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前行2》收官,爲何會口碑爆棚?四大緣由,堪稱世界級答卷
3月8日晚間,《一路前行》第二季的第十期節目,在東方衛視播出。在這一期當中,胡歌、陳龍和“科普向導”張辰亮,走入中國科學院,探訪中國科學家們正在爲自然生態環保事業做出的諸多貢獻內容。隨着這一期的播放完畢,第二季的《一路前行》也與觀衆們說再見了。很多觀衆,應該和我一樣,對《一路前行》是戀戀不舍的,迫切想要看到第三季。
縱覽這檔節目在各大媒體平台形成的觀衆口碑情況,可以用零差評來說明。以往,一些節目和影視劇的“零差評”都是打上雙引號的,唯獨《一路前行》這檔節目,是不需要雙引號的——因爲它真的沒有任何的差評聲音。在豆瓣,《一路前行》第一季直接拿下9.3分的高分,第二季,更是清一色的五星好評狀態。觀衆們在《一路前行》這檔節目當中,達成了一致的聲音:這是一檔質量極高的節目,是東方衛視和節目組對於地球生物多樣性問題給出的世界級的答卷。
回溯《一路前行》第二季整個十期的節目,我認爲,至少有以下四點緣由,讓它成爲零差評的高口碑節目。
第一點緣由,節目的看點屬性、知識屬性和價值屬性,齊頭並進。
《一路前行》的第二季,和第一季有一個相同的地方,那便是,它並不是一檔空泛地喊環保口號的節目,相反,它是用電視媒體節目的方式,尊重節目看點原則的最大前提之下,爲觀衆們傳遞大自然當中生態文明多樣性的知識,和我們應該如何爲生態文明多樣性做出力所能及貢獻的價值觀念。這是一檔看點屬性、知識屬性和價值屬性齊頭並進的節目。
比如說,第二季的節目當中,胡歌、劉濤和陳龍,還有劉詩詩、袁弘、林一、王昱珩、胡冰卿(不一而足)等多位嘉賓,一起去探訪大自然當中的那些動植物的時候,就是巨大的看點內容。首先,這些動植物本身,便是看點。其次,不是每一次探訪,都能看到,中間之曲折,恰好是形成看點與觀衆期待的。從藏狐到水獺,從鯨魚到各式蘭花,觀衆們和《一路前行》團隊一起經山歷海,這些看點,讓大家歷歷在目。
知識屬性,則是《一路前行》節目贏取巨大口碑好評的重要原因。經山歷海,奇幻冒險,當然是刺激的,有趣的。但是,在經山歷海的同時,觀衆們與胡歌、劉濤、陳龍等嘉賓一起,獲取了很多大自然當中方能得到的知識。比如說,草原生態保護的知識,海洋文明的知識,中國熱帶雨林的知識,蘭花種類與野外栽培的知識,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們正在爲環保和生物多樣性做出的科學努力的知識等等。這些知識,像節目的骨架,讓《一路前行》幹貨滿滿。
而價值屬性,則讓這檔節目顯得精神矍鑠。和第一季相同,在第二季的《一路前行》當中,胡歌等嘉賓們依舊在追問,我們能夠爲環境保護、生態多樣性做些什么。在追問的同時,節目組的嘉賓們也一直在找到切實可行的答案。比如說,在草原上,搭建適合鷹隼居住的巢穴,在河道邊上,用細沙鋪設水獺們的活動場地,在熱帶雨林當中種植各種蘭花,並且呼籲大家,不要隨意帶走等等。《一路前行》第二季,繼續保持着看點屬性、知識屬性和價值屬性齊頭並進的狀態。
第二點緣由,胡歌等嘉賓的個人思考,恰好是我們觀衆的共性思考。
《一路前行》第二季當中,高原草場上,胡歌等嘉賓思考,一些草場爲什么退化了,我們可以爲草場退化做些什么。而這些思考,也恰好是觀衆們看完了《一路前行》節目之後的思考。繼而,節目當中,通過在高原草場研究多年的專家們的示範,爲我們的共性思考給出了答案。比如,建立適合鷹隼居住的巢穴。比如,如何人工培育草場,如何實現各種草的搭配種植等等。
再比如,在潿洲島的海岸上,出現了一些大洋暖流帶來的塑料垃圾,胡歌等嘉賓思考,如何才能把這些塑料垃圾回收並且降解掉呢?這顯然也是我們觀衆的共性思考。節目當中,胡歌等嘉賓一起,撿拾這些垃圾。《一路前行》第二季的最後一期節目當中,更是通過中國科學院專家們的口吻,告知觀衆,中國的科學家們已經實現了更高科技的酶催化技術,能夠更快更好地實現塑料降解。
在《一路前行》連續兩季的節目當中,胡歌等嘉賓們並非只是基於環保和生態多樣性進行提問,而是依靠節目的力量,專家的力量,科學的力量,找尋解決的答案。這些答案,是具備共性價值的。同時,這些答案,也是中國對於環保和生物多樣性的答卷內容,是我們給世界的。
第三點緣由,對中國山水田園的現代敘事。
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山水田園,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我們有大量的有關山水田園的詩詞歌賦作品。中國古人,總是放情山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並且在山水田園當中找尋自我。《一路前行》連續兩季的節目,都是中國山水田園的,在這樣的好山好水當中,我們可以實現人與自然的一種忘我和互通。胡歌等人趴在草地上,坐在熱帶雨林的大樹下,這都是中國觀衆可以情感共振的內容。
與此同時,《一路前行》連續兩季的內容,也提供了一種中國山水田園的現代敘事。我們與山水田園、我們與大自然的關系,不僅僅是忘我的、互通的,更是一種人與自然應該有一種更爲高級、文明與現代的對應關系的。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保護自然,成爲《一路前行》的主體內容。如果說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樂山樂水,還是移情的話,那到了當下,我們樂山樂水的同時,更是要保護山水,保護自然生態文明。
既然是現代的敘事,就有着更爲明確的現代性。保護高原草場,並非拒絕架設供電系統,相反,在架設現代供電系統的同時,我們可以安裝更爲保護鳥類的巢穴。在保護水獺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利用現代媒體的傳播技術手段,讓更多的漁民認識水獺,並且參與到保護水獺的活動當中來。在潿洲島遊客們近距離觀察鯨魚的同時,我們可以利用更現代化的辦法,找尋人與鯨魚和諧相處的途徑。甚至於很多瀕危蘭花的現代科技的育苗,很多瀕危鳥類的標本制作與保護等等。科學與文明,齊頭並進。這是《一路前行》中國山水田園現代敘事的重要特點。
第四點緣由,對於中國現代化的一次世界級表達。
中國的現代化,到底是如何樣貌的?這是很多中國人思考的事情,也是很多國際友人們也思考的事情。我認爲,東方衛視通過《一路前行》連續兩季的節目,向所有人正面回答了這個問題——中國的現代化,不是以犧牲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爲前提的,相反,中國的現代化,恰好是越來越多的人,從明星到觀衆,從科學家到普通勞動者,大家一起關注生物多樣性,自覺保護環境,共同參與自然風景建設等等。並且,中國科學的力量,正在爲環境保護與生態多樣性保駕護航。
隨着中國現代化的崛起,我們正在實現高原草場重回豐茂,我們正在實現人與水獺等動物的和諧相處,我們正在實現塑料等各種廢物的降解回收與再利用,甚至於,我們正在實現對於火星地表生態文明的科學研究等等。中國現代化驅使之下的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多樣性,已經不局限於地球,已經开始真正地仰望星空。
如果我們的國際友人們問,中國的現代化,是如何面貌的?我們便可以把東方衛視的《一路前行》連續兩季的節目,拿給我們的國外朋友們。中國人,樂山樂水,並且在持續保護着青山綠水,中國科技的發展,正是要尋找人與自然,人與地球,人與宇宙更和諧相處的路徑。正因如此,我才說,東方衛視通過《一路前行》節目,幫我們交出了一份世界級的答卷。這是中國人的精神面貌,也是中國現代化的精神面貌。(文/馬慶雲)
標題:《一路前行2》收官,爲何會口碑爆棚?四大緣由,堪稱世界級答卷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