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北上消費,內地客南下投資。

香港對樓市“撤辣”之後,內地客和香港人买房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前往香港置業又重新火了起來。

最近有報道,香港升學、香港买房、香港买保險又被炒得火熱,甚至還有不少內地人到香港賣保險,又拿身份又賺錢。

一夕之間,被唱衰了許久的香港又成爲了不少人進行資產配置和避險的選項之一。

然而,在香港投資置業仍舊火熱,投資移民到香港卻不再被人追捧。

對於中產和富豪,香港的吸引力开始冷熱不均。


01


先來看三個數據:

中原地產的數據顯示,在“撤辣”後的三天時間裏,中原網站上內地購房者的查詢量增加了約1倍。

香港保監局3月末披露的2023年保險業數據顯示,內地訪客赴港投保的個人人壽保險新單保費約爲590億港元,同比飆升27倍。

2023年,香港外匯基金總共錄得2127億港元的投資收入,不僅補上了2022年虧損的缺口,外匯基金總資產還增加了98億港元,累計盈余達到了6524億港元。

這三個數據分別代表了內地人到香港三個維度的投資,那就是买房、买保險、开戶辦卡。

這三個項目這么火熱,原因很簡單,就是有利可圖。

拿买房來說,2023年香港平均租金回報率都在2%以上,租金回報率最高的九龍可以達到2.59%。2023年11月,全港租金回報率甚至達到了3%以上。

這個回報率,相當誘人。

再說买保險。

內地的理財險,普遍是固定收益,就像是存款一樣,現在復利的固定利率爲3%。

但是香港的儲蓄型保險產品,其中股票配置佔比最高可以達到75%,盡管保本收益通常不超過1%,但預期的年化分紅收益最高可以達到6%-7%。

計算下來,同樣投入一百萬,70年後,預期收益相差可以達到8306萬。

开戶辦卡也是同樣,在內地利率維持在2%左右的時候,香港銀行的利率基本都在4%以上,部分小行爲了吸引人开戶,短期利率破5%甚至超6%,都相當普遍。

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購买投資產品市值余額爲164.41億元人民幣,其中存款產品的市值159.91億元,佔比高達98.47%。

爲了激進地攬儲,4月,甚至有香港銀行推出了18.1%的高利率存款,10%的存款利率遍地都是。

這也導致整個4月,南向通(內陸居民买香港理財)的客戶量增加了近12倍,截至4月22日,南向通淨流出312.7億元,已用額度佔總額度的20.85%。

香港投資,既可以分散風險,又可以保值增值,何樂而不爲?

但問題來了, 對於有錢人來說,錢可以放在香港投資,曾幾何時千金難求的一個香港身份,卻沒那么重要了。


02


2003年,香港特區政府曾經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也就是 “香港投資移民”,資金門檻從650萬港元一路提高到1000萬港元,卻仍然擋不住有錢人投資移民的熱情。

2015年1月14日,時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立法會發表年度施政報告時宣布:從次日起,即1月15日,香港暫停所有的投資移民項目。

消息一出,當天移民中介就被擠爆,數百位申請人搶在香港入境處下班之前把材料遞交上去。而早在立法會前一周,得到風聲的各路移民中介早已忙得腳不沾地,想要移民的人擠破了頭,想要趕上“投資移民”的末班車。

在开放投資移民的11年間,香港總共接到了4萬多人的申請,其中2.5萬人獲批,90%的人來自內地,總共給香港帶來了2160億港元的投資。

2024年,港府再次推出“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曾經擠破頭的投資移民又重新开放,然而這次,情況大反轉了。

香港投資推廣署的署長劉凱旋說,相比新加坡1000萬新加坡元(約合5339萬人民幣)的投資門檻,香港3000萬港幣(約合2777萬人民幣)的投資門檻並不算高,可以說是相當有吸引力。

但這種吸引力大概只來自香港投資推廣署的想象中。

香港投資推廣署表示,從3月1日开始正式接受投資移民申請开始,已收到1600宗詢問。

不過稍微一想就能知道,其中絕大多數大概都是移民中介代爲詢問,真正提交申請的人有多少呢?

才五十多位,而這兩個月來通過審批的申請只有33宗。

是應潤盡潤,沒什么人要移民了嗎?看看旁邊的新加坡,投資移民卻仍舊火熱。

近幾年來,新加坡投資移民的門檻日益水漲船高,從250萬新元漲至1000萬新元,甚至還有傳言稱門檻後續將漲至2000萬新元,也就是超過一億人民幣。

新加坡《2023年人口簡報》顯示,2023年新加坡總人口增至約592萬,公民人數增加至約361萬,永久居民增加至約54萬。

這些增加的人口中,不少都是來自中國不同行業的成功企業大老板。

此時的新加坡,正如彼時的香港,對真正的有錢人,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如果在投資移民的角度分析,對比新加坡和香港的GDP或者產業結構,以及投資利率,其實都不太重要。

對於這些投資移民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不是這些短期的投資利率,甚至不完全是地區整體的發展,而是這個身份能夠帶來的好處。

就比如在香港身份买房相比內地人有優惠,那么這個身份就有價值,而當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這個身份的價值就大大削弱。

因此,過去大家看好香港,看好的並不是香港各方面的數據,而是內地對香港政策上的傾斜,甚至是香港對於內地人的限制,以至於香港身份能夠獲得更多資源傾斜。

大家對於香港和新加坡態度的改變,根本上也還是來源於政策的改變。

如果說有了這個身份,但是無法享受到優待,不能由此獲得更多便利,那這個身份便沒有價值。

而隨着香港和內地的關系越來越緊密,香港和內地的政策越來越接軌,投資移民到香港的人越來越少將是一種必然。


03 結語


關於香港和新加坡的問題近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

香港已經成爲國際金融中心遺址,香港正在被新加坡取代…諸如此類,唱衰的聲音喋喋不休。

將這個問題再擴展一些,類似的問題還有,深圳會被越南取代嗎?中國會被印度取代嗎?對比的基本都是某項數據的增長或者是某個方面的規模。

其實從香港和新加坡的對比就可以看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2023年,香港GDP總量爲3835億美元,而新加坡爲5013億美元,兩地的GDP差距擴大到了1178億美元。

然而,用一個地區對比一個國家,本就不算公平。

以香港和新加坡競爭最爲激烈的金融業爲例,香港的日成交額在1000億港幣左右,哪怕最低迷的時期也有500億港幣。而新加坡的證券交易所日成交額大多數時候都只在十幾億新元,約合70億港幣,只有香港的十分之一。

盡管越來越多熱錢湧向新加坡,但總的來看,在香港設立家族辦公室的超級富豪超過2700家,是新加坡的兩倍,所管理的資產超過一萬億美元。

而對於新加坡來說,制造業才是立國之本,在GDP中制造業的貢獻超過20%。

粗算下來,制造業的增加值剛好比香港多近乎一千億美元,而這剛好是新加坡和香港之間的GDP差值。

而作爲一個經濟特區,香港的定位,一直都是金融。

在內地已經極其發達的工業和制造業之外,香港,本就不再需要發展制造業,這是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做出的選擇。

從政治上來說,新加坡盡管更有秩序,但也有着其他地方難以想象的威權主義,被李光耀嚴重影響的新加坡,極其依賴李光耀留下的政治遺產,也同樣受到這種制度的限制。

最近,李顯龍退場,黃循財上位,新加坡未來如何還未可知。而將這個類比擴大也是同樣,越南和印度接到的部分紅利盡管誘人,但這種紅利並不是由他們自己決定。

世界是一盤大棋,有的國家是棋手,有的國家只是棋子,喫或者被喫,只不過是棋手的運作。



標題:移民香港,沒那么香了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0887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