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中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魯迅對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後來更是蜚聲世界文壇,在中國、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都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魯迅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人,在日常生活裏應該非常的節儉,其實魯迅先生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與普通人相比,有着很大的區別。

民國時期普通人都喫什么

在民國時期,普通人的飲食較爲簡單樸素,主食主要是粗糧,如玉米面、高粱面等。大米和白面對於大多數普通百姓來說是奢侈品,只有在特殊的日子裏才可能享用。蔬菜也是餐桌上常見的食物,但種類相對有限,如白菜、蘿卜、土豆等易於種植和保存的蔬菜往往是人們的主要選擇。

這些蔬菜通常以簡單的烹飪方式制作,如清炒、燉煮等。在一些農村地區,人們還會採摘一些野菜來補充食物來源。野菜雖口感粗糙,但在物資匱乏的時期,也能爲人們提供一定的營養。

對於當時的普通人來說,肉類可謂是極爲難得的,只有在逢年過節或有重大喜事時,才可能买上一點豬肉、羊肉等。平日裏人們更多地依靠雞蛋來補充身體。在城市的街頭巷尾,也有一些小喫攤和小飯館,爲普通人提供一些簡單的美食。比如餛飩、包子、油條等。

展开全文

由於這些小喫價格相對便宜,因此也成爲了人們偶爾改善夥食的選擇。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去飯館喫飯是一種奢侈的行爲。

魯迅的一日三餐都喫什么

下面我們來看看魯迅的一日三餐都喫什么,從許廣平公布的魯迅的日常菜清單可以看到,魯迅的飲食雖然不多,可是卻非常精致。魯迅先生的早餐通常以清淡爲主,炒雞毛菜、炒菠菜都是上海的家常菜,不僅綠色健康,還充滿了地方特色。

在清晨的時候,這樣一道清爽的菜餚,既能喚醒味蕾,也能爲一天的生活注入了活力。

午餐是魯迅先生一天中最爲豐盛的一餐,從菜單中可以看出各種蒸魚、炒肉、燉肉等菜餚琳琅滿目。蒸魚既保持了魚的鮮美又營養豐富,炒肉則可以根據不同的口味選擇豬肉、牛肉或羊肉等,搭配各種蔬菜,色香味俱佳。燉肉則是一道營養豐富的菜餚,經過長時間的燉煮,肉變得軟爛入味,湯汁濃鬱醇厚。

這些豐盛的菜餚,不僅體現了魯迅先生對美食的熱愛,也反映了他對生活的享受。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能夠擁有如此豐盛的午餐,實屬不易。魯迅先生則是憑借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爲自己創造了一個相對舒適的生活環境。

晚餐的雞蛋和牛肉則體現了營養均衡的原則,雞蛋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品,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牛肉則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具有滋補身體、增強體力的作用。魯迅先生選擇雞蛋和牛肉作爲晚餐的主要食材,既保證了營養的攝入,又不會給身體帶來過多的負擔。

據說魯迅在晚餐後,還可能會品嘗一些水果或小喫。這是因爲水果可以補充維生素,有助於消化和健康。小喫則可以滿足他對零食的喜愛,同時也爲他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樂趣。

除了一日三餐,魯迅還喜歡品嘗各種小喫和零食,他也曾在文章中經常提到過北京的糖葫蘆、炒慄子、豌豆黃等小喫。這些小喫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糖葫蘆是北京的傳統小喫之一,由山楂串成,外面裹上一層糖衣,酸甜可口。

炒慄子則是一種香甜可口的零食,富含澱粉和蛋白質,豌豆黃也是北京的一種傳統的糕點,口感細膩,香甜可口。

早些年的時候,“上海魯迅紀念館”曾展出過這份《魯迅家用菜譜》,很多人看到菜單的那一刻,都驚訝得合不攏嘴,一些人更是驚嘆:簡直不可能吧,魯迅的的夥食居然會如此豐盛!魯迅之所以能喫的如此豐盛,自然也有這樣的底氣。

這時因爲他當時的收入很高,每個月就只靠寫稿子,折合成現在的人民幣就能突破兩三萬塊。後來他的收入(月工資加上稿費)又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到1919年時,38歲的魯迅,已完全有能力以全款的方式,在京城八道灣11號花費4000多大洋購买一套四合院。

有了雄厚的經濟基礎,魯迅自然也更喫得开,所以我們常在魯迅的作品裏看到各種喫食,還能都把那些喫食的味道描繪的淋漓盡致。

寫到最後

魯迅先生的一日三餐,即便放到現在,其實很多人都難以達到他的水准。不過這都是他個人通過努力奮鬥而來的,這也是在告訴我們,唯有奮鬥人生才能前行,唯有奮鬥才能獲得想要的生活,而且成功沒有捷徑可走,更不能靠僥幸心理獲得勝利,必須腳踏實地,努力前行。

大家如果還有別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進行留言和討論,同時也歡迎收藏和轉發。(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標題:魯迅的一日三餐都喫什么?放到現在,很多人達不到他的水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5519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