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 | 尼 奧

編輯 | 駱 言

在剛剛過去的春糖,清香型白酒聲量漸起,一時間,“清香復興”、“清香風口”成爲今年糖酒會的熱門話題。

誠然,在汾酒的強勢拉動下,今年以來清香型白酒熱度漸漲。

但值得深思的是,縱觀整個清香陣營,仍面臨“單核驅動、後繼乏力”的尷尬——山西本土酒企中,除汾酒一騎絕塵外,第二三梯隊酒企缺位,全國化品牌更是寥寥。

據黑格咨詢集團發布的《2025中國清香白酒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清香白酒產能約170萬噸。擁有如此大產能,清香型白酒的市場佔有率卻差強人意。

對比醬香的“茅台+習郎珍國金沙”梯隊,以及濃香的“五瀘洋劍古今”超百億矩陣,清香陣營的“孤軍奮战”顯得尤爲突出。

“熱”,意味着更多資金的進入,更多品牌、產品的湧現,更多渠道商、品牌开發商的參與,但這些清香型酒並不具備。

由此來看,清香的熱,或許只是一場“虛火”。

痛點一

領袖缺位

缺乏標杆型企業家,品類號召力不足

白酒行業的發展史證明,每一個崛起的香型背後,都有一位(或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企業家推動。

季克良、李保芳、張德芹、唐橋、曾從欽、鄒濤、謝明、張良、劉淼、張聯東、鐘雨、陳軍、周素明、顧祥悅、梁金輝、汪俊林、鐘方達、汪地強、萬波、吳向東、閆希軍、張春新、範世凱、張道紅……醬香、濃香取得今天成就的背後,離不开這些行業標杆型人物的开疆拓土。

展开全文

反觀清香陣營,現能扛起品類大旗的領袖人物數目幾何,估計大家都心裏有數。

所以,清香不缺好酒,缺的是能把好酒賣出價值的操盤手。清香和濃香、醬香的差距,歸根結底還是在於人。

清香白酒需要領袖型企業家,需要對市場經濟、行業認知清的實操型企業家。

痛點二

梯隊斷層

汾酒一騎絕塵,二三梯隊尚未成型

清香陣營中,汾酒一騎絕塵,但第二、第三梯隊嚴重缺位,缺乏合力推動清香很難形成真正的品類熱潮。在清香大本營山西,除了汾酒,過5億元的酒企鳳毛麟角。

反觀醬香,有貴州茅台,習酒、郎酒,珍酒、國台、金沙等成型的一超多強梯隊;濃香更有由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古井貢酒、劍南春、今世緣等組成的超百億陣容。

痛點三

資本遇冷

錯失黃金窗口期,業外資金觀望

2017-2020年,醬酒熱潮吸引了超千億業外資本湧入。

而這輪清香復興未能重現“醬酒熱”的輝煌,關鍵在於起步較晚,恰逢上一輪產業繁榮期的尾聲,僅獲得業內資本的有限關注,業外資本處於觀望態度,未能像此前“醬酒熱”般吸引大量業外資本注入,在客觀上限制了“總盤子”。

痛點四

價值天花板

次高端佔主流,千元價格帶缺位

中低端酒是清香的底色、基本盤。雖然汾酒青花系列雖然營收已突破百億,但其價格定位主要在次高端市場,與劍南春處於同一價格區間。

相較於醬香型和濃香型白酒中千元左右的百億大單品,如茅台飛天、五糧液普5、國窖 1573 等,汾酒青花系列在價格帶上不具備明顯優勢。

痛點五

營銷短板

缺乏場景創新、消費培育

清香的創新短板體現在消費端,在消費場景、圈層營銷、消費培育等維度的創新匱乏,絕大多數清香酒企在創新引領方面存在不足,局限於固化的思維,營銷創新甚至不及聽花酒的“神來之筆”。

整體來看,濃香與醬香的發展,曾吸引了大規模的產品开發。反觀清香,雖吸引了部分商家入局,但熱度、規模、效益還遠不及濃醬二香型。

更爲重要的是,當前白酒的競爭已經不僅限於產品層面,還在更高維度的文化層面。

清香陣營目前沒有形成一套帶動整個品類發展的、完整的行業營銷體系。

更致命的是,在消費者認知當中,清香型白酒的釀造與不可復制的自然資源之間的缺乏必然聯系,這讓清香型白酒失去了排他性的天然屏障,也是清香核心產區概念還未形成消費者共識根源。

那么,清香能否真的熱起來呢?

四川省酒類流通協會執行會長、長江風酝商學院院長鐵犁認爲,清香白酒消費基礎優勢明顯,針對上述5大痛點,他提出了6大破局的方法論:

No.1

實現高層聯動

通過搭建清香品牌與地方政府、國企,以及優質企業的溝通對話平台,提升清香品類價值內涵,擴大清香產品在高精尖、高淨值群體中的釋放,實現精英類意見領袖的裂變效果。

No.2

打通渠道通路

攜手廠家與經銷商,構建平台型銷售體系,緊抓產業調整契機,重塑廠商關系,推動清香酒企在廠商一體化、產品开發、渠道整合等方面取得進展,並引進資本與資金,爲酒企的蓬勃發展注入動力。

No.3

聚焦於提升產品價值

當前,清香白酒在形象感官上多集中於中低端市場,品類價值亟待提升。通過引入專業咨詢服務與企業品牌服務全案,旨在增強清香品類價值,優化產品服務水平,並提振清香白酒在渠道市場的信心。

No.4

打造“清香產區”IP

政策扶持:借鑑“貴州醬酒”模式,推動山西省政府出台專項政策,支持清香酒企技改、品牌推廣。

產區背書:強化“呂梁產區”概念,建立清香白酒地理標志,提升品類整體溢價能力。

No.5

構建“1+N”品牌矩陣,扶持二线梯隊

汾酒繼續引領:推動青花30·復興版等高端產品站穩千元價格帶。

培育第二梯隊:重點扶持汾陽王、晉泉等本土品牌,打造一批億級選手。

全國化布局:鼓勵酒企走出山西,在京津冀、華東等市場建立根據地。

No.6

消費場景創新,突破“低端化”認知

高端品鑑會:借鑑醬酒的圈層營銷,打造清香專屬的高端品鑑體系。

國際化嘗試:依托清香的口感特點,拓展海外市場。

文化賦能:挖掘晉商文化、白酒起源等IP,講好“清香故事”提升品牌內涵。

鐵犁指出,清香型白酒的破局,不在於復制醬香或濃香的成功路徑,而在於找到自己的差異化賽道,重點是事在人爲,取決於做市場的眼界格局與战略方法,方向對了、方法對了,自然水到渠成。



標題:“虛火”的清香熱 | 酒道辣評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012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