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這項改革,降印花稅算個啥
依然很焦灼。
經濟數據不太好看,行情也很低迷,一直寄予厚望的活躍資本市場政策遲遲未出,但又有點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態勢。都說朦朦朧朧的愛最讓人心神不定,這話還真奏效。
試問各位投資者,是不是只要一天還沒有落地,你都會在去和留中不斷搖擺?
現在能夠激起市場情緒的,除了小作文還是小作文。
但是,市場上漲不能老是依靠小作文,只有痛下改革決心,才能真正做好資本市場。
01 市場化改革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這話沒毛病,但要等到經濟好轉,股市才好轉,又是一件很耗時耗力的事情。
因爲經濟本身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且極具周期性。在上升期,你讓它冷卻,它偏不,你覺得它已經很誇張,它還可以再血脈噴張。反過來,如果進入了下行期,哪怕你三跪九叩,它都可以頭也不回地往下走。
剛公布的經濟數據,並不怎么好看,外貿、工業、消費、信貸,除了不及預期還是不及預期。有人說是刺激不夠,還要繼續刺激,這話也沒毛病。
但你有沒有想過,單純地印錢,政府牽頭啓動各種大項目,或者說刺激消費,真的有用嗎?
難道靠刺激就可以成功對抗經濟周期嗎?
我沒這么大的信心。
回過頭,再去看看中國過去30多年的經濟表現,應該說基本沒有遇到過大波折。即使內外環境不好,國家每一次都能夠轉危爲安。
就拿1997年金融危機來說,剛剛融入世界的外貿業,羽翼未豐,突然遭遇重創,加上次年的自然災害,國企職工下崗,以及銀行業壞账等問題,形勢確實比較糟糕。
再如2008年金融危機,那個時候我們的經濟已經深深納入全球供應鏈,並且是公認的世界工廠,那個時候講起咱們的經濟模式,必提5個字:外貿導向型。金融危機的衝擊,最明顯的就是外貿訂單沒了,這跟今天的產業轉移沒啥關系,那個時候的發達國家居民,都被債務槓杆壓得“無家可歸”,確實沒有啥購买力了,是真的窮。
這兩次的任何一次,對國家經濟造成的衝擊並不比1980年代末差,比起今天,有過之而無不及,企業倒閉,員工失業,稅收銳減,銀行壞账頻發,跟其他國家一樣,其實也沒什么新鮮事。
但爲何國家最終都能夠轉危爲安?
我想還是用5個字來概括:市場化改革。
97年那一次,用的是讓商品房市場化,以及後來加入世貿組織,既擴大了內需,又收獲了全球產業鏈轉移的紅利,如果加上差不多同時期進行的高校擴招、西部大开發等等,經濟就重新循環了起來。
08年那一次,用的是基建+房地產,其實也是擴大內需,加上後來的移動互聯網熱潮,經濟也一下子重新活躍了起來。
在2001年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中國的GDP增速經常可以去到雙位數,靠的其實是兩條腿走路,一個是外貿紅利,另一個是國內需求紅利。
通過一系列的市場化改革,中國獲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
危機其實並不可怕,關鍵是有辦法應對。這兩次,不管是加入世貿也好,住房商品化也罷,所做的都是市場化改革。
如果沒有市場化改革,老美是肯定不會讓咱們加入世貿,後來的世貿紅利也就無從談起;如果沒有把住房商品化,也不會有後來的房地產熱潮,不會有如此大的GDP增量。
02 啃點硬骨頭吧
現在,是個股民都知道經濟預期不好,對於未來的市場預期也是不好的。只有扭轉預期,才有可能真正止住下滑的趨勢。
但是,究竟要如何扭轉預期?
我覺得深層次的東西,還是要依靠市場化改革。也只有這樣,才能釋放更多的增長動力。
從資金面上看,老百姓的消費能力、投資能力是有的,萬億級別的存款還躺在銀行裏,不少企業的資金儲備也相當豐富,關鍵是如何把這些資金真正通過投資和消費,運轉到整個經濟系統裏面去。
可惜的是,到目前爲止,各種政策的效果仍然相對有限。企業家沒有看到市場化改革,自然也不敢貿貿然擴展生意;民衆沒有看到市場化改革,自然也不敢投資,更不用說加槓杆,至於消費,單靠喫喫喝喝,能拉動多少GDP?
所以他們寧愿躺平,選擇提前還貸,也不愿意花錢。
現在說資金不充裕,肯定是假的,不斷地降准降息,銀行的放貸經理就差沒跪在各位老板面前,求大家笑納了,但同時,資金空轉,無法更好地用於生產和消費,也是真的。
很尷尬,確實很尷尬。說白了,還是預期問題,是信心問題。
市場化改革不僅僅對於經濟,對於股市也是一樣的。
跟外國成熟市場相比,我們的市場化程度確實不夠高,做空機制不完善,退市機制不完善,監管和處罰的力度太輕,很多金融工具都沒有,這才是造成經濟總量10年裏已經翻一倍,但A股10年前是3000點,現在還是3000點。
沒有市場化改革,A股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新陳代謝系統,更不可能高效地運轉,讓老百姓賺錢只能成爲美好愿望。
其實,市場化改革措施大家都懂,比如放开退市,做不好的公司就滾蛋,你看看還有多少公司不好好幹的?加大處罰力度,弄虛作假的,坐莊的,罰他個傾家蕩產,情節嚴重的甚至要蹲牢房,你看看還有多少公司高管,多少機構敢亂來的?
在市場化和強監管之下,根本不可能存在什么金融大鱷,因爲它一旦成爲大鱷,就注定面臨獵人的槍,死路一條,即使今天僥幸能逃脫,明天一樣要挨子彈。
如果這兩項改革能夠推行,將會是全體A股投資者的福音。如果還有更多更大的改革措施,那A股的尷尬局面,就有希望改變了。
03 印花稅是絕招嗎?
現在,很多人都在熱議降印花稅,好像印花稅一降,就能完全扭轉股市低迷的現狀。
當然,從過去降印花稅來看,短期確實可以刺激一波上漲行情。
2000年後,國家對印花稅的大調整一共四次,涉及的是稅率高低和徵收方式。這四次印花稅率調降之後,上證綜指成交量在當周最高上升分別是71%、98%、114%、139%。猶以2008年“4.24”印花稅行情爲例,前一晚交易印花稅稅率由千分之三調整爲千分之一後,次日股市暴漲超9%,千股漲停。
理論上講,印花稅下降有助於降低投資者成本,促進市場成交規模走高,這個是業界共識。當指數全靠成分股拉動、其他個股大面積低迷的市場出現時,下調印花稅往往能刺激新資金入市。這一次如果真的落地,來一波大漲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再加上T+0,預計交易量還會更猛一點。
當然,交易量增加,也可能會導致股市的波動更爲劇烈。於是一些清醒人士,就明確指出短期刺激後市場仍會沉寂,因爲交易成本並不足以改變交易情緒。還是以2008年那一次降印花稅爲例,短暫反彈後A股繼續探底,底部耗時3-5個月才最終確立,見底時,指數已經從3500點跌到了1664點,幾乎腰斬。要知道,那個時候,全球金融危機已經是山雨欲來,單單靠印花稅調整,顯然無力對抗這個大趨勢。
所以說,降印花稅充其量只能算一個短暫刺激因素,還真不是“萬能藥”,更不能解決股市長牛的制度問題。
目前,A股印花稅的稅率是0.1%,也就是一萬元的交易,需要交10塊錢印花稅。如果稅率下降到0.05%的話,等於降低一半的印花稅費用。這對於大資金而言,確實能夠省下不少費用,如1個億,能夠省下5萬元,而對於小資金量來說,意義就相對有限了,特別是廣大的小散戶。
不過,在其他的改革難度較大的情況下,能夠實施,同時也能夠見效的,恐怕也確實只有降印花稅了。
從國家財政的角度,降印花稅也確實有可行性,2022年我國證券交易印花稅2759億元,僅佔全年公共財政收入的1.35%,同年我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合計超過4.2萬億元,遠超證券交易印花稅稅費規模。
換句話說,國家即使少收點印花稅,對財政也沒有什么大影響。另外,2021年6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稅率調整權限從人民代表大會下放至國務院,稅率調整的靈活度大大提升。
實際上,股票印花稅在很多國際成熟股市是沒有的,如果趁這個時間點,國家最終做出下降甚至取消股市印花稅的決策,其實是在和世界接軌,是市場化改革中走出的關鍵一步。
現在前戲已經做足,媒體放風,專家發話,企業建議,我們就期待會有真正落地的一天吧。
04 結語
行情低迷,確實在消磨着廣大投資者的信心。
實際上,股市的增長動力,從大的方向上看,就兩個,一個是經濟持續向好,上市公司持續賺錢,另一個就是市場化的制度設計。
要真正破除A股十年前是3000點,現在還是3000點的魔咒,只能靠市場化的改革,降印花稅、T+0等增加交易活躍度的措施是一個,但如果繼續深入,放开退市、加大監管,甚至增加更多的市場化金融工具,協同效應會更加明顯。
相反,如果不痛下決心,大刀闊斧地進行市場化改革,單純降個印花稅,省下那點錢,說實話都不夠被人割一把韭菜。再說,對於大多數股民而言,真不缺那點錢。
從大的方面講,A股其實還有不少市場化改革紅利待釋放,只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打破利益格局,真正推行並且執行到位,那才是真的讓老百姓從股市賺到錢,然後再去消費,帶動經濟重上增長通道。
現在,真的是時候啃一下改革硬骨頭了。
標題:比起這項改革,降印花稅算個啥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4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