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海鮮餐廳常發生「時價」消費糾紛?專家解析問題關鍵,不只因為食材價格
為何許多餐廳的海鮮標價為「時價」?(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台灣漁業資源豐富,成就台灣多樣的海鮮餐飲文化。從平價熱炒到高價的無菜單料理,在消費者的選擇愈加多元的情況下,因「時價」所產生的消費糾紛案例也層出不窮。除了改變服務、透明標示與消費者溝通之外,食魚教育消弭消費者與漁業經濟認知落差也是一大關鍵。
我們身處的台灣因為四面環海,得天獨厚的條件造就了沿近的漁場,擁有豐富類的漁獲及漁業資源,不但國內的消費者容易購買到各種海鮮,許多觀光客到了外島更是喜歡,到海鮮餐廳品嘗豐盛的料理。以漁戶類型可分為遠洋漁業、近海漁業、沿岸漁業、內陸漁撈業、海面養殖業及內陸養殖業。
多樣化的漁業資源,造就海鮮飲食文化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統計,國內2021年漁業生產量共達97.6萬公噸,2021年漁業生產值約為778.8億元。除此之外還有龐大的進口海鮮漁貨,所以多數時候我們都可以容易地喫到,平價而且美味的海鮮料理。
從平價到精緻料理,台灣海鮮飲食文化百花齊放
海鮮餐廳可說是台灣的餐飲特色之一,經營的型態包含百元熱炒、產地直營、精緻料理及高價無菜單等型態,尤其在風景區及海港附近的餐廳,在觀光連假的時候更是人聲鼎沸。跟一般我們喫飯的時候,每道菜的價格基本是固定,不會突然因為「時價」而有數十甚至數百的差異,而大部分餐廳即便有海鮮料理,像是蒜蓉蝦或是檸檬魚,也都是固定價格及海鮮的類別。
有些餐廳訴求無菜單料理,菜單內容經常不同、標價也不清楚,很多更是以「兩」計價,導致消費者在判斷上不容易理解份量及總價。我自己訂過幾次海鮮餐廳的套餐,碰上嚴謹的業者甚至會連成品的圖片,以及消費者對於類似海鮮種類的價格差異與原因,都能清楚的說明。
消費的認知落差
近年來持續發生各地的海鮮餐廳,因為價格認知所導致的糾紛,也讓不少消費者在不愉快之餘就上網評論,除了抒發心情也藉此讓其他人可以「避免踩雷」。可是海鮮餐廳卻常常因為「時價」的問題,以及所謂「整桌搭配」的料理方式,而導致了不少糾紛。還有就是一些較為罕見的漁獲種類,價格上也會特別的高,但消費者卻不一定能接受。
標題:為何海鮮餐廳常發生「時價」消費糾紛?專家解析問題關鍵,不只因為食材價格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