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時節一口 “野味”一口春,雨水茶、爆米花正當時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今日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個節氣。在氣候上,是立春“東風解凍”的續集,帶來了氣溫的回升與降雨的增多。這一時期,田間地頭的野菜冒出,是口感最爲鮮嫩的時期,薺菜、春筍等野菜也成了人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此外,各地也有不同的節日食俗來迎接雨水,例如雨水茶、罐罐肉等。
品嘗春天的“野味”
俗話說“春捂秋凍”,雨水時節,溫度开始回暖,降雨量會逐步增多,古人認爲,這一時期隨着降雨量增多,溼寒之氣容易侵襲身體,要預防因降雨引起的氣溫驟降,俗稱“倒春寒”,人們要注意保暖,在飲食上要少食生冷之物,以免受涼。
春筍。圖/IC photo
雨水時節也是喫野菜的季節,這一時期,春筍在春雨的滋潤下破土而出,嶄露頭角,成爲了餐桌上的主角。民間認爲,此時喫春筍有着節節高升的美好寓意。在南方,人們對春筍的喜愛體現在一道道精致的菜餚中,例如“枸杞春筍”“南肉春筍”“鮮筍燉雞”“油燜鮮筍”等。
薺菜同樣是雨水時節不可多得的美味。在過去,人們會在雨水前後前往山野採摘新鮮的薺菜,回家做菜來品嘗。如今,薺菜已能大規模種植,在商超就能輕松买到,人們常常會用薺菜做成各種美食,如薺菜餃子、薺菜豆腐湯等。
雨水茶、爆米花等雨水美食齊聚
南方不少地區,人們鐘情於雨水前後喝 “雨水茶”。用雨水時節採摘的茶葉制成的茶飲,清香甘醇,品上一口,仿佛能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在口中彌漫开來。還有地區的 “雨水粥”,由紅豆、黑米、蓮子、百合等多種食材精心熬制而成,寄托着人們對五谷豐登、身體健康的美好期許。
川蜀地區的人們在雨水前後會回娘家喫罐罐肉。出嫁的女兒會帶上一罐自己燉制的肉回娘家,稱爲“罐罐肉”。這罐肉由豬腳、大豆、海帶、大棗、枸杞等多種食材燉制而成,再用紅紙封住罐口,包含着子女對老人的孝心。
罐罐肉。圖/IC photo
客家雨水時節流行喫爆米花,是當地的“佔稻色” 傳統。有資料記載,當地的古人通過爆炒糯谷米花來佔卜稻谷收成,爆出的米花越多,代表着今年收成越好。後來這一習俗演變至今,逐漸形成了雨水喫爆米花的食俗。
在北方部分地區,雨水節氣還會喫一種形似龍須,香甜酥脆的特色小喫——龍須餅。這一習俗源於一個傳說,據說是爲了紀念龍王憐憫人間擅自下雨解救百姓,百姓爲了紀念龍王,就在雨水節氣這天喫龍須餅。
新京報記者 劉歡
編輯 唐崢
校對 劉軍
標題:雨水時節一口 “野味”一口春,雨水茶、爆米花正當時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4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