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法治題材微短劇《法官的榮耀》專場看片會在北京舉辦,主創團隊、法官等代表出席。該劇由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山東省廣播電視局指導,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協助拍攝,紅果短劇、短劇廠牌“聽花島”聯合出品,將於4月11日在紅果短劇獨家免費首發,央視頻、澎湃新聞同步上线,山東衛視、東方衛視跟播上线。

“把法律帶到田間地頭,把公平帶到百姓心間。”《法官的榮耀》聚焦基層法官的工作日常,他們奔波於田間地頭,爲村民解決矛盾糾紛。主人公林子涵(劉美含 飾)大學畢業後,以鄉村法官助理的身份協助老法官張志民(霍青 飾),逐步成長爲一名充滿使命感和信念感的法官。

該劇通過5個鮮活生動的現實題材故事,包括村民村長糾紛、老人贍養、孤女撫養、售賣假煙、反家暴和婦女權益等,呼應社會熱點話題,多方位呈現了法律的溫度以及法官和村民的溫度。

該劇全程在山東省沂源縣實地拍攝取景,未播先熱,目前已獲得多方重磅推薦。2025年2月,該劇入選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廣電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主辦的第一屆法治中國“三微”作品展播活動片單。3月,該劇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4-2025年“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扶持節目,以及“跟着微短劇來學法”創作計劃第三批推薦劇目。

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溫度

法律是維護公平正義、規範社會秩序的利器,爲人們的行爲提供了明確的標准和界限,即所謂的“尺度”。

而家庭與情感,則是每個普通人賴以生存的溫暖港灣。在冰冷的法律條文與熾熱的人情之間,往往存在着令人無奈的對立。這就更加需要法官的人文關懷與“溫度”,作爲法律的執行者和解釋者,充分考慮當事人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以及社會公共利益等因素,既依法裁判,又兼顧情理。看片會現場,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宣傳處處長、二級巡視員鄭紅軍說:“法官是有溫度的,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宣傳來贏得社會的理解支持。”

故事的第一集,村民老李頭家的牛犢子,跑到了村長家,老李頭奪牛無果,將村長告到法庭上,“流動法庭”迎來了第一個審理案件。在林子涵和張法官的協調和幫助下,老李頭奪回牛犢,既保護了自身的合法財產,又維護了自己在村裏的面子。

展开全文

就像張法官所說,“對我們來說可能是件小事,可對村民來說,那就是生計,那就是世世代代的榮辱。這一件件看起來是不起眼的小案子,在這個農村,那就是大案要案。”“我們爲什么要背着這個國徽來這裏辦案,那就是要讓村民知道我們在乎他們,在乎他們的公道。”

“法律條文是冷的,但執法守法人的心是熱的。”一個個這樣的小案子,體現的是基層法官的溫度。劇中,法官的人物塑造是有血有肉的,他們會爲現實感到無奈,也會爲弱勢群體依法給予適當的幫助,他們既善用法理爲村民解決糾紛,又善用情理爲村民化解矛盾。

林子涵是初入職場的法官助理,她與案件當事人的對話,以及與張法官的聊天細節,反映的則是年輕法官群體的熱忱與成長。對拋棄老母的勢利眼兒子,林子涵直言,“你們的媽媽傾注了一生的心血對你們好,你們不懂珍惜,人家只是一飯之恩,卻記得湧泉相報”;面對因爲妻子患病不得已選擇賣假煙的村民,她會忍不住與張法官感慨,“爲什么世界上有這么多讓人無能爲力的事啊?”

而更爲成熟的張法官會爲年輕人指點迷津,“雖然我們的生活中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們更要知道,在法律之外,還有人情在。”觀衆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法律尺度與法官溫度的平衡,感受冷酷現實與溫暖情感的碰撞。

攻克法治題材難題,實地採風打造現實主義力作

爲了讓劇情真實可信,真正輔助於普法宣傳,在劇本創作環節,《法官的榮耀》劇中的每一個故事均有相應的法律依據,有着扎實的法律基礎。

劇中的兩位法官形象,也取材於真實的基層法治隊伍,反映的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治理中的創新實踐,盡量“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主創團隊多次深入山東省沂源縣人民法院東裏法庭進行採風,了解山東省沂源縣人民法院東裏法庭的幹警們的工作現狀。多年來,這些幹警們堅持走進田間地頭开展普法宣傳,積極推行巡回審判,把法庭搬到村中、果園、農戶家中,與群衆“坐到一起、談到一塊、想到一處”,當地群衆親切地稱之爲行走在大山裏的“流動法庭”。而這些採訪中獲知的細節,爲劇本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爲了還原鄉村的風土人情,劇組全程在山東省沂源縣實地拍攝取景,群演由當地村民參與演出。除了兩位法官,劇中村民的對話以當地方言爲主,既展現了村民的樸實,又充分展示鄉土生活的原貌和基層法官的真實工作環境。

以平視視角帶入,法治之外感受普通人的溫暖

《法官的榮耀》以當代年輕人林子涵的視角切入,讓觀衆可以帶入,“平視”地走進法治故事中,體會到“法”的尺度和溫度。

林子涵开始時常常不知道該怎么處理村民矛盾,比如不理解張志民愿意幫助老李頭做牛的DNA鑑定,後來則會主動想到給被家暴的產婦蘇紅梅支招。這份成長,如同觀衆看劇時的感受一般,跟隨着林子涵的視角,經歷了一波“法和現實”的洗禮,深化了對現實、對法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在刻畫法官的“溫度”同時,該劇也着力表現了鄉村、村民的良善底色,村民也是有“溫度”的。例如村民之間的真誠互助、當事人的悔悟、旁觀者的正義感,祖孫情、母子情、鄉鄰間的互幫互助等,呈現了普通人的溫暖和人間真情。

村民們會指責非法佔有老李頭家牛的村長;也會拿着爛菜葉子追趕勢利自私的不孝子;鄉親們自掏腰包,幫助急需錢治療患病妻子的“賣假煙的老廖”……

這些普通村民身上閃爍的道德微光,與法官的專業堅守交相輝映,體現的是鄉村振興背景下,村民法治觀念和精神文明的進步。

法律之外,盡顯人情。這不是“法官拯救衆生”的故事,而是一個“人們彼此溫暖”的故事。村民不是被動的“被普法者”,他們的善良、質樸與對公平的渴望,同樣守護了正義。這種“雙向奔赴”的關系,讓法律的嚴肅性與人情的溫暖互補、交融。

田間地頭的流動法庭上,肩負榮耀的不只有法官,善良正直的村民們也一樣閃閃發光。

傳遞真善美,短劇情懷再升級

該劇的總制片人在談及創作時表示,“我們一直在做精品短劇,在短劇中堅持表達、創新和美學。我們在劇中把法律還原到每一個人物身上。通過‘平視’的創作手法,呈現法官和村民的雙向影響和雙向奔赴,這是我們覺得很有情懷的部分。”

拍攝時,主創們深入研究每一個鏡頭,劇中出現了諸多極具特色的視聽語言——背在法官背上的國徽、幾把木椅組成的流動法庭,圍繞“把法律帶到田間地頭,把公平帶到百姓心間”的主題,實現了視聽語言與主題表達的深度融合。

今年3月,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馮勝勇在短劇創作相關的發言中指出:橫屏豎屏都要水平,長短平台都要精品。微短劇精品化之路,是把握機遇、迎接挑战的“金鑰匙”,必須矢志不渝走下去,創新是密碼,有創新才能有活力、有競爭力;內容始終爲王,好內容才是通行證。

今年以來,紅果短劇持續升級“果燃計劃”扶持力度,鼓勵精品短劇創作,目前已收到數百份項目書,上线孤獨症公益短劇《重尋星光》、文旅微短劇《許你一世緣牽》等多部精彩劇集,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兼顧“真善美”的選題、豎屏美學呈現及專業制作水准,探索“微短劇+”的多元生態。

不講大道理,只講好故事。《法官的榮耀》把高冷的法律條文與暖心的人情結合起來,讓法律貼近生活,通過法與人、理與情的巧妙結合,傳遞了法的溫度。



標題:紅果短劇出品《法官的榮耀》定檔4月11日,入選“跟着微短劇來學法”推薦劇目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061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