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哥吉拉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AI醫療概念,徹底爆發了!

今天,港股在科技板塊大爆發的刺激下繼續上演“中國資產重估”超級行情,截至收盤,恆指大漲3.69%,恆科指數飆漲5.56%,並強勢突破去年10月初高點。

不僅阿裏巴巴的股價在狂飆,今天騰訊、小米也加入了狂歡陣列,漲幅均超7%。除了芯片半導體概念啞火外,其他科技板塊都有非常明顯的上漲。到目前爲止,阿裏巴巴港股近20日漲幅已超過55%,成爲本輪行情最大的受益者。

行業視角來看,AI+醫療無疑是今天A港股兩市最大的贏家,一些A股的AI醫療指數漲幅超過了8%,貢獻了全市場最多的漲停和10CM+的股票數量,把Wind概念指數排行TOP10都基本佔了。

港股的醫療概念股漲幅同樣誇張,受益於母公司的光環帶動和近期爆發的AI醫療概念的雙重影響,阿裏健康的股價近日接連飆漲,今天飆升高達29.1%,近5日累計漲55%,很大程度把兩地市場AI醫療概念帶火了。

01

漲瘋了!

A股的AI醫療概念方面,截至發稿,A股智能醫療板塊掀漲停潮,美年健康6天4板,塞力醫療9天4板,艾可藍、宏景科技2連板。還有超研股份、嘉和美康、思創醫惠、泓博醫藥漲、祥生醫療、迪安診斷等多股漲幅盤中強勢衝擊20CM。

到目前爲止,這一波醫療股行情中,已經有數十只個股在近20日漲幅都超過20%,甚至不少漲幅超過了50%,堪比在近期大漲過的AI芯片、雲計算、消費電子等熱門概念。

消息面上,2月13日,華爲宣布將發布基於華爲DCS AI解決方案打造的瑞金病理模型。據介紹,該模型將於2月18日舉辦的“2025醫療人工智能與精准診療發展論壇”上發布。

昨晚美國總統特朗普據報道又要籤新行政令,成立“MAHA”(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委員會,喊話“讓美國再次健康”。

這樣的口號讓美國市場的AI醫療板塊也出現了集體大漲,Firefly Neuroscience 一度飆升逾20%,Hims & Hers Health (HIMS.US) 漲逾27%。這其中,Firefly Neuroscience在3天飆漲近400%,該公司宣布,獲准加入英偉達的Connect計劃,還有近期因爲被“女版巴菲特”木頭姐、國會山女股神(美國國會議員佩洛西)雙雙大筆买入,導致該股價1個月翻倍的AI醫療股tempus AI(TEM)也再度飆升13.36%。

除了上述超強刺激點外,近日國內各領域的公司紛紛官宣接入DeepSeek大模型,這把火也“燃燒”到了醫療領域,幾天之內,一大堆所謂的AI賦能概念公司成爲市場焦點。

比如9天4板的塞力醫療,塞力醫療明確“醫療檢驗集約化(IVD)+醫療耗材集約化(SPD)”雙主業的模式;近幾年公司一直在推動傳統醫療服務向精益化、智慧化轉型升級。

嘉和美康稱,目前公司已經接入DeepSeek大模型,正在進行基於專業領域內的訓練。公司在2024年已經开發了多款利用大模型技術的醫療行業應用,包括臨牀輔助決策、病歷內涵質控、智能分診、病歷自動生成、專科科研應用等。

華大基因表示,目前的技術進步,如基於开源模型DeepSeek-V3及DeepSeek-R1的技術優化,有助於進一步降低數據分析成本,提升整體基因檢測效能。

達安基因表示,在AI輔助診斷應用上,參股公司雲康集團已成功引進了病理DNA多倍體AI輔助診斷、宮頸液基細胞AI輔助診斷、染色體AI分析等項目,診斷效率大幅提升。

迪安診斷表示,2024年公司子公司醫策科技助力湖北省省級數字化病理服務體系,已籤約70余家的當地醫院,當地病理AI市場佔有率約爲70%;迪安自有實驗室使用相關產品已提供300萬份以上AI病理診斷報告。

近日國內外很多機構也推出了對AI賦能醫療醫藥產業鏈的各個維度進行深度解讀,基本都認爲,AI醫療與AI制藥市場潛力巨大,是AI技術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這些報告很快就被市場投資者紛紛傳閱和解讀,進一步助攻點燃了AI醫療概念的炒作情緒。

中信建投證券認爲,用好DeepSeek等AI工具有助於企業降本增效、改善盈利水平。AI醫療在提升醫療器械功能、檢查檢驗結果解讀、輔助臨牀醫生決策、健康管理等多個領域的應用價值較大,是醫療企業和醫院必須重視的創新方向和競爭趨勢。

江海證券認爲,AI醫療領域受到DeepSeek持續催化,從技術突破到企業布局,再到國內外的政策支持,AI正在賦能醫藥行業縱深發展,提升醫療服務水平。AI大模型爲數字醫療服務公司提供了強大支持,在疾病診斷、檢測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在醫藥研發領域的應用也能提高藥物研發效率、優化藥物設計,對CRO和創新藥企產生積極影響。結合後續財政和醫保、商保利好政策有望繼續出台,且整體板塊估值仍處於歷史底部,投資價值凸顯。

海外方面,木頭姐是最堅定唱多AI+醫療的擁躉,在一次採訪中,她強調,AI賦能醫療保健的潛力被大大低估,從長遠來看,醫療保健將成爲AI最爲深遠的應用領域。她旗下的ARK Invest發布了一份長達148頁的《Big Ideas 2025》,其中提到,AI將降低醫藥开發的時間成本、金錢成本,延長專利期,有望扭轉數十年來生物制藥衰退的回報率:

1)AI將使藥物研發商業化速度加快1.6倍,成本降低4倍,回報率提高5倍。2)AI开發的治愈性藥物的價值可能是傳統藥物的20倍,是同類最佳精准藥物的2.4倍。3)AI技術將使癌症篩查的生產力提高20倍,市場規模擴大10倍。

據Tech Emergence數據顯示,AI每年可爲制藥行業節約高達260億美元的成本。波士頓咨詢(BCG)發布的報告稱,AI有望將新藥的研發的整體臨牀成功率從目前的5%—10%提高到9%—18%,使制藥行業的整體研發效率有望實現翻倍。

其中對於生物醫藥企業來說,通過AI賦能可大幅節省研發時間、提高臨牀成功率和節約巨額資本投入,效益提升更爲顯著。這也是美股、港股和A股近期的生物醫藥企業漲幅更明顯的原因。

02

接下來怎么看?

需要注意的是,AI醫療板塊的飆漲並非今天才开始爆發,實際上很多相關概念股在今年1月中旬就持續迎來大漲,至今爲止不少個股漲幅已經超過了50%。

但從業務來看,很多所謂AI醫療概念股本身其實在AI賦能業務方面並沒有什么實質性的營收增益幫助,目前基本僅是基於情緒炒作的行情。

比如主力帶動整個AI醫療概念的阿裏健康,也並非只是AI賦能帶來的,或更多得益於近日母公司阿裏巴巴的光環,尤其阿裏巴巴的市值持續飆升帶來的刺激。

最近阿裏巴巴的風頭實在太旺盛,從起阿裏雲通義千問旗艦版模型Qwen2.5-Max的強勢出圈,帶動產業鏈中下遊的合作商熱炒,到馬雲突然“回歸”和阿裏巴巴突然傳出與蘋果合作开發AI,都引發了市場對於阿裏系股票的關注和熱炒。

同時,在今天盤中,市面又有傳出重磅大新聞,傳下周高層與阿裏、騰訊、小米、宇樹等一衆國內科技龍頭企業召开座談會。消息進一步引發市場熱切關注,也再度引爆了整個港股市場的積極情緒。

回到AI醫療板塊,在當前越發高昂的市場情緒刺激下,預計未來一周熱炒行情或還不會停下來。

接下來,注意高位波動的風險也將變得十分必要。

從側面來看,今天A股的AI產業鏈都已經有嚴重分化,如智能音箱、光模塊、機器人等一直熱度很高的板塊都出現了明顯逆勢下跌,而AI醫療也不會有例外。

不過,AI賦能醫療行業的邏輯是准確的,未來確實會因此給行業帶來景氣周期,尤其AI影像、AI輔助診斷、AI藥物研發、AI基因組檢測(精准診療)、AI健康管理(如慢病管理等)、AI智慧醫療(綜合性解決方案,醫療機構基礎設施)領域的核心龍頭企業,將會是長期被市場追捧的焦點。

機構分析認爲,AI醫療不同應用場景目前的發展階段和技術成熟度有顯著差別,同時在數據獲取能力/成本、商業化落地進度上也有明顯差異。比如:

AI影像、診斷技術發展處於成熟期,但競爭相對較熱,且目前因收費政策商業轉化率有待提高;

AI藥物研發處於快速成長期,但數據依賴文獻和溼實驗積累需要更進一步的自動化提升速度;

AI基因檢測處於成長期,測序可低成本獲取海量基因組學數據;

AI健康管理ToC,獲客數據較易,當前商業模式多元化,雖然才开始,但部分方向已實現收入(如智雲醫療的慢病管理等)。

所以接下來,以“數據要素+商業化前景”雙維度進行AI賽道投資優先級及個股標,相對或具有更高的准確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數據顯示,近兩年來,基金和機構對於醫藥生物行業的配置比例持續降低。2024Q4SW生物醫藥行業公募基金重倉持股佔比9.41%,環比下降130bp。其中,醫藥基金持倉佔比96.15%,環比降低11bp;非醫藥基金持倉佔比4.64%,環比降低109bp。

這些數據說明了機構不僅對生物醫藥的配置比例較小,而且還出現了收縮。也就是說,如果在今年前兩月機構沒有大規模增配的話,有可能會錯過這一類醫藥醫療大漲行情,後續肯定是會找機會上車,這或會爲行業的估值修復行情帶來更持久的支撐。

而到現在爲止,A股和港股還有不少大型的醫療醫藥上市龍頭,還沒有出現較大幅度上漲,後續或許能迎來補漲機遇。(全文完)



標題:AI醫療,火爆出圈!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322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