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愛青姐夫這一喊,把張譯喊得進退兩難。

他發聲吧,得罪劇方投資方,嚴重點會影響往後發展。

他不發聲吧,得罪刁愛青一家,良心與道德上過不去。

怎么做,都挺難。

雖說,作爲演員的他,沒有參與劇本創造,只負責完成角色任務,但架不住他熱度大呀。

這么一鬧,關注度不就高了嗎?關注度高了,劇方不就看到了嗎?劇方看到了,離道歉還遠嗎?

這是發聲者的想法,那么,張譯就成了一把指向劇方的槍。

开槍,或不开槍,都已經被架上火烤了。

張譯挺冤的,但更多是晦氣。

展开全文

對,碰到《他是誰》劇方就是晦氣。

往前看,觀衆都是衝着對他的信任與喜歡,選擇觀看《他是誰》,一开播熱度之高,討論之多。

短短幾集,懸疑感拉滿,質感拉滿,豆瓣开分直接飆到8.2。

結果,從第九集开始,就鬧幺蛾子了。

首先是故事线,強加王德發和衛曉霞的故事,既突兀又拖沓。

其次是偵探方向,直接把前八集的疑點當擺設,結尾更是草草把趙世傑列爲嫌疑人,既解釋不通前八集埋下的懸疑线索,又給人一種編劇忘記了前面埋下的伏筆的割裂感。

總之,爛尾!

明晃晃的爛!

豆瓣評分直接從8.2掉到6.3,編劇吳迪被罵得狗血淋頭。

結果沒想到,吳迪直接不幹了。

公开發文喊屈:

該劇改編《平凡英雄1996》,導演將前8集的劇本內容完美展現出來,但後面的16集內容是劇本總監的二次創作。

簡單來說就是:前8集是我寫的,後16集是總監瞎改的。

順便,還陰陽了一把總監。

劇情爛了,評分掉了,編劇甩鍋了,張譯就很尷尬了,在《狂飆》之後的“不如張頌文”聲中碰上這么個玩意。

晦氣!

而在結束這么長時間後,還被刁愛青家人點名道姓陷入尷尬之地,完全是得不償失,進退兩難。

作爲公衆人物,作爲該劇的主演,張譯被拿來當槍使,是情理之中。

畢竟,刁愛青家人實在是沒法子了,找不到人了,本意上也並非針對張譯本人,而只是希望通過喊話張譯來引起劇方重視,進而道歉或還給刁愛青清白,讓家裏老人安心。

這是聰明之舉,更是無奈之舉。

那么張譯就該被控訴嗎?就該爲無良編劇背鍋嗎?

有律師解讀,張譯若不知侵權無需擔責。

所以張譯知不知道編劇侵權是關鍵,這也需要等待後續的調查結果。

拋开此次事件不談,國劇編劇這些年幹類似事情,並不在少數,最後背鍋的就是演員與劇方。

比如,電視劇《底线》爲了所謂的自洽,改編“貨拉拉跳車”事件,把行賄法官的污蔑當事實。

把沒有根據的“司機事前檢索過如何嘎人”猜測當事實,用加戲的方式編排家屬。

包括江歌案,硬是把現實中百折不撓堅持爲女兒討回公道的母親,改成了父親。

還有電影《我本是高山》,出發點很好,贊美校長張桂梅的偉岸,演員海清也很還原。

但編劇卻掉鏈子,直接把原型中酗酒家暴的父親改成了母親,將張桂梅對理想信念的執着追求改爲對死去丈夫的懷念。

這么一來味道完全變了,哪怕後面救贖了女孩與這位母親,但始終差點意思。

被觀衆質疑後,編劇卻囂張回應:你奶奶我生來就是高山。

在電影《親愛的》中,女主被安排牀笫之事,又是生了孩子,又是給記者下跪。

實際上,原型人物表示這些都沒有發生過,但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導致很多不明所以的觀衆覺得,這些都是她真實經歷的。

她的一句“從那以後,我總覺得別人在我背後指指戳戳”,令人心痛。

國產劇中,編劇類似添油加醋的事並不少,只是,有的原型人物不愿追究,就觀衆幫忙打抱不平,而有的就像刁愛青家人一樣站出來討公道。

這就不禁想問,編劇到底在幹什么?

改編可以,但不能魔改吧,要么徹底改編不用真名或諧音,要么就完全還原事實。

一邊想借着原型炒熱度,一邊又想制造戲劇化劇情消費受害者,來博眼球博流量點爆熱度,完全不顧受害人家屬的感受,卻真真切切給受害人家屬帶來二次傷害。

這就是不道德。

事後,被追究了,還不道歉,不修改,不下架,若每個從業者都只考慮撈金,那這個行業還會有觀衆嗎?

爲何如今越來越多的觀衆吐槽國劇?

太多人把矛頭指向“小鮮肉”、“小鮮花”,認爲是他們只有顏值沒有演技,才擾亂了市場,帶歪了審美,拉低了質量。

不可否認,在這個看臉的時代,這些沒有精湛演技的“面癱臉”影響觀感,帶歪了行業標准,但這只是一部分原因。

另一部分原因,與這些不落地,硬把富人當窮人,制造矛盾引導對立,爲了流量拋开三觀,只顧着賺錢的編劇脫不了幹系。

但凡,每個從業者都能擺正心態,何愁沒有觀衆?

在經過此次風波後,《他是誰》評分降到5.6。

越來越多的觀衆湧入評分平台給出差評。

可見,心思不正,害人害己。

碰上這么個劇組,爲張譯感到不值。



標題:進退兩難的張譯,憑什么爲無良編劇背鍋?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7776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