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首只重磅寬基來了!
202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DeepSeek火速出圈,一舉登頂全球應用商店下載榜首。中國AI底層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引爆全球市場對中國資產的重估,科技股更是出現歷史性暴漲。
時代浪潮與中國科技洪流激昂交匯之際,首批科創綜指ETF恰好迎來集中發行。
科創綜指ETF易方達(認購代碼:589803,交易代碼:589800)於2月17日-21日公开發售,爲投資者布局“硬科技”提供新工具,其管理費0.15%,托管費0.05%,妥妥的最低費率。
在業內人士看來,繼中證A500ETF發行大战後,業內將再次迎來ETF發行大战,隨着這些科創綜指ETF的密集發行,市場有望迎來更多增量資金。
從投資端看,機構也在加大科創板的配置比例。科技再度成爲主動偏股型基金主要的增持方向,科創板配置比例創下新高。
據廣發證券測算,截至2024年底,主動權益類基金的科創板股票配置比例由三季度末的10.54%上升至13.02%,創下了歷史新高。多只科創板股票躋身公募前50大增持重倉股名單。
01
科創綜指ETF爲何備受矚目?
全球科技博弈進入劍拔弩張的新階段,關鍵技術"卡脖子"的警報不斷拉響。
未來愈發復雜的地緣環境之下,繼續發展科創爲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幾乎成了明牌。
2025年1月20日,美國新任總統上台同日,科創綜指指數正式發布。
這樣一個時刻發布科創綜指,其寓意不言自明,科技自立自強的長期趨勢勢不可擋。
正在火熱發行的科創綜指ETF,可能會成爲2025年的首個重磅級熱門基金。
科創綜指ETF爲何備受矚目?
科創綜指ETF跟蹤科創綜指,從指數定位來看,科創綜指定位科創板市場的綜合指數,覆蓋科創板的大、中、小盤證券。
衆所周知,科創板由頂層設計在2019年設立,是國家層面的重要战略部署,重點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和战略性新興產業等“硬科技”賽道。
科創板自設立以來,持續吸引大量战略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當前已成爲資本市場支持中國科技創新的主要陣地。
截至2025年2月14日,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已達585家,以7.75萬億市值的體量成爲市場逐浪的核心錨點。其中50%的公司,屬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與傳統的科創50、科創100及科創200指數相比,三者雖合覆蓋市值居前的350家企業,但仍有超200家科創板公司遊離於指數之外。
隨着科創板的持續擴容,未被覆蓋的公司數量日益增多,而科創綜指的適時推出,恰如一場“及時雨”,完美填補了這些空白。
科創綜指板塊市值覆蓋度97%,包含科創板全部一級行業和96%的二級行業。
科創綜指定位於科創板市場綜合指數,囊括了科創板中除 ST、*ST 證券外的所有股票和紅籌企業發行的存托憑證,最新樣本數量567只。
全面布局、無偏表徵、反映科創板基本面的特徵使得科創綜指便於產品跟蹤和投資者整體布局科創板,是投資者布局布局科技創新賽道的新工具。
另一方面,這一特徵也使得科創綜指更符合科創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有望成爲衍生工具在科創板塊的代表性指數,起到科創板市場的發展“指南針”作用。
02
科創全覆蓋,科技創新的一張全景圖譜
近年來,“科技創新”與“科技自立自強”在相關政策及文件中被多次提及,反映其在中國未來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科創綜指作爲科創板的全方位代表指數,行業覆蓋全面均衡,科創綜指覆蓋17個一級行業,覆蓋44個二級行業,覆蓋度達96%,成分股涉及“八大战略新興產業+九大未來產業”。
這些領域不僅是政策重點支持方向,也是全球科技競爭的核心賽道。
行業權重方面,半導體、電力設備、機械制造和醫藥等“硬科技”領域權重佔比較高,與“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高度契合,符合國家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具體來看,科科創綜合指數中,電子(芯片)佔比43.9%,涵蓋中芯國際、海光信息、寒武紀等芯片龍頭;生物醫藥佔比15.1%,電力電力設備(新能源)佔比9.7%、機械設備(機器人)佔比9.5%、計算機(AI應用)佔比9.4%、國防軍工(低空經濟)4.4%,基礎化工、通信、汽車佔比均超2%。
科創綜指以總市值加權方式編制,全方位覆蓋了多個國家支持的战略新興產業,行業分布與科創板整體結構高度一致,但又具備獨特的優勢。
這種獨特優勢主要體現在:其不僅包括技術成熟的龍頭公司,也有處於“0到1”突破階段的創新企業,全面涵蓋科技創新方向,避免因投資單一賽道而錯過部分仍處於萌芽中的產業浪潮。
值得一提的是,科創綜指所有成分股均爲战略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佔比達58%。
此外,科創板的上市公司普遍具有較高的研發投入,根據2023年科創板全部上市公司年報,研發支出佔營收比例(中位數)爲 12.3%,研發人員數量佔比(中位數)爲 25.6%。科創綜指樣本股中有79家公司研發支出佔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30%,344家公司超過10%。
簡而言之,科創綜指是一個覆蓋所有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指數,也是科技創新的一張全景圖譜。
科創綜指定位於科創板市場綜合指數,主要發揮對科創板市場的表徵功能,爲投資者提供了參與中國科技創新的新工具。
同時,科創綜指這種更加注重均衡與成長性的編制方法,避免了單一行業(過度集中)波動對指數的影響,形成分散效應。
在當下復雜的世界時代背景下,科創綜指的出現並非偶然,背後是國家對科技創新日益重視的必然結果。隨着政策的不斷支持與資金的加持,無疑將爲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提供更強的動力。
未來,這一指數或將成爲全球投資者觀察中國科技實力的窗口,見證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躍遷的每一個裏程碑。
03
瞄准前沿科技,
科創綜指ETF易方達重磅登場!
相對主板和創業板,科創板投資門檻更高,資金要求更多,個人投資者採取指數化投資的方式更爲普遍。
根據上交所數據,截至2024年底,科創板已經成爲A股指數化比例最高的板塊,相關指數產品合計規模超過2400億元。
與此同時,科創板投資難度較大,每年佔優的科創寬基指數均不同。
此次科創綜指實現對科創板寬基的全打包,不僅僅是科創板指數體系的補充,更是對我國指數投資體系的重要拓展與升級。
易方達基金指數研究部總經理龐亞平表示,科創綜指ETF等產品的推出,爲投資者布局“硬科技”發展機遇提供了新的優質工具,有望助力資金向創新領域聚集,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正在火熱發行的科創綜指ETF易方達(認購代碼:589803,交易代碼:589800)跟蹤的科創板綜指數爲全收益指數,反應包含分紅收益的整體表現,更好反應投資者實際投資收益。
作爲行業領軍者,易方達指數資產管理規模一直處於行業前列,產品线齊全。截至2025年2月13日,85只ETF總規模約5897億元,185只公募指數基金總規模超過7164億元。
歷史經驗表明,每一輪技術革命都會重塑財富格局——19世紀的鐵路、20世紀的互聯網、21世紀的硬科技等等,皆是如此。
20世紀80年代至今,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爲代表的科技創新周期系統性提升了人類社會的生產效率;當前,人工智能逐漸進入千行百業,有望再一次推動生產效率的顯著提升,拉开第三輪全球創新周期的帷幕。
科技領域是大國博弈未來的一大战場,在這場全球硬科技突圍战中,有遠見的投資者或許早已站在了趨勢風口,選擇與時代同頻共振。
風險提示:
上述內容僅反映當前市場情況,今後可能發生改變,不代表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指數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亦不構成基金投資收益的保證或任何投資建議。指數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市場發展的所有階段。指數基金存在跟蹤誤差,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購买任何基金產品前請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請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等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標題:年度首只重磅寬基來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3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