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策略:關稅邊際影響減弱,關注紅利資產
特朗普上任後快速落地關稅政策,市場持續計價其政策路徑將對宏觀經濟造成的影響。回顧首輪中美貿易摩擦階段,關稅的落地對港股業績產生衝擊,一方面是業績預期的顯著調整,一方面是業績的不及預期,而當前港股對美營收與境外營收的佔比已較先前顯著下降,關稅加徵的影響或邊際遞減。
但是結合歷史貿易摩擦對港股行業業績的衝擊,仍需關注順周期、科技與消費等行業的潛在風險,電訊爲首的紅利資產對潛在制裁政策的風險敞口較低。
而基於特朗普2.0的政策路徑,預期高企的通脹、潛在關稅和人民幣貶值預期,我們建議關注港股中或受益的有色金屬與旅遊板塊,以及風險敞口最小、估值合理且業績展望穩健的電訊行業。
▍中美貿易摩擦顯著衝擊投資者情緒,港股期間震蕩下行。
2017年特朗普首次執政,中美關系轉冷,2018年中美關稅加徵开始落地,至2019年共有三輪關稅加徵落地與一次的稅率升級,而港股也面臨階段性的業績與估值的雙殺,並且市場交易熱度也出現顯著回落。人民幣匯率在此期間也“共振”下行,背後是中美利率變化與貿易衝突的市場情緒體現。
▍特朗普1.0,貿易摩擦顯著壓制港股業績。
以恆生綜指成分股作可比口徑處理(下稱港股),面對中美關稅加徵,港股的營收增速在2018年與2019年出現顯著下滑,對美的營收增速下滑的最爲顯著;另一方面,面對關稅的落地,港股業績預期出現顯著調整,並且2018年的業績也大幅不及預期,顯示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對當時的港股基本面十分顯著。但2019年年報的整體結果相對符合預期,也展示市場快速學習並充分計價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
▍順周期、科技與消費在中美摩擦下業績受明顯衝擊。
分行業看,在中美貿易摩擦中,順周期的能源、原材料、工業,以及成長屬性的科技與消費,受貿易摩擦的影響最爲顯著。一方面部分行業有較高的對美營收佔比;另一方面行業上下遊或產品本身與美國進出口相關或以美元計價,或與全球經濟周期相關,進而嚴重衝擊其業績。消費的情況則不盡相同,當中的必選消費主要受中方反制的進口關稅影響,可選消費雖然在2018年業績也受衝擊,但在2019年國內政策支持與消費升級浪潮下展示內因驅動的業績高增。另外醫療保健、地產建築、電訊行業在貿易摩擦期間展現十足的業績韌性。前兩者受貿易摩擦的影響較小,後者雖然在2019年受到制裁業績預期有所調整,但實際業績超出市場預期,反應美方制裁對其影響較小。
▍特朗普2.0,影響或邊際遞減,紅利板塊防御屬性值得關注。
市場持續計價特朗普新任期的政策路徑,包含攀升的美國通脹預期、中方的降息預期,以及可能出現的人民幣貶值空間等等。但是我們認爲關稅加徵對港股基本面的影響將較前次邊際減弱,根據WIND數據,港股企業的對美業務佔比已從2018年的2.2%降低至2023年的1.7%,境外營收佔比也有所下滑,行業情況有同樣的下降趨勢。但是結合歷史業績與當前對美業務,以及企業存量的美元債,仍需關注順周期、科技與消費行業將受到的影響,而電訊爲首的紅利板塊或有較強的業績韌性。
▍投資策略:有色與旅遊或利好,電訊防御屬性顯著。
關稅加徵、美國通脹高企與人民幣貶值預期下,建議關注
1)有色金屬,尤其是黃金與銅。黃金與銅具有對衝通脹的屬性,而在通脹預期高企的當下或有較好的價格支撐;結合人民幣貶值預期,以美元計價的礦產資產有望使得企業的估值空間打开。
2)旅遊,境內遊與入境遊皆有望受益。境內遊與入境遊的政策利好及優化持續落地,疊加人民幣貶值預期,有望繼續迎來增長。
3)電訊,其風險敞口最小,防御屬性最強。電訊行業對美業務風險敞口最小,且業績與宏觀經濟相關性較低,防御屬性最爲顯著,並且當前估值分位合理且業績展望穩健,若美國的關稅政策超預期,電訊爲首的紅利行情有望延續。
▍風險因素:
1)中美科技、貿易、金融領域摩擦加劇;2)我國政策力度、實施效果及經濟復蘇不及預期;3)海內外宏觀流動性超預期收緊;4)俄烏、中東地區衝突進一步升級;5)我國房地產銷售量價回穩不及預期。
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5年2月18日發布的《港股策略專題—關稅邊際影響減弱,關注紅利資產》報告,分析師:徐廣鴻 王一涵
標題:港股策略:關稅邊際影響減弱,關注紅利資產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