6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