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發現“首個室溫常壓超導體”!中科院物理所“前排喫瓜”,重大突破還是學術烏龍?
近日,韓國的物理學家團隊在預印本網站arXiv上傳了兩篇論文,宣稱發現了首個室溫常壓下的超導體。論文聲稱合成了全球首個常壓室溫超導,臨界溫度爲127℃。
要知道,3 月份鬧得沸沸揚揚的美國 Ranga Dias 團隊,都還需要加壓到 1 萬個標准大氣壓,且臨界溫度 21℃。
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團隊成員先後在預印本系統arXiv上提交了兩篇論文,時間相差不足3小時,但均未經同行評議。最新研究一發布,旋即在全球物理學界引起轟動。
其中一篇作者爲韓國首爾量子能源中心的材料科學家Sukbae Lee、Ji-Hoon Kim以及高麗大學的Young-Wan Kwon。他們在論文中表示 —— 所有證據都可以證明,LK-99(一種改性的鉛磷灰石以Lee和Kim的首字母命名) 是世界首個室溫常壓超導體。
室溫超導領域的學術烏龍並不罕見,上一次關於超導體的新聞,還是今年的 3 月份,這次是重大突破還是學術烏龍,這次的“子彈”或許不用飛太久。
重大突破還是學術烏龍
據悉,韓國科學家團隊的這項新研究在該平台關聯到兩篇論文,第一篇《第一個室溫常壓超導體》(arXiv:2307.12008)提交於7月22日7時51分,第二篇《超導體Pb10-xCux(PO4)6O在室溫常壓下表現出懸浮現象及其機理》(arXiv:2307.12037)則於7月22日10時11分提交,提交時間相差不足3小時,尚未經同行評議。
兩篇論文之後,韓國團隊又發表了一個展示邁斯納效應的 LK-99 “懸浮”的視頻。
值得注意的是,兩篇論文作者僅有兩位重合。同時一些業內人士發現該團隊發表在arVix上的兩篇論文存在重大的不一致之處,另外一些人則認爲這兩篇論文存在根本的缺陷,例如僅僅因爲實驗室樣品出現“抗磁”未必就能證明邁斯納效應,且觸發邁斯納效應或並不是因爲LK-99樣品的室溫超導性。
第一篇論文發表後,第二篇論文協作者之一 Hyun-Tak Kim 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兩篇論文採用了相同的方法,然而“首個室溫常壓超導”這篇裏存在許多缺陷,同時還沒有經過自己允許就把論文上傳到 arXiv 上。
室溫超導領域的學術烏龍並不罕見,今年 3 月,紐約羅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 Ranga Dias 及其團隊宣稱通過使用由氫、氮和鑥制成的新材料,在 1GPa 壓強條件和 294K(即 21 攝氏度)的常溫條件下觀察到該材料的超導特性,遭到業內衆多質疑。
此前 2020 年 10 月,Dias 團隊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宣稱將超導臨界溫度提升至 15℃,最終因論文數據處理不合規在兩年後被撤稿。
而最近,Dias 再因爲學術不端,在《物理評論快報》(PRL)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僞造數據而被撤稿。
據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衆號27日發文指出,確實不好判斷真假。從线上到线下,信任文章結果和質疑超導真實性兩方的聲音都很大,雙方都列出了很多論據,而且互相不能說服。這些真真假假,留待衆多德高望重、浸淫超導多年的老師用實驗數據評判吧。
不過,這次室溫超導的真假並不難驗證。目前,全世界很多研究小組已經在快馬加鞭對此研究進行復現。按照7月27日中科院物理所發的文章,“最快三天就能制備出一批樣品。大概下周,初步的驗證結果就可以公布。”
超導產業化前景可期
超導,是指導體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爲零的狀態,導體沒有了電阻,電流流經超導體時就不發生熱損耗,電流可以毫無阻力地在導线中形成強大的電流,從而產生超強磁場,目前,常規超導體需要極低的溫度才能實現超導,這限制了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
如果實現了室溫超導,人類科學應用將會獲得巨大進步,將會在能源、交通運輸、科學研究和工業制造等領域帶來巨大影響。不僅將革新我們的基礎設施和技術,而且可能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對國民經濟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意義深遠。
具有多年從事二代高溫超導產業化工作經驗的國家“十五”863超導專項總體組專家、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古宏偉對媒體表示,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隨着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的發現以及實用化超導材料的制備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超導技術已成爲21世紀战略高技術,毫無疑問,也是未來科技革命的前沿技術。
標題:韓國發現“首個室溫常壓超導體”!中科院物理所“前排喫瓜”,重大突破還是學術烏龍?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8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