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酒企代表積極建言獻策,呼籲加速推進白酒國際化進程。與此同時,多地政府也將白酒出海納入2025年工作中。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白酒尚未建立統一形象,國際社會對中國白酒的認識仍然不清,造成白酒國際化進程緩慢。面對這一情況,全國白酒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徵求《白酒質量通則》國家標准(徵求意見稿),通過對關鍵工藝的描述,進一步規範和推動中國白酒國際化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申遺爲白酒出海增添了文化底蕴和國際認可度,不過從目前國際市場來看,白酒出海面臨着消費體驗、文化滲透等困難。同時,還需要酒企有國際化運營的品牌邏輯。未來,白酒要用國際化的商業契約、組織體系去推動國際化發展。

“申遺”助力“走出去”

在市場進入縮量競爭時代的當下,白酒出海已然成爲全球化浪潮下酒企尋求增量的重要課題。今年兩會期間,諸多全國代表針對白酒“走出去”提出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舍得酒業酒體設計師陳柏蓉在兩會上提出《關於積極推動中國白酒走出去,大力支持白酒國際化的建議》稱,白酒作爲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和符號之一,其國際化是文化輸出的重要內容。希望能更多支持中國白酒釀造技藝申遺,構建適應國際貿易的白酒標准體系。同時,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切實可行的對外合作機制,多渠道助力白酒海外推廣。

無獨有偶,全國人大代表,古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梁金輝和全國人大代表、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第23代傳承人曾娜均在兩會期間提到了白酒申遺。

梁金輝表示,白酒國際化應通過鼓勵中國白酒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技藝到記憶,從內部到外部,從國家到世界,推動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範圍的傳播和繼承,顯著提高中國白酒文化的國際地位與認可度。

曾娜建議,加快推動中國白酒聯合申報世界遺產,加快推動中國白酒國際化進程。同時加強對中國白酒傳統釀制技藝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的研究,進一步推動白酒釀制技藝的傳承、保護和發揚。

事實上,早在2023年4月,貴州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古井貢酒、山西汾酒、洋河股份、李渡7家白酒企業組成中國白酒聯合申遺籌備組,共同籤署《中國白酒聯合申遺共識》。白酒行業專家表示,中國白酒申遺不僅是對工業遺產和生產工藝的保護與傳承,更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傳統工業文化保護、傳承的重要舉措。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表示,加快中國白酒申遺,可以從內部到外部、從國家到世界,多維度推動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廣泛傳播,爲中國白酒行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出海難點重重

公开數據顯示,當前全球烈酒出口規模超400億美元。今年2月,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白酒全年出口額爲9.7億美元,這意味着中國白酒出口額僅佔全球出口規模的2.4%;出口量爲1.64萬千升,僅佔同年中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白酒產量的0.39%。從數據不難發現,白酒市場國際化之路任重道遠。

展开全文

事實上,隨着國際化進程不斷推進,白酒出海逐漸成爲酒企“必答題”。然而白酒企業“走出去”仍面臨國際標准缺失、文化認知壁壘、海外渠道薄弱等現實挑战。

白酒作爲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和符號之一,多年來白酒行業在持續努力推動傳統白酒走向國際社會,是文化輸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標准的不完善,使得目前白酒尚未建立統一的形象,國際社會對中國白酒的認識仍然不清,造成白酒國際化進程緩慢。

除了國際標准外,關稅也是擋在白酒出海面前的一座大山。長期以來,由於白酒相關國際標准不明確,白酒被歸爲“其他蒸餾酒”,使得白酒出海享用更高級別的稅率。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美國將白酒歸入“其他蒸餾酒”,使得白酒關稅稅率比威士忌高12個百分點。

深藍智庫酒業品牌研究院對酒企進行抽樣調查顯示,約30%酒企指出,中國酒文化和海外酒水消費文化迥異,超50%酒企均提及關稅問題成爲企業進入國際市場不得不面臨的關卡。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表示,關稅門檻過重,使得白酒在海外市場的性價比相對較低,不利於白酒產品在外國市場的持續銷售。

從目前市場發展來看,目前白酒出海仍處於起步階段。除了關稅、標准外,如何將白酒的受衆推廣到更廣闊的消費人群也是諸多難題之一。

汾酒國際貿易公司副總經理常霄表示,通過渠道的布局和市場反饋來看,汾酒經銷商和團購客戶、終端店老板基本上都以華人爲主,現在消費的人群也是以35歲以上的男性華人爲主,這一部分人群對於中國的白酒、中國的文化相對有更多的了解。未來希望通過這部分人群去帶動其他消費者去品嘗中國白酒,白酒也會更加時尚化、國際化和年輕化。

多渠道助力

白酒作爲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和符號之一,多年來白酒行業在持續努力推動傳統白酒走向國際社會,是文化輸出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諸多白酒企業相繼布局海外市場,以貴州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等頭部品牌爲代表的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

北京洛可可科技有限公司集團副總裁蔚江認爲,隨着人均收入提升和文化自信的崛起,中國酒企應抓住這個時機,將品牌推向全球市場。中國白酒出海不僅僅是品牌和工藝的輸出,更是文化的出海。酒是地域性很強的產品,出海時需尊重當地文化和用戶,也應注重年輕化,瞄准年輕用戶群體,與區域文化融合,創造新的場景和產品。

白酒出海正在進行時,雖然尚處於起步階段,但政策、標准的不斷完善,也在不斷推動白酒出海的腳步。2月,全國白酒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徵求《白酒質量通則》國家標准(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編制說明顯示,《白酒質量通則》通過對關鍵工藝的描述,進一步規範和推動中國白酒國際化發展,從而提升中國白酒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訂首次建立了面向消費者的白酒品質表達標准化語言,更加直觀地了解和識別中國白酒的特性,豐富和完善標准技術內容,創新產品標准的表達形式,推動白酒產業的標准化、國家化、規範化發展。

事實上,諸多白酒企業已經在加速布局國際化,通過打造文化IP、國際賽事、高端餐飲等多元化途徑,提升品牌的海外市場聲量,構建全球化消費認知體系。

針對目前酒企文化出海方向,珍酒李渡集團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王連博在2024酒業文化論壇暨酒企出海“新樣本”創新論壇上表示,講好中國白酒故事主要在於講好品類特色以及東方文化的西方表達。白酒作爲消費品,若想在海外市場熱銷,需要融入到當地生活方式中。

北京商報記者 翟楓瑞



標題:政府、酒企齊發力 破解白酒出海難題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156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