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2025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從時間點來看,本次會議有三個重要背景:一是時間在特朗普上台、加徵關稅落地後,此時召开會議與2018年民營企業家座談會的時間點比較相似。關稅帶來出口衝擊,對民企的影響普遍大於國企,2024年我國總出口中民企佔比約64.9%。在此時召开會議,體現了中央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和呵護,也有助於穩定社會預期和信心。

二是時間在民營企業取得重大突破之際。春節期間的兩大亮點是文娛領域的《哪吒2》、科技領域的Deepseek,前者已經打破諸多票房紀錄,後者更是在美國出口管制倒逼下實現算力效率優化,表明美國對華技術遏制並沒有打斷中國科技進步。這二者都離不开中國民營企業,也是中國經濟的活力所在,因此我們看到本次民營企業座談會的一大特點是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

三是會議時間在兩會之前,意味着後續支持民營經濟和科技創新的政策,可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部署,需要走法律流程的話,也能抓住兩會這個時間窗口。

整體來看,此時召开會議,釋放了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積極信號,對於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動力具有重要意義。對此,我們理解如下:

第一,強法治乃民營企業發展之根基。推進立法、加強權益保護、規範涉企執法,是近期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重點。去年底以來,社會上出現了對於民營企業的“遠洋捕撈”式違規執法,影響了社會預期和信心,9月政治局會議以來,中央高層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並已經开始着手解決。如9月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進一步規範涉企執法、監管行爲。要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隨後10月,司法部、國家發改委發布《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在法律層面再次明確,民營企業及其經營者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开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後,12月16日國務院以“加快落實行政裁量權基准制度,進一步提升行政執法規範化水平”爲主題,進行第十一次專題學習,再次強調這一問題。

第二,重創新是民營企業前行之動能。在新型舉國體制中,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平台企業更要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春節期間Deepseek橫空出世,再次表明中國民營企業也能在前沿科技競爭中發揮引領作用,而不僅僅是作爲跟隨者亦步亦趨。在新型舉國體制裏,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2023年在全社會研發經費中的佔比達到79.3%,政府則更多發揮組織作用。早在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指出“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今年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再次強調“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優化創新生態,力爭在一批重大科技專項上取得新突破”。

第三,增信心爲民營企業壯大之要義。本次會議的重要意義與2018年民營企業座談會一致,參考上次會後資本市場情緒顯著提升,創業板指开啓了一輪結構性牛市。2018年初,貿易摩擦引發資本市場動蕩,民營企業質押風險快速提升,加上輿論場出現了“民營經濟離場論”等錯誤言論,影響社會預期和信心。11月總書記親自主持召开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講話,會議整體規格較高,在民企和資本市場信心持續走弱之時起到了“強心針”的作用。座談會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駁斥了“退場論”等錯誤觀點,明確“三個沒有變”,即非公有制經濟地位、支持政策和發展環境方針不變,明確提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顯著緩解了市場對民營經濟前景的擔憂,增強了企業家和投資者的長期信心,提振了資本市場情緒。座談會後,政府明確提出“對有股權質押平倉風險的民營企業採取特殊措施”,並聯合地方政府、金融機構推出紓困基金,緩解了市場恐慌情緒,避免了系統性風險發生,有效地穩定了資本市場。座談會召开後,A股結束了此前持續下跌的趨勢,2019年創業板指开啓了一輪結構性牛市,全年漲幅達43.8%。

本次座談會也將成爲新一輪民企和科技乘風發展的起點,資本市場預計將顯著受益。截至2025年2月14日,民營企業總市值佔比已從2018年初的29%提升至37%,民營經濟在資本市場的重要程度逐步提升。在當前民營企業帶來科技新突破的背景下,再次召开座談會,體現了高層穩經濟、穩市場主體的決心。關注後續金融、立法、營商環境等一攬子政策落地進展,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和情緒。

風險提示:政策理解偏差的風險;後續政策落地節奏偏慢;2018與當前歷史環境未必完全可比。


注:本文來自東吳證券發布的來自報告《特殊時點,民企座談會提振市場信心》;蘆哲      S0600524110003佔爍      S0600524120005潘京      S0600524120011



標題:特殊時點,民企座談會提振市場信心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390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