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鳴劉曉龍:AI配置在20個點左右,部分行業龍頭公司距離天花板或還有三倍
聚鳴投資董事長、投資總監劉曉龍日前在年中策略會上,以“關於經濟變局下的一些投資思考”爲題,回顧了自己上半年的投資操作,並就最新觀點做出了分享。
投資報資料顯示,劉曉龍有16年證券從業及行業研究經驗。曾是廣發基金明星基金經理,多次獲金牛基金獎等榮譽,公募期間個人管理規模超300億,其中有150億的社保基金。
劉曉龍多只在2017年成立的產品,至今的年化收益在20%以上。
投資報(liulishidian)梳理了劉曉龍的發言,就中長期來看,劉曉龍從人口負增長,以及老齡化加重的結構出發,論證了爲什么團隊开始弱化貝塔、強化阿爾法上的投研力量。
而過去的行業研究模型中,很大程度上都以永續增長作爲未來假設,但在人口結構的變化之下,行業的假設勢必將發生變化。
而當行業增長趨弱甚至不增長後,貝塔性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
劉曉龍表示,未來的選股邏輯因此分爲兩種,一是行業不增長,但行業龍頭市佔率仍能提升。
二是行業不增長,行業結構達到寡頭壟斷的拐點,這樣的行業往往擁有提價的邏輯。
以啤酒行業爲例,即使行業不再增長,但反而龍頭公司在減少競爭、轉而提價後釋放出了更高的利潤。
這樣的行業走勢,可能會是中國大多數不增長的行業的終局。
AI配置在20個點左右
市場整體仍處在估值低位
按照慣例,給自己上半年的表現打個分。
去年上半年我說自己可能就是個60分,下半年能有個八九十,綜合起來可能70分。
今年上半年,比去年上半年總體感覺只能說是略好。
熟悉我們的投資者,應該對我們去年底、今年初的主要假設是比較清楚的。
第一個主要的關注點,美國的通脹在今年的中期見頂,然後往下走,整個加息的壓力在這個時間點往後就是越來越小。
這一點目前看是基本驗證,
雖然現在還在爭論,未來還有1-2次,但是這個大的趨勢到了今年的三四季度,應該同比的壓力會更小一些。
我們也看到,上遊的油價也跌到70多了,所以整體的壓力其實全球來看都是在降低的。
第二個就是對於地產的預期。
我們認爲會有後續的地產支持的政策,尤其是關於需求端的,那么這是完全落空的。
所以,今年上半年主要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在這裏,錯判了整個房地產政策。
因爲這是關系到我們對於整個經濟的一個判斷。
沒有了這個政策之後,整個經濟就是短暫的復蘇兩個月之後,然後就开始往下走。
我們也看到,房地產本身的數據也是符合這樣一個規律,在二三月份的向上之後,四五月份开始向下走,尤其是五月份之後,向下的速率开始加快。
總結一下就是,我們在去年底期待的今年是,一個好的流動性+經濟復蘇+低估值。
正常的話,這樣的一個市場應該是一個小的牛市。
那么實際的環境是,一個好的流動性,但是經濟疲軟——
然後再加一個低估值。
那么這樣的市場,從過去來看應該是個主題震蕩市。
今年和經濟關聯度高的板塊其實表現都不好,不管是白酒,還是化工、機械、互聯網,只要跟經濟相關的,其實今年表現的都不好。
那么跟經濟相關度很低,仍處於星辰大海階段的,或者說0-1階段的東西,就會相對比較好。
無論是今年的AI,還是中特估,其實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它的主題的特性是高於它基本面特性的。
我們年初的話,配置了相當比例的互聯網和港股,以及家電家居,
除了家電由於本身的數據實在是超預期的好,今年是上漲的之外,其他的基本上是平盤或者是下跌的。
這基本上就是上半年負收益的主要來源。
我們是在3月多开始專門成立一個研究小組,7個人的一個研究小組,开始系統的研究AI。
總體上,或多或少,我們幾位基金經理都配置了這個板塊。
我基本上是在3月底左右到4月初配置,到現在一直是維持20個點左右。
整個來看,算力可能是AI這塊表現最好的,模型、應用端相對來說就表現的會差一些。
作爲一個全球性的科技革命,這種主題量級肯定是不會小的。
第二個,從國外來看,從國內的算力板塊來看,訂單的兌現,已經在過去兩三個月得到了印證,進入三季度將會迎來基本面的兌現。
所以目前我們在板塊還是有所配置,在3月份做了調整之後,對組合有了一定的正面拉動。
從市場整體估值來看,現在的估值是比較低的。
考慮到去年最低是12.7倍,現在大概14倍左右,或者比這個略低一點。
考慮到今年中特估的行情,有一些大市值的公司今年是上漲的,比如說像中石油、中移動,包括四大行,這些對於整體估值的影響相對大一些。
所以從這個角度,整體上今年的估值是往下走的,因爲整個市場是沒漲的,但是總體上全市場的利潤今年還是保持一個正增長的,所以估值肯定是往下降的。
所以在這個位置,還是我們所說的估值低位,沒有太大的系統性大的風險。
兩個變量,中國的政策
美聯儲什么時候進入降息
下半年展望一下。
第一個,經濟總體上是不太好的,或者說最近有點差。
房價的環比指數,從2021年的中期進入一個房價的下跌周期,
過去的兩年基本上是每個月環比下滑零點幾,這是全國的房價,數據還是比較准的,我們長期跟蹤過。
最近的兩三個月开始環比每個月跌一個點以上了。
那么按照一個月跌一個多點的話,如果延續一年房價就要跌十幾個點,所以這兩個月是有點在加速了。
在這種情況下,因爲我們知道中國百分之七八十居民的財富配置都是在地產。
所以整個對於消費的信心,對於財富的感知和預期都發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
我們看,房價也好,豬價也好,整個國內其實是有點像一個通縮的狀態。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有兩個重要的變量,按時間關系或者重要關系來講,
第一個是政策,
第二是美國什么時候進入降息周期。
對於下半年影響比較大的,或者說三季度,主要是政策的變量。
如果沒有政策,我覺得維持現在一個主題震蕩的市場,概率是比較高的。
但是如果有正向的組合拳式的政策的話,那就有可能會出現去年10月底到12月的表現。
預期先行,就能讓和經濟相關的股票,迎來一個整體比較快速的反彈。
這是下半年的一個關鍵因素。
我們的配置,我覺得就是順應市場。
第一個,在上半年經濟相關的這些股票表現不好的情況下,現在都在估值低位,風險是比較小的。
雖然整個經濟的趨勢還在往下,但是一旦有政策的預期變化,不管它本身對於經濟拉動如何,它一定會讓股票先漲一波,所以在這一塊是有一定倉位的配置,總體上大概在倉位中佔可能三成多。
第二個,符合目前的市場風格的,現在就是一個典型的市場低位的主題震蕩市。
今年過去幾個月,AI、AI的支线,包括機器人,包括自動駕駛,最近表現的都非常好。
另外一個支线,中特鈷,雖然後期也分化了,但是整體上這一塊超額收益也是不小的。
還有最近的小的支线,像MR、高溫超導,
我們大概20多個點的倉位是配置在這一塊。
剩下的1/3倉位,是在自下而上的、在沒有貝塔的行業找阿爾法。
沒有貝塔的行業,類似於現在的地產行業,整個行業是往下在走的,
他們的產業鏈,不管是家電、家居也好,其實行業本身也沒有什么貝塔,可能是不增長的,甚至是略微下滑的。
今年相當部分的工作,是往這個方向在走的,加大了自下而上的工作的比重,減小了行業性的判斷。
而且我們認爲,這是一個長期來看,越來越重要的工作。
原因就在人口數據。
人口結構變化之下
行業模型也將隨之變化
去年人口負增長。中國的出生人口跌破1000萬,第一次人口負增長。
那么我們看一下美國,在2019年以前,每年的人口淨增加在200萬以上。
我們知道美國的人口大概是3億多,所以200多萬大概就是它每年增長人口0.7%、0.8%的樣子。
第二個,美國人口的平均年齡變化是比較慢的。
他從2000年到2020年,他的人口的平均年齡增長只增長了3歲,中國是增長了8歲多。
所以,我們以前的研究,從我入行,2007年开始,到現在,大家的研究一直是照着永續增長去的,就是這個行業過去每年增長10%,未來可能做個假設就是8%。
我們簡單地算,我們的出生人口破千萬,就算在1000萬,
如果按照現在預期壽命是七十幾歲,未來醫學水平提高,再增長一點到80歲,那么長期人口會回落在8億左右或者8億以內。
所以,其實對很多行業未來模型的假設,會發生很大的一個變化。
比如嬰幼兒奶粉,這還是曾經我持倉過的一個行業,好像是在2019年,已經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了。
因爲從2017年的一千六七百萬人下滑到現在的900多萬人,只用了大概四五年的時間。
嬰幼兒奶粉針對的就是三歲前的嬰幼兒,所以它的衝擊是最直接的。
其他行業其實逐漸地會开始受到這一點的影響。
在10幾年後,我覺得在零食行業,在化妝品,20年後到汽車,很多行業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當然,也會出現一些相應的投資機會。比如說老齡化。
我記得在我剛做基金經理的時候,大概2011年左右,就有過一波養老產業的熱潮,
但是這個行業,其實一直沒有在A股的投資中形成一個主流的機會。
但是隨着我們65歲以上人群現在達到近15%了,那么估計會开始加速。
這樣的話,整個板塊可能會出現機會。
人口的結構變化
對行業模型假設會有重大改變
再舉個例子,比如說近視手術,
現在全國近視手術一年大概200萬例,其中35%—40%左右是每年的新增量,
主要是針對18歲到24歲的年輕人,這個年齡段做的人是最多的。
其他的,其實是對存量的一個消化,
就是以前技術不成熟,或者沒有被社會認知,還有一些存量人口、近視人群在某個階段也去做了。
整個的滲透率是不足10%。
我們往後推演,推演個20年,
現在或者說去年出生的這900多萬人,他到了18歲可以开始做手術的時候,
那個時候,現在存量的沒有消化完的近視人群、可能大概率已經消化完了。
所以它的目標客群,就是這900多萬人。
我們假設不考慮現在減負的影響,我們假設還是一半的人近視,
那么即使把滲透率從現在的7%提升到30%,每年的手術量也會從200萬例下降到120萬例,
而且30%是個極強的假設,大概率是達不到的。
所以,我們舉一個這樣的行業例子來講,就是說,10幾年後大多數行業,都會遇到模型假設的重大改變的兌現。
赫希曼指數超過1600
進入寡頭壟斷時代
或者像以前一樣,就去找最好的行業。
中國是個大國,產業的深度和寬度都很大,同一個時期,總有一些行業增速是很快的。
比如說前面兩年整個半導體、新能源、電動車這些板塊,基本上行業都是30%以上增速甚至更高。
找到這樣的行業,我买行業就可以了。
但接下來,可能會有些變化。
我這裏用了一個名詞,叫赫希曼指數。
它是表徵行業集中度的一個數據,把每一名的市佔率平方一下,然後加總到一起,就體現出了不同的行業的壟斷結構。
舉個例子,比如說行業前四名的市佔率是80%,如果前四名都是20%、20%、20%、20%,那么這四個數平方的加總它是1600。
但是如果第一名是50%,第二名20%,第三名和第四名都是5個點,
那么這個數據就會變大很多。
按美國人多年研究經驗的數據,前四名的平方和相加超過1600,進入寡頭壟斷時代。
一般來說,這個行業就具備對消費者的議價能力,就有能力不斷的提價。
超過2500,就進入到反壟斷的敏感區間,就很容易被反壟斷。
所以,剛才我講的不同赫希曼指數的這兩個行業的壟斷力,是完全不一樣的,
後者行業的話語權、對於其上下遊的壟斷力是遠高於前者的。
按以前的選股邏輯,行業增速30%,OK,我就买這個行業就可以了。
未來,隨着我們的人口結構和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這樣的機會會越來越少。
所以,未來的選股邏輯變成兩個,
第一個就是行業不增長,但是行業龍頭的市佔率從10%提升到30%。
以前是行業增速還有10%,龍頭的市佔率從10%到30%,所以五年的時間,龍頭可以漲大概6倍,那么未來它可能只能漲3倍了。
另外一種,行業不增長,市佔率也達到這個狀態了。
那么一旦它進入到行業寡頭壟斷的拐點的話,它就可以提價,
一些奢侈品行業,它就可以每年提價,跟上CPI或者超過CPI。
所以,未來,我們爲什么更多地想要提自下而上,當不增長的行業逐漸變多的時候,整個的選股的邏輯——就需要弱化貝塔,強化阿爾法。
啤酒行業將是未來
不增長行業的一個縮影
最有說服力的一個行業,是啤酒行業,這個行業在2013年其實需求就見頂了,這么多年需求一直在下滑。
從5000萬千升,現在降到了只有3000多萬了。
也容易理解,因爲雖然中國人口還在增長,但是人口的整個比例發生了變化,
年輕人的佔比降低,中老年人的佔比升高,所以啤酒消費下滑了,因爲年輕人的啤酒消費比例更高。
第二個是出現了其他競品,比如說像預調酒,分流了一部分它的消費者。
從2013年开始,其實這個行業需求一直在往下走,但是過去的三四年,啤酒是消費中表現最好的板塊了。
其實在2013年左右,這個行業的集中度基本上就完成了,CR5已經超過70%了,CR3也到了55%左右。
後面的10年,其實它的集中度只提高了4個點,但是我們發現,這個行業從2018年开始,整個行業提價开始加速。
實際發生了什么呢?
價格战打了幾年後,龍頭开始反應過來了,开始把產品高端化,換個包裝,換口味,开始提價。
在成本沒有大的變化的情況下,大家都开始收斂自己的行爲,適度地投費用,降低渠道的利潤。
行業在下滑,但是收入在增加,因爲他們把過去欠的账都給補回來了,所以這幾年就是一個正常的提價,把過去跑輸CPI的部分再跑贏回來。
我沒記錯的話,中國啤酒的均價從美國均價的4成,現在到6成了,它就是在這么一個過程。
未來,這個行業的走勢,會是中國大多數不增長的行業的一個終局。
就是需要給企業一段時間,當你發現行業沒增長的時候,企業的行爲終究會發生變化,而且學習曲线會加快。
部分行業的龍頭公司
距離天花板至少還有三倍
中國,我們自己看,大多數行業龍頭的份額,跟美國的同行的份額大概差3倍。
最典型的就是像牀墊,美國的龍頭大概20%的市佔率,中國的只有7個點。
很多行業,其實現在數據好像都是這樣子,我猜這跟經濟的發展階段可能有一些內在的聯系,
只是我們沒有什么理論,只是從很多行業大致來看,發現很多行業都是這樣的。
所以,如果這個行業不增長,也不考慮海外市場的話,我覺得中國的一批行業的龍頭公司,距離它的天花板至少還有三倍。
現在50億收入,未來可能做到150億國內市場,這個問題應該不大,剩下就看你能在海外佔多少份額。
我們是一個大國,有一個好的經濟的寬度和深度,還是有很多行業它有增長、有全球競爭力,
以及沒有什么太多增長的行業,其實龍頭的優勢很大,市佔率還很低。
這兩種機會其實還都有。
賺不到錢是我做的不好,不能怪市場。
我們總體上還是保持很強的一個信心。
問答部分
問:您怎么在看AI的投資機會,它是主題還是未來兩年的比較重要的主线?
劉曉龍:它基本面可以有5年的時間,但是股票可能一年半結束。
如果基本面兩年的話,股票可能半年就結束了。
現在從2月算起的話已經快半年了。
所以,高度取決於全球領先的這幾個企業,
它在應用端的落地,能不能展現出來更強的東西。
我傾向於沒有結束,
我傾向於這么大量的資金、人力的集中投入,會加速這個行業的技術進步。
之前是少數人的遊戲,現在變成了巨頭們和初創公司的一個集中的點。
所以我傾向於,這個行業的人才、資金比半年前可能是一個數量級的提升。
這種級別的資金砸下去之後,我覺得它整個應用端的變化會加速。
所以這跟別的主題不太一樣。
MR、高溫超導它只是一個小的支线,AI應該是一個主线。
問:港股裏面的機會,有哪些細分領域是您比較看好的?
劉曉龍:互聯網爲主,部分制造業。
消費,其實港股消費股相對少一點,主要是運動服飾,這是 A股沒有的,其他的A股都有同類型的。
但運動服飾,是我其實一直相對糾結的一個板塊。
因爲從全球來看,好多中途掉隊了,像阿迪達斯就典型掉隊了,然後像Under Armou也掉隊了,曾經一度也很火,現在厲害的就是耐克。
一直好的只有耐克,這幾年好的Lululemon。
我認爲,還是一個護城河穩定性沒有那么好的一個行業。
在現在這種消費降級的趨勢下,像FILA也好,李寧也好,其實單價並不低,可能會受一定影響。
包括我們剛才講的人口結構的變化,未來消費其實是有點麻煩的。
科偏科技、偏制造業的會好一點,因爲面向的是全球需求。
所以港股的話,第一個互聯網,
第二,科技制造類的,跟A股同樣的可能便宜一半。
標題:聚鳴劉曉龍:AI配置在20個點左右,部分行業龍頭公司距離天花板或還有三倍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