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命而生》5集過後,爲何是陸川好劇?秦昊這一舉動,最加分
4月20日,電視劇《借命而生》播出至第5集。至此,這部電視劇基本上可以判定爲近期質量很高的作品了,屬於陸川執導的優質佳作。劇作播出到了第5集,故事內容和劇情走勢已經非常明顯。它更像是一部“雨果式”的作品,有着悲憫的情懷。尤其是第4集當中,秦昊角色的一個舉動,爲該劇加分太多。
在第4集的劇情當中,史彭元角色認罪伏法,法警將這個角色戴上手銬和腳鐐,准備帶往刑場,執行死刑。這個時候,秦昊角色發現,罪犯腳上的繩索太靠下了,造成史彭元角色行動不便。因此,他攔下法警,爲史彭元角色重新整理了腳鐐。這一處,看似並不推動劇情發展,但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爲什么說這一處劇情,是典型的“雨果式”的呢。因爲在法國大文學家雨果的筆下,不僅僅對於人生充滿着巨大的悲憫,更是對於不公造成的所有犯罪和犯罪分子們,都充滿着悲憫之心。這種悲憫,被灌注到了雨果文學作品的所有細節當中。反觀中國電視劇《借命而生》,通過男主角,也實現了這種莫大的悲憫。
試問,一個即將被執行死刑的人,男主角作爲獄警,有必要幫助他整理腳鐐嗎?如果站在沒有悲憫情懷的人的視角上來看,他們去幫助一個人,一定是有所企圖的。比如說,試圖親近這個人,繼而,親近這個人的權勢等等。而對於有悲憫情懷的人而言,幫助他人,並非爲了他人之權勢,而是爲了自己之良知。一個即將死掉的人,有什么權勢呢。越是沒有權勢,這種悲憫,越顯得難能可貴。
我們經常講,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的價值。那么,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的最終價值,到底是什么呢?正是對於人性悲憫的建設。未受過文學人文主義影響的人,往往是機關算盡的,往往是爾虞我詐還當榮耀的。而一旦接觸過真正的經典文學、優秀的影視劇作品之後,就容易建立基於人性良知的行爲指導方案了。《借命而生》第4集,看到秦昊角色未史彭元角色整理腳鐐,應該可以對部分觀衆進行良知建設。
縱覽《借命而生》的5集內容,它講述的,應該是一個“美女與權力”的悲劇故事。這個悲劇故事,與《巴黎聖母院》又何其相似。我說這部戲有着“雨果式”的特徵,也是源於此處。我們不妨來看看這部《借命而生》當中“美女與權力”的這些故事內容。這裏邊,囊括了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史彭元角色的母親,被老廠長長期霸佔,並且進行公开侮辱。這位母親,是曾經的廠花,但沒有跟老廠長結婚,而是被私底下霸佔,而明面上欺侮着。在這個大工廠當中,廠長便是天,便是權力的頂端。而坐在權力頂端的人,是不允許廠花沒有躺在自己胯下的。正是因此,廠花的悲劇,持續了幾十年。
第二個故事,韓庚角色和新任廠花,韓庚角色不過是廠子當中的一個普通勞動者,新任廠花雖然喜歡他,但是,廠長家的公子,也惦記着這個廠花。正因如此,在《借命而生》已經播出的劇情當中,廠長家的公子,站在權力頂端的人,可以抽韓庚角色嘴巴子,可以讓一群“打手”去毆打史彭元角色,造成這個角色的手掌粉碎性骨折等等。
第三個故事,秦昊角色和肉聯廠的廠花之間展开。目前播出的劇情當中,秦昊角色雖然是獄警,但也處於不得志的狀態當中,沒有城市戶口,大學初戀的父母瞧不起自己,強制分手。肉聯廠的廠花雖然看上秦昊角色了,但這裏邊,依舊存在不穩定因素。秦昊角色和肉聯廠的廠花之間的愛情故事,對應的是前邊的兩個“廠花愛情”——是不是依舊悲劇,不得而知。
在雨果的經典文學作品《巴黎聖母院》當中,也是“美女與權力”的悲劇故事。美女被權力霸佔,被權力侮辱。《巴黎聖母院》是一曲反抗教會專制權力的高歌。我個人的閱讀觀感是,雨果早期的這部作品,高度與深度,要遠勝於其後期對教會進行謳歌的《悲慘世界》。反觀《借命而生》,它的嚴肅文學源頭,就在《巴黎聖母院》那裏。而該劇當中,大工廠,對應了教會。
然而,越是人間充滿悲劇,越是要用悲天憫人去對抗。這就是嚴肅文學的力量,優秀影視劇作品的力量。秦昊角色未史彭元角色整理腳鐐。這種悲憫,油然而生。非有悲憫大情懷的導演,無法捕捉到這場戲的價值所在。陸川,這次,行。(文/馬慶雲)
標題:《借命而生》5集過後,爲何是陸川好劇?秦昊這一舉動,最加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