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爲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從古至今已積累了十分深厚的酒文化。在此過程中,也形成了獨有的飲酒習俗。

醉美 新釀酒|釀酒 酙頭條

關羽溫酒斬華雄,從此名震各諸侯;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指點天下江山。由此可見,自古便有,“酒要溫着喝”一說,那古人飲酒前先溫酒,究竟有何淵源呢?

01溫酒的緣由

蒸發有害物質---甲醇

古時酒多採用蒸餾的方法釀造出來,釀造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甲醇等有害物質,且提純技術有限,酒精度數又低,不宜儲存;而一旦存儲溫度低於適宜溫度,酒體會變得渾濁,口感差。

因而,古人通過加熱來揮發有害物質,不僅能提升酒活血暖身的功效,還可以除酸祛苦提升口感。

風味更好不傷身

古人溫酒的另一個重要理由是喝溫酒可以減少對胃的刺激,因爲酒在加熱過程中乙醇會揮發一些,使酒的濃度稍有降低,且溫酒喝到肚裏更容易排泄,因此,飲溫酒不易醉人不傷身。

新釀酒獲悉,但值得注意的是,白酒裏乙醇含量高且沸點低,所以白酒不可加熱到太高溫度,這樣會使酒中乙醇大部分或全部揮發掉,從而大大破壞白酒的口感。而且,太熱的酒飲後會傷肺。因此元人賈銘說"凡飲酒宜溫,不宜熱"。固有“溫酒”一說,而不是“熱酒”。溫酒以30℃~40℃爲宜。

02甲骨文裏的溫酒密碼

如果是熱愛文博的同學,提起溫酒,有一件傳世的珍貴文物會立馬躍入腦海,那就是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

組成碗身的蓮瓣线條生動,好像一朵鮮活初綻的蓮花,瑩潤的天青色仿佛有着寶石光,讓人看一眼就拔不出來。這件蓮花式溫碗,是同類型器物中唯一的傳世品。

展开全文

青瓷蓮花式溫碗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這種溫碗,通常與執壺,也就是“注子”相配,用來溫酒,是宴席中常用的酒具,被稱爲注子注碗。

注子注碗最早出現於五代十國時期,盛行於北宋時期。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五代南唐名臣韓熙載在府中與賓客宴飲的場景。在畫卷最右側,韓熙載面前的宴席桌上,就擺着兩副注子注碗。

燙酒時,先在溫碗中加入熱水,再將執壺放入碗中。這種以水熱爲酒液加溫的方式,並非注子注碗出現之後才有,而是由來已久。

在甲骨文的字形中,就留有古人喝熱酒的場景。

釀酒頭條獲悉有學者從古漢字的字形中發現了商朝人愛溫酒喝的習慣。比如“召”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是像是用雙手拎住一個大口尊,從一個帶足的盆狀容器中端下來,再用用工具從尊內盛出液體倒進飲器內。所以“召”的本義,就是備好美酒,請別人來喝。

古代典籍中許多語句,都能體現“召”含有以酒請之的意思,比如“爲酒食以召鄉黨僚友”(《禮記·曲禮》)“今召客之酒酣,歌舞鼓瑟吹笙”(《呂氏春秋》)“謀令太後爲博平君置酒召丞相(《漢書·霍光傳》)”等。

有研究者認爲,“召”的甲骨文或金文字形中,下面那個盆狀的符號,就是用來加上熱水溫酒的容器。從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一對青銅尊盤,似乎印證了這種猜想。

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了一對精巧絕倫的青銅器,被命名爲曾侯乙尊盤。顧名思義,這一對青銅器,每一件都是由一個方尊和一個四足盤組成。

方尊套在盤中央的方孔中。尊內可以放酒,而盤內則夏天放冰,冬天溫水,起到冰鎮或溫酒的作用。有了它,炎炎夏日就可以喝到傾人肺腑的冰鎮美酒,寒冷的冬天則可以喝到暖人暖心的溫酒,果然老祖宗是懂享受的。

隨着釀酒技術進步和普及,酒成了普通百姓的日常飲品,喝熱酒的習慣,也就成了日常操作。

元明時期,溫酒的生活習俗,在許多戲劇小說中都有體現。元雜劇《老生兒》雜劇中有一個人物,名叫劉引孫,很窮。清明節他去父母墳前祭掃,只討化了一個饅頭、半瓶酒作爲祭品。行禮過後,想拿祭品果腹,可是他竟這樣說:“這酒冷,怎么喫?我去莊院人家蕩熱了這酒。”

關二爺溫酒斬華雄

明清小說中,喝熱酒的描述更加普遍。水滸傳中,衆多好漢,動不動就要“叫燙些酒上來”;紅樓夢裏,連深閨千金薛寶釵也懂得,酒“若冷喫下去,便凝結在內,以五髒去暖他,豈不受害?”;三國爭雄的傳奇中,更有“溫酒斬華雄”“煮酒論英雄”等經典橋段,至今爲我們津津樂道。

這一時期,溫酒的器具也越來越方便快捷。

《水滸傳》第五回寫道:“那莊客旋了一壺酒,拿一只盞子,篩下酒與智深喫。”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注釋,將“旋酒”解釋爲“燙酒”。

有學者認爲,“旋酒”的說法,可能來源於當時百姓日常使用的溫酒工具——“鏇”。南宋時期的字書《六書故》對“鏇”有過解釋:“鏇,溫器也。旋之湯中以溫酒與洎者也。”

上世紀90年代,還有學者在文章中講述,江西地區百姓家家都有的溫酒器,就叫“鏇”,有錫做的,也有陶瓷做的,容量是酒壺的兩倍到四倍,把它置於熱水中溫酒,然後倒入酒壺,供席間斟飲。

明代的許多溫酒器是“水火一體”的。比如出土於瀘州的青銅麒麟溫酒器,造型是一只麒麟瑞獸馱着左右兩只圓桶。中空的麒麟腹部是爐膛,尾巴處是爐門。溫酒時將點燃的木炭放入爐膛,兩側的圓桶中盛水,放入酒壺。炭火加熱筒中的水,用以熱酒。與注子注碗相比,這種既能加碳又能加水的溫酒器,省去了“換湯”環節,溫酒更加便捷。

當時的頭部生活方式“博主”高濂在《遵生八箋》裏也安利過同類型的溫酒爐,甚至畫了詳細的示意圖,可以說是精致生活的天花板了。

03溫酒知多少

溫酒的方法

微火煮酒:在寒冷的夜晚,往紅泥小火爐放入木炭,小壺裏盛放酒在爐上溫熱了,圍爐夜話、促膝長談、其樂融融、賓主盡歡。

隔水溫酒:將酒壺或酒杯放在盛着熱水的的大碗中,熱水不能漫過壺身或杯身,慢慢地溫熱了,雖然用的時間稍長,但意境同樣很美,很吸引人。

溫酒的器皿

據史料記載,古人對熱酒的器皿其實是相當講究的。且古人早已知道長期使用錫壺溫酒會產生有害物質,因此溫酒器皿的多選用銅、鐵、與陶瓷,不過,從古自今,還是多以陶瓷制品爲主。

04現代微醺的百樣溫酒

俗話說得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熱酒。現代年輕人喝熱酒的方式,雖然不像自己那迷人的老祖宗一樣講究,但也是五花八門,花樣翻新,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

熱紅酒

源於古希臘的網紅元老

國內許多微醺青年對於熱酒的熟悉,是從熱紅酒开始的。新釀酒獲悉在中文網絡世界,熱紅酒可是網紅小甜酒的元老。近兩年,熱紅酒的身影從线上走到了线下,又成了火爆一時的網紅打卡飲品。

據說,熱紅酒的雛形起源於古希臘。那裏也是葡萄酒的起源地之一,因此,古希臘人早早就學會了用往酒裏加香料再煮开的方法,讓口感不好的葡萄酒變得適飲。

作爲不折不扣的“精神希臘人”,古羅馬人也繼承了愛喝香料酒的傳統,有一些配方甚至流傳至今,比如古羅馬食譜《論烹飪》上,就記載過一份熱香料酒的做法,配方包括葡萄酒、蜂蜜、胡椒、乳香、月桂、藏紅花、棗和酒浸棗等等。根據當時香料的名貴程度,這種香料开會的喝法,只有貴族階層才能消受得起。

在基督教文化中,葡萄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被認爲是上帝賜給大地的祝福之一。而在《聖經》的“最後的晚餐”一節,耶穌向他的十二門徒祝酒時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是爲你們流出來的。”從此,葡萄酒成爲基督教一種神聖的精神象徵,被稱爲“聖血”、“寶血”。也許正是由於這樣的文化淵源,熱紅酒成爲聖誕節期間必備的美食,因此也被稱爲“聖誕紅酒”。

如今在網絡上流傳的各種熱紅酒配方,看起來簡單隨性。實際上,許多歐洲國家的熱紅酒有着自己嚴格的傳統。

比如在德國,傳統的熱紅酒制作就有許多講究。煮熱紅酒的過程中,禁止添加水、葡萄汁或者其他果汁,以及葡萄酒以外的其他酒類;熱紅酒的酒精濃度必須至少爲7%,而低於14.5%。

熱黃酒

煮酒DIY新中式養生局

黃酒可以溫着喝,是大家的普遍共識。像古人一樣,將酒壺放進溫碗裏用熱水加熱,再加入幾顆話梅增加風味,是非常經典的溫黃酒喝法。

隨着近些年國潮文化興起,黃酒熱着喝,在一衆微醺青年中流行开來,並且衍生出許多五花八門的喝法。許多人將自己的“獨家配方”分享在社交平台上,往往能贏來不少圍觀和點贊。

這些新中式熱黃酒,有些像是熱紅酒的變體。加熱方式主要是煮,同時在酒液中加料。

熱紅酒是加水果、香料等,到了傳承上千年的黃酒,那肯定得是跟咱們老祖宗藥食同源的思路更適配。於是,枸杞、紅棗、姜絲、玫瑰花等輪番登場。微醺青年們根據自己的養生需求,以黃酒煮萬物。

是不是真養生暫且不論,這樣一通操作下來,酒精度變低了,入口的刺激不再那么強烈,酒液增加了酸甜的口感。原本老派的黃酒被賦予了鮮活可人的氣質,喚醒了衆多年輕人的國潮血脈。

除黃酒之外,也有人將啤酒、米酒,以及近些年很火爆的青梅酒等也用以上方法煮來喝。雖也貼上了養生的標籤,然更多的目的,還是爲了改善口感。

不過,黃酒、米酒等最好不要大火久煮,小火煮到微冒熱氣即可,否則容易破壞酒中的風味物質,喝起來發酸。新釀酒獲悉也可以嘗試先將其他輔料加水煮开,再把酒倒進去混合,更有利於保留酒的風味。

熱威士忌

威士忌兌白开水喜提《東愛》同款“湯割”

威士忌加冰,是最常見的喝法,講究點兒的還會特別囑咐調酒師:冰球我只接受手鑿!

不過,大冬天喝冰威士忌,屬實過於透心涼,不如兌上一杯白开水。

這可不是趙麗蓉老師在开玩笑。在古早日劇《東京愛情故事》中,莉香就曾實名點贊這種喝法。

做法也很簡單:在杯中倒入適量威士忌,然後直接往裏加熱水就成。講究點兒的,可以先用熱水預熱杯子,把水倒掉之後,再操作以上調酒步驟即可。

中國白酒科技大會於每年8月18舉行

這種喝法在日本被叫做“湯割”,意即用熱水來稀釋。至於熱水要加多少,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調整,甚至還可以加糖、檸檬片、香料等來進行調味,這樣你就收獲了一款經典雞尾酒熱托提(HotToody)。

隨性自在的雞尾酒,可以用不同的烈酒可以玩出更多熱飲的花活兒。

比如,金酒與熱茶混合,就是一杯快手“茶割”;煮一杯香濃的熱巧克力,混入適量龍舌蘭,千萬別忘了最後撒上一層紅辣椒粉,拉美風情四溢的墨西哥熱巧就成了;在白蘭地中加入煮熱的姜汁汽水,就是熱飲版白蘭地姜汁。

05現代溫酒之說

現代喝酒並不是必須溫酒,主要是因爲現在技術水平比較高,可以在蒸餾時候通過控制溫度去掉甲醇。且新版國家標准規定,以谷物爲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過0.4g/1L(酒度爲60度計),超過的酒已不被允許流入市場。

但“飲酒飲溫酒”,其實大有益處:

(1)白酒溫熱,可以使酒分子活躍起來,讓酒香飄溢出來,同時溫酒還會降低酒的辛辣程度,使口感更爲細膩、綿柔。

(2)溫酒有調和氣血、溫通四脈的作用

(3)溫酒可以鑑別真正的純糧食酒。市面上有些白酒是酒精勾兌的酒,遇熱會暴露原形,散發出奇怪的味道;反之,真正的純糧白酒,溫熱後,會釋放其獨有的酒香與谷物的焦香,別有一番滋味。

喝前溫一下,才能煥發出酒其獨有的酒香;溫後再品,醇香四溢,溫暖柔和。

聞酒香,品美酒,醇厚豐滿,口感綿長

溫酒闲茶話人生,正是人間好時光



標題:酒要溫着喝,從古至今的權威解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147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