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6月份,風險偏好較爲強勢,導致美債和美元跌。美股三大股指全面上漲,私人和官方投資者均創紀錄买入美股。美債上限談判結束推動外資繼續买入美債。

外資回流美國依然趨勢性放緩,寬松預期致流動性偏好進一步下降。6月份,美債上限談判結束後,外國投資者在美淨增持證券資產1478億美元,但二季度僅增持349億美元,爲2020年四季度以來的新低。本月,外資繼續減持現金資產,連續五個月淨減持,二季度合計淨減持了2572億美元,減持規模爲歷史次高。高利率、高風險偏好和經濟“軟着陸”預期導致持有現金的性價比有所下降,市場並不認爲會出現“毀滅性”的風險。

風險偏好全面回升,外資持有美債“越跌越买”。6月份,私人和官方外資分別增持了1051億美元和155億美元美股,均創下了歷史新高,且均爲連續三個季度的淨买入。盡管安全資產在本月受到冷落,但是由於美債收益率處於高位,安全邊際有所增強,美債依然獲得了879億美元的淨买入,同比和環比分別擴大了1.1倍和4.3倍,且繼續表現爲中長期美債好於短期國庫券。此外,美債負估值效應461億美元,連續三個月“虧損”。

多數主要經濟體對美債均有增持,中資依然趨勢性控制對美風險敞口。歐元區、加拿大和英國均在本月增持美債,並攜手挪威和瑞士大手筆买入美股,合計佔外資买入美股的63%。即便日元匯率跌至2022年9月幹預區間,日本投資者再次增持美債,日本官方僅限於口頭“警告”。中資投資者淨賣出42億美元美債,但淨买入99億美元機構債、0.06億美元公司債券和6億美元美股,四大類資產合計淨买入63億美元。但趨勢上依然在控制對美元風險敞口。二季度,中資投資者合計淨賣出84億美元四大類資產,而上季度和2022年同期分別淨买入38億美元和358億美元。上半年,中資投資者合計淨賣出46億美元四大類資產,2022年同期爲淨买入654億美元。

市場一邊追着人工智能相關的科技概念,一邊憧憬着美國經濟“軟着陸”和美聯儲貨幣政策即將轉向。但美國經濟依然存在三大不確定性,一是緊縮效應並未完全釋放,二是儲蓄緩衝墊可能即將耗盡,三是預期差風險。

風險提示:美聯儲貨幣緊縮超預期,地緣政治局勢發展超預期。

正文

一、外資回流美國依然趨勢性放緩,寬松預期致流動性偏好進一步下降

2023年8月16日,美國財政部發布了2023年6月份的國際資本流動(TIC)報告,美國跨境資本流動的季度全貌顯現。TIC報告顯示,二季度,外國投資者在美淨增持證券資產349億美元,爲2020年四季度以來的新低,同比和環比分別減少了76%和90%,主要是受5月份 1616億美元淨減持的影響。6月份,外國投資者在美淨增持證券資產1478億美元。其中,雖然私人外資在6月份淨增持了1198億美元,但二季度合計淨減持了397億美元,是外資回流放緩的主要原因;官方外資淨增持280億美元,二季度合計淨增持746億美元,雖然較上季度下降了43%,但好於2022年同期的淨減持198億美元(見圖表1)。

二季度,美國貿易赤字較上季度擴大了72億美元至2082億美元。如果不是美債上限談判風波,外資回流美國放緩幅度可能不會那么大。尤其是,二季度,美元小幅升值0.8%;2年期和10年期收益率分別上漲了81和33個基點,表明美債吸引力有所增強;標普指數上漲了8.3%,其中僅市盈率就上漲了7.7%,說明風險偏好依然較高。2023年以來美國相繼爆發了銀行破產、美債上限談判和主權評級下調等負面事件,但經濟基本面的韌性和偏緊的勞動力市場不斷修正貨幣寬松預期。8月16日,最新公布的美聯儲會議紀要“偏鷹”立場使得10年期美債收益率收至4.28%,突破了2022年10月的高點,實際利率達到1.96%,爲2009年8月以來的新高。外資的“逐利本能”可能依然會在短期支撐美元回流(見圖3)。

從交易工具看,外資流動性偏好持續下降。6月份,外國投資者淨增持長期證券1959億美元,二季度合計淨增持了3506億美元,較上季度和2022年同期分別上升9%和13%;銀行負債變化(現金資產)淨減少613億美元,爲連續五個月的淨減持,二季度合計淨減持了2572億美元,減持規模爲歷史次高,僅次於2009年一季度美聯儲第一輪量化寬松的开啓,減持規模較2022年同期擴大了3.3倍,而一季度爲淨增持861億美元;短期美國國庫券及其他托管債務淨增加了132億美元,爲年內首次淨增持,但二季度合計淨減持585億美元,減持規模較上季度增加了37%(見圖表2)。

上半年,官方外資淨买入2053億美元證券資產,貢獻了外資回流的51%,而2022年同期僅爲淨增持30億美元;私人外資淨买入1936億美元證券資產,較2022年同期下降了72%。此外,外國投資者合計淨增持長期證券資產6713億美元,較2022年同期上升了31%;合計淨減持現金資產1711億美元,而2022年同期爲淨增持1462億美元;合計淨減持短期美國國庫券及其他托管債務1014億美元,2022年同期爲淨增持328億美元。高利率、高風險偏好和經濟“軟着陸”預期導致持有現金的性價比有所下降。

美國經濟陷入“詭異”狀態,即制造業景氣下行和消費者信心低位反彈並存。美聯儲开啓加息周期後,美國ISM制造業PMI指數持續下降,7月份降至46.4%,連續九個月處於不景氣區間。由於2022年通脹飆升和美元資產大幅下跌,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斷崖式”下降,但隨着2022年四季度股市觸底反彈和通脹見頂回落後开始震蕩修復,2023年8月份回升至71.2%,較2022年低點回升了21.2個百分點,不過距離2019年底仍有22.1個百分點的差距。由於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與CPI同比存在較強的負相關性(1980年以來相關系數爲-0.42),美聯儲仍需要維護其物價穩定的公信力,但同時又不能讓企業端大面積出清導致失業率上升。鑑於美國大型企業更多依賴直接融資,美聯儲對2023年以來金融條件持續轉松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消費者信心企穩和服務消費保持韌性,中小企業也有保障(見圖4)。目前看,美聯儲的工作似乎相當成功。但是,美國通脹下降最快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緊縮不足的風險正在上升。最新公布的美國零售數據大超預期,7月份美國零售銷售數據環比上升0.7%,爲六個月來最大增幅,連續四個月增長,強於市場預期的0.4%;核心零售銷售環比上升1%,也強於此前預期的0.4%。8月15日,亞特蘭大聯儲GDPNow模型預計,三季度美國實際GDP環比折年率可能達到5.8%,遠超其潛在產出水平。需求過熱已替代供給衝擊,成爲美國通脹的主要催化劑。

二、風險偏好全面回升,外資持有美債“越跌越买”

私人風險偏好強勢回歸,安全資產遭到冷落。6月份,剔除銀行對外負債變動後,私人海外投資者在美淨增持了1810億美元證券資產;二季度合計淨增持了2175億美元證券資產,同比下降了70%,但環比上升了48%。其中,6月份私人外資淨增持了1051億美元美股,單月增持規模創下有數據以來的新高,二季度合計淨买入580億美元美股,連續三個季度增持,且較上季度增加了121%,而2022年同期爲淨減持美股427億美元。同時,本月淨增持了307億美元企業債,二季度合計淨买入843億美元企業債,創下2007年三季度以來的季度新高,較上季度增加了174%。雖然私人外資繼續增持美債和機構債,但風險偏好上升顯著降低了對安全資產的需求。6月份,私人外資淨增持356億美元中長期國債、125億美元機構債券和399億美元短期國庫券,二季度合計淨增持了985億美元中長期國債和303億美元機構債,較2022年同期分別下降了53%和25%;二季度合計淨減持了49億美元短期國庫券,2022年同期爲淨減持916億美元(見圖表4)。

上半年,納指上漲了31.7%,創下1984年以來最好开局,帶動標普指數上漲了15.9%。科技股和人工智能概念相關的股票幾乎完全蓋過了美聯儲緊縮、銀行業危機和美債上限談判風波等因素的衝擊。其中,英偉達上漲近190%,臉書、特斯拉上漲超100%,微軟和蘋果分別上漲42%和49%。另一邊,6月份,美資投資者淨买入142億美元海外債券和340億美元海外股票,二季度合計淨买入外國證券607億美元,爲2014年三季度以來的首次,而上季度和2022年同期分別淨賣出外國證券資產185億和1100億美元。

官方外資繼續加倉美元資產的同時,創紀錄地增持美股。6月份,官方外資繼續增持四大類證券資產,合計淨买入416億美元。其中,官方外資淨增持了308億美元中長期美債,但淨減持了185億美元短期國庫券,合計淨买入123億美元美債,“鎖長賣短”的策略沒有改變;淨增持了126億美元機構債、12億美元企業債和155億美元美股(見圖表5)。二季度,官方外資淨买入美國證券資產1403億美元,較上季度和2022年同期擴大了1.5倍和10.5倍。上半年,官方外資合計淨增持了安全資產(美債+機構債)1433億美元,同比擴大了5.8倍;淨增持了風險資產(企業債+股票)313億美元,同比擴大了5.3倍。

外資持有美債“越跌越买”。6月份,2年期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分別環比上升47和17個基點,連續兩個月回升。截至6月末,外資持有美債余額爲75629億美元,較上月上升417億美元(見圖表7)。其中,外資淨买入美債878億美元,同比和環比分別擴大了1.1倍和4.3倍;負估值效應461億美元,連續三個月“虧損”。自2022年3月美聯儲加息周期开啓以來,美債持有余額累計下降1406億美元,其中,外資淨买入9047億美元,負估值效應高達10452億美元。此外,本月私人外資依然更勝一籌。官方外資持有美債余額37602億美元,較上月下降225億美元,剔除淨买入123億美元中長期美債,負估值效應(含交易損失)爲348億美元,佔近兩個月中長期余額均值的0.9%;私人外資持有中長期美債余額38027億美元,較上月上升642億美元,剔除淨买入754億美元中長期美債,負估值效應(含交易損失)爲113億美元,佔近兩個月中長期余額均值的0.03%。

從交易品種來看,當月外資淨买入中長期美債664億美元,環比增加了94%,貢獻了外資淨买入美債的76%;淨增持短期國庫券213億美元,而上月爲淨減持177億美元,負貢獻了外資淨买入美債的24%(見圖表8)。美債收益率處於高位,吸引力有所加強。上半年,2年期美債收益率上漲46個基點,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下降7個基點。同期,外資淨买入美債合計3785億美元,同比增長42%,买入更加“大膽”;負估值效應1069億美元,“虧損”規模較同比縮小了82%,美債價格跌幅明顯收窄。

三、多數主要經濟體對美債均有增持,中資依然趨勢性控制對美元風險敞口

分主要國家和地區看,歐元區、加拿大和英國繼續买入美債,並攜手挪威、瑞士大幅加倉美股。6月末,歐元區持有美債余額達到14518億美元,較上月上升358億美元。其中,歐元區投資者淨买入378億美元中長期美債,买入規模創歷史新高;淨买入107億美元短期國庫券,合計淨买入485億美元美債;負估值效應127億美元(見圖表9)。二季度,歐元區投資者合計淨买入966億美元美債,而上季度和2022年同期分別淨賣出162億美元和186億美元。與之相對的是,雖然英國投資者繼續买入美債,但是增持幅度明顯放緩。6月末,英國持有美債余額達到6723億美元,較上月上升119億美元。其中,英國投資者淨賣出7億美元中長期美債和淨买入81億美元短期國庫券,合計淨买入74億美元美債;正估值效應44億美元(見圖表10)。二季度,英國投資者合計淨买入64億美元美債,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了89%和93%。

6月末,加拿大投資者持有美債余額達到2710億美元,續創歷史新高,較上月上升51億美元。其中,加拿大投資者淨买入44億美元中長期美債和18億美元短期國庫券,合計淨买入62億美元美債;負估值效應11億美元。二季度,加拿大投資者合計淨买入271億美元美債,較上季度擴大了2.8倍,而2022年同期爲淨賣出231億美元。當月,歐元區、加拿大、英國、挪威和瑞士合計淨买入756億美元美股,佔外資买入美股規模的63%。尤其是,挪威和瑞士分別淨买入了217億美元和177億美元美股。

日本投資者再次增持美債。6月末,日本持有美債余額達到11056億美元,較上月上升88億美元,連續48個月爲美債最大單一持有國家。其中,日本投資者淨买入6億美元中長期美債和117億美元短期國庫券,合計淨买入123億美元美債;負估值效應34億美元(見圖表11)。二季度,日本投資者淨买入216億美元美債,而上季度和2022年同期分別淨賣出77和286億美元。日元頹勢主要受美日利差擴大的影響。2023年以來,美元指數並不強勢。盡管10年期日債收益率上限進一步放寬,但是美債收益率上行更大。6月份,月均10年期日美國債收益率差爲332個基點,同比增長15%。因而,日元前景改善需要日本銀行的貨幣政策大幅調整,但是成本可能過高。6月底,美元兌日元升至144.3,已經接近2022年9月日本第一次幹預外匯的區間。據《日本經濟新聞》6月29日報道,日本財務省副大臣神田真人表示,若日元匯率變動過大,日本政府將做出“適當回應”。8月15日,日元跌至2022年9月日本當局幹預匯市买入日元的水平。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發出口頭幹預,當局正以高度的緊迫感關注日元走勢,如果出現過度波動,將採取措施。但是,日本至今尚未做出實際行動。上半年,歐元區、加拿大、英國和日本合計淨买入了2212億美元美債,貢獻了外資买入美債的58%。

中資投資者控制對美元風險敞口。6月末,中國持有美債余額達到8354億美元,續創2009年6月以來新低,較上月下降113億美元。其中,淨买入81億美元中長期美債,並淨賣出123億短期國庫券(可能爲中長期國債久期下降爲短期國庫券),合計淨賣出42億美元美債;負估值效應72億美元(見圖表12)。二季度,中資投資者淨賣出166億美元美債,而上季度和2022年同期分別淨賣出64億和74億美元,減持規模有所擴大。此外,本月中資投資者淨买入99億美元機構債、0.06億美元公司債券和6億美元美股,四大類資產合計淨买入63億美元。但是,二季度,中資投資者合計淨賣出84億美元四大類資產,而上季度和2022年同期分別淨买入38億美元和358億美元。上半年,中資投資者合計淨賣出46億美元四大類資產,2022年同期爲淨买入654億美元。

四、主要結論

總體來看,外資在6月份明顯擺脫了美債上限談判肥皁劇,美國經濟軟着陸交易再進一步。本月,外資大幅增持美元證券資產,但受限於5月份美國政治混亂,二季度增持幅度明顯收窄。不過,2023年以來,流動性偏好持續下降。即便美國銀行業危機爆發,但市場並不認爲會有系統性風險。美債收益率居高不下是流動性偏好下降的另一大原因。由於美聯儲緊縮最快的階段過去和美元荒緩解,私人外資放緩對美元資產的增持力度,使得官方外資保匯率壓力下降,進而大手筆增持美元資產。此外,隨着英偉達公布樂觀業績指引和大型科技公司跑馬圈地擠入人工智能概念,投資者情緒也被點燃,美股受到熱捧,官方和私人外資均有所增持。本月,美國“朋友圈”(歐元區、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挪威和瑞士)更是豪擲近千億美元买入美股。主要經濟體中,僅中資投資者未增持美債,繼續控制對美元風險敞口,其他主要經濟體均增持了美債。

雖然美國經濟韌性持續超預期,但仍存在三大不確定性。一是緊縮效應並未完全釋放。貨幣政策一般存在一年多的滯後期。由於美聯儲加速緊縮階段始於2022年二、三季度,市場預計2023年下半年應該出現較爲明顯的緊縮效應。盡管美國銀行業率先出現危機苗頭,信貸投放意愿持續下降,三季度降至-21.8%,與歷次經濟衰退並無差異,但是貸款需求依然不弱,7月份銀行貸款和租賃同比5.2%,依然高於2019年底的4.5%增速。不過,從完整加息周期外推,美國經濟完全適應加息周期可能要等到2024年,尤其是實際利率可能會持續上升。二是儲蓄緩衝墊可能即將耗盡。居民部門的消費需求韌性和勞動力市場偏緊支撐了美國經濟“軟着陸”預期。加息开啓以來,盡管美國企業對經濟的樂觀程度持續下降,但是鑑於2020年和2021年招工困難和勞動力緊缺,不少企業選擇等待經濟好轉。不過,根據舊金山聯儲的一份研究報告測算,截至6月份,美國家庭持有的超額儲蓄總額不足1900億美元,可能會在2023年三季度耗盡。三是預期差風險。美聯儲依然存在緊縮不足和過度緊縮的風險,但市場對經濟“軟着陸”和美聯儲轉向預期的定價可能過於樂觀。當上半年美國經濟下滑和銀行業風波四起時,科技行業發力支撐了處於高位的風險偏好。當前,美國經濟活動和消費者信心反彈,制造業PMI指數也有磨底跡象,經濟“軟着陸”預期似乎也要得到驗證。但是,經濟好消息不一定是美聯儲的好消息。最新的美聯儲紀要顯示,多數官員認爲通脹風險依然偏向上行,這也意味着高利率可能持續超預期。

風險提示:美聯儲貨幣緊縮超預期,地緣政治局勢發展超預期。

注:本文選自中銀證券於2023年8月21日發布的《外資風險偏好再次走強,中資減持美國證券資產初現端倪——6月美國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點評》,證券分析師:管濤 付萬叢



標題:外資風險偏好再次走強,中資減持美國證券資產初現端倪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523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