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乳餅”貼上“國標” 從此有了“全球唯一編號”
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認證!昆明石林人的“心頭好”——石林乳餅,成功拿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金字招牌。這是繼路南滷腐之後,石林斬獲的第二張“國字號美食身份證”,一口乳餅,濃縮了石林的山川靈氣與人文智慧。
一塊乳餅的“基因密碼”
自然饋贈×匠心傳承=獨一無二的石林味道。北緯24°的喀斯特祕境,百年彝族牧羊文化,成就了乳餅“凝脂如玉、乳香綿長”的味覺靈魂。從牧場到餐桌,多道傳統工藝鎖住時光風味,每一口都是“會呼吸的非遺”。 石林乳餅採用純鮮山羊奶精制而成,口味純正、香味濃烈,內含多種礦物質、氨基酸、乳酸和酶,是營養豐富的食補佳品,煎、炸、蒸、煮皆宜,水煎乳餅、火夾乳餅(火腿片夾乳餅片蒸制)都是石林傳統名菜。
地理標志產品是大自然的“親筆籤名”和人文的“獨家配方”!它不僅是品質認證,更是一方水土的DNA,讓“石林乳餅”從此有了“全球唯一編號”。
從“養在深閨”到金字招牌
乳餅的逆襲之路,藏着石林的鄉村振興密碼:
聯農帶農:採用“農戶+合作社+非遺工坊企業”新模式,改良工藝开辦工廠,實現原材料採購環節全部本地化乳制品產業鏈不斷完善,帶動農戶靠“一只羊、一塊餅”增收致富。真空包裝的乳餅成爲現代遊客選購的“雲禮”,承載着傳播地方文化、促進旅遊經濟的功能。
文化出圈:從火塘邊的家常菜,變身北上廣高端餐廳的“網紅食材”。乳餅制作可追溯至明代,《本草綱目》記載“諸乳皆可造,今唯以牛乳者爲勝爾”,而石林乳餅以羊奶制作更勝一籌。郭沫若在《昆明景物》中稱其爲“素食妙品也”,賦予乳餅高雅的文化品位。石林縣草場資源豐富,適宜飼養奶山羊,乳餅的制作依托當地畜牧業優勢,成爲地域特色與自然資源的結晶。制作工藝與豆腐異曲同工,通過煮沸羊奶、點酸水、壓制等工序,凝結了彝族撒尼人因地制宜的飲食智慧。
品牌覺醒:拒絕“土味標籤”,玩轉電商直播、文創禮盒,銷量逐年遞增。地理標志不僅是“護身符”,更是“加速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認定,能有效地保證產品的質量和聲譽,增強特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是助力鄉村振興和聯農帶農富農的重要載體。
從彝族阿媽手心的溫度,到國家地理標志的榮耀,石林乳餅的“出圈”之路,是風物的勝利,更是人與自然的共生傳奇。下次咬下一口乳餅時,你品味的不僅是美食,更是石林千年山河的饋贈 。
(雲南網記者 熊明 通訊員 李彥麟)
標題:“石林乳餅”貼上“國標” 從此有了“全球唯一編號”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