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風凜冽的冬日,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或者聚在一起喫一頓滾燙的麻辣火鍋常常能讓人感到暖和起來。但從中醫角度講,冬日不必完全追求溫熱進補,適當喫點“涼”的,反而會更養生。

那么,哪些“涼”性食物適合冬季進補?冬季進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一起來聽聽 江蘇省中醫院治未病科主任、主任中醫師商洪濤怎么說。

1

什么是喫“涼”的?

在飲食範疇中,喫“涼”的通常指食用溫度較低的食物或具有涼性屬性的食物。 一種是指食物的實際溫度低於人體體溫,如冷飲、涼拌菜等另一種是指食物在中醫理論中的屬性爲涼性,具有清熱、潤燥、生津等功效,即便經過加熱烹飪,其涼性本質不變。

冬季推薦喫“涼”並不是指喫冰冷的食品,而是 指多喫一些屬性偏涼的食物

那么,哪些食物是涼性食物呢?

蔬菜類:冬瓜、白菜、芹菜、菠菜、冬筍、蘿卜、苦瓜、絲瓜、荸薺、蘆筍等;

水果類:雪梨、馬蹄、西瓜、柚子、草莓等;

其他:綠豆、蓮子、銀耳、鴨肉、菊花、薄荷等。

2

冬天爲什么要喫 “涼”?

冬季氣候幹燥,人們常使用暖氣、空調等設備,室內幹燥程度加劇,加上偏愛食用火鍋、羊肉等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導致體內熱量過剩,出現“燥火”症狀,如嘴脣幹裂、咽喉幹燥、口渴難耐、口腔潰瘍、面部痤瘡、便祕以及咽喉腫痛等。

中醫理論認爲,冬天是養陰的季節,陰氣盛而陽氣衰。適當食用涼性食物有助於調和身體的陰陽平衡,符合“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並且 可以幫助身體排出多余熱量,緩解上火症狀。此外,適度喫“涼”還能夠對腸胃進行耐寒鍛煉,增強胃、腸功能,使人體從內部降溫, 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展开全文

3

這類人群需慎食“涼”

即使是體質適宜的人,也不宜過量食用涼性食物,以免對脾胃造成損傷。尤其是以下幾類人群要慎食:

(1) 陽虛體質者:此類人群本身陽氣不足,脾胃功能相對較弱,過多食用涼性食物可能會進一步損傷脾胃陽氣,導致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症狀。

(2) 胃腸功能較差者:包括患有胃炎、胃潰瘍、腸炎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以及胃腸蠕動緩慢、消化能力較弱的人,食用涼性食物可能會加重胃腸負擔,引發不適。

(3) 老年人:胃腸功能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弱,過量攝入涼性食物可能導致肚子疼、消化不良,抵抗力弱的還會增加胃腸道疾病風險。

(4) 兒童:兒童胃腸嬌嫩,涼性食物會刺激胃腸道黏膜引發消化道不良,出現腹痛、腹瀉。

(5) 孕婦:孕婦胃腸敏感,喫涼性食物易腹痛腹瀉,應盡量避免生冷食物。若食用涼性食物,要選溫和的,並觀察身體反應,出現不適及時就醫。

4

冬天喫“涼”怎么搭配?

新鮮的涼性食物營養成分更豐富,口感更好,且安全性更高。對於涼性食物,可以採用多種烹飪方式。涼拌可以保留食物的營養成分和清爽口感,而清蒸和煮湯則可以使食物更加易於消化吸收,適合脾胃較弱的人。

爲了避免涼性食物對脾胃的過度刺激, 可適當搭配溫性食物一起食用,如牛肉燉蘿卜、紅棗配荷葉、枸杞配菊花等,既能發揮涼性食物的功效,又能減少對身體的不良影響。在食用涼性食物時, 可搭配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藥、薏米、芡實等,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提高對涼性食物的耐受性。爲了保證營養均衡,應 盡量使涼性食物的搭配多樣化,如蔬菜與水果搭配、植物性食物與動物性食物搭配等,避免單一食物攝入過多。

圖源:神筆Pro

編輯:王冬豔

校對:林洋

審核:楊易霖

總編:陸艾溳



標題:【早讀】最近適當喫點“涼”的,好處不止一點點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144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