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無爆款”遭各方唱衰,2025年微短劇紅利期到頭了?
搜狐娛樂專稿(胖部/文)
今年春節之後,一種聲音在傳播:2025年,微短劇的發展紅利期或許要告一段落。
這種論調主要源於今年春節檔期間,微短劇“雷聲大雨點小”的整體反饋。根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各大平台爭相上架重點項目,累計播出新作2000余部;而以廣電總局推薦片單爲標志,前期宣傳周期更是在一個月以上。
但整體來看,這種巨大投入與回報似乎不成正比。相關評論普遍指出的一點是,今年春節檔沒有如去年那樣,有《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這樣聲量出圈的作品。
而根據WETRUE統計數據,整個春節檔大盤熱度始終徘徊在6000萬上下,更是與前期宣傳的火熱,以及各平台爲此付出的巨量資源完全不成正比。
今年春節期間付費領域表現最佳的是男頻短劇《老千》,與《好孕攻略》是今年唯二熱力值破2000萬的作品;免費領域主要是紅果短劇內容,截止至2月4日中午有8部熱度值超2000萬,還是《老千》以5500萬熱度拔得頭籌。
端原生短劇中流量表現最好的,是倪虹潔主演、完美世界制作的丸美品牌定制劇《夫妻的春節》,檔期內播放量突破3億;此外討論度較高的還有《墜入春夜》《好一個乖乖女》等。
長視頻平台上,今年並未出現如去年《授她以柄》這樣具有傳播度的精品橫屏短劇。
如此大勢背後,實則有其必然性。
需要指出的是,經過了一年多的爆發式增長,微短劇市場進入增長放緩期已經幾乎是必然的。
根據第5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中國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到6.62億人,網民使用率爲59.7%。在達到這樣的體量之後,微短劇受衆增速也會進入瓶頸期,即使短時間內有大量內容衝擊市場,用戶擴容也極爲有限。
這就決定了,在春節檔大體量輸入海量內容的操作,必然會出現單片受衆下降的問題。
其中最激進的莫過於紅果短劇,一口氣推出100余部新劇,並在1月22日至2月4日期間實施全部免費觀看的舉措,其中就包括舒暢主演的古裝大戲《錦繡傳》和《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
今年春節檔免費短劇搶佔市場的動態,也與這種策略有關,實則是有限市場遭遇了砸盤。
而這又引出了一個疑問,微短劇是否存在春節檔利好。
一個典型的事件或許就能說明問題,恰恰是在春節檔之後,整個在春節檔期間表現平平的大盤开始拉升,WETRUE數據持續環比攀升,甚至出現了《好一個乖乖女》這樣的後春節檔爆款,並在2月8日制造了#短劇 上癮#的熱搜第一,男主角柯淳也登上熱搜高位。
具體到其他項目,《夫妻的春節》在2月7日迎來播放增量巔峰,達到了3754.9萬,累計播放量破4億;《蛇年大吉之婚不可擋》在2月6日登頂,熱度值738.7萬也超過了春節期間榜首峰值。
這或許說明,行業對春節檔的重點發力,未免存在傳統影視行業觀念,在微短劇這種新興產業發展中的錯位。
一方面,相較於電影這樣在春節期間擁有強社交屬性的娛樂內容,更強調碎片化時間娛樂、個體情緒消費的微短劇,在春節檔並不具有傳播優勢。
甚至有可能,微短劇更適配的市場,反而是更加日常的檔期,過去一年的經驗也告訴行業,微短劇的出圈不需要任何线下環境加持,這是一種全新的內容消費模式。
另一方面,春節檔海量內容競逐造成的內容積壓與分流,也鮮明表現出當下行業的無序性,內容的同質化、套路化問題,限制了微短劇可能的出圈路徑,更造成營銷費用的極大消耗,這對於微短劇這樣年輕的產業並不可取。
或許這個春節檔留給行業的思考,還需要從業者更用心地復盤。
但那些唱衰行業,認爲風口已過的聲音,顯然也過於草率和功利了。正如搜狐娛樂曾頻繁指出的,微短劇行業是目前文娛領域最具生命力和發展前景的內容之一,伴隨着內容的進一步精品化、國民化,更多出圈作品的出現幾乎是必然的。
不妨拭目以待。
標題:春節檔“無爆款”遭各方唱衰,2025年微短劇紅利期到頭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2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