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專項債發行爲何加速?
核心觀點
中小銀行作爲我國銀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支持實體經濟、促進地方發展和滿足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截止2023年6月16日,已有包括遼寧、黑龍江、廣西、寧夏、內蒙古、安徽等多地發行中小銀行專項債,發行規模已達到1288億元,相較2022年全年的630億元增幅已達104.4%,發行速度明顯加快。在此本文將對其規模加速增長背後的邏輯和原因以及對未來的影響進行探討。
2023年地方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專項債發行加速。截止2023年6月16日,已有包括遼寧、黑龍江、廣西、寧夏、內蒙古、安徽等多地發行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專項債,發行規模已達到1288億元,相較2022年全年的630億元的發行規模增幅已達104.4%,發行速度明顯加快。從區域分布來看,自2020年以來共有22個省份發行過用於補充中小銀行資本的專項債,累計發行規模最大的省份是遼寧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分別爲796億元、426億元、362億元。
專項債發行加速背後的邏輯:
資本新規即將生效,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壓力增大。2023年2月18日,銀保監會出台了資本新規,調高了銀行次級債的風險權重,可能會給二級資本債市場帶來一定的拋售壓力。但考慮到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較高,且銀行自營整體投資結構中二級資本債佔比較小,因此整體拋售壓力有限,但中小銀行二級資本債面臨的拋售壓力和發行壓力將會更大。整體來看,資本新規正式實施之後,由於其更嚴格的風險管理和資本要求,中小銀行競爭力將會下降,生存空間一定程度上被壓縮,整體資本補充壓力進一步提高。
中小銀行淨息差壓縮幅度較大,內生盈利能力下降,導致內生性資本補充能力相對不足。自疫情發生以來,央行爲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企業和個體融資成本,多次降息,去年以來商業銀行放貸利率下降而信貸投放增量,資產端收益整體下滑。另一方面,隨着居民存款累積和存款定期化程度加深,商業銀行負債端成本無明顯壓降甚至有所上升,即便監管多次指導存款利率下調,但銀行整體淨息差收窄壓力仍舊加大,截至2023年3月底,農商行淨息差僅爲1.85%,相比2018年底的最高點下降了1.17pcts,其自身盈利能力的下降導致內生性的資本補充能力大大減弱。
未上市的中小銀行缺乏通暢的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對地方資本補充專項債較爲依賴。商業銀行不僅可以通過自身經營獲得內生性的資本補充,還能夠通過各種融資渠道獲得外源性的資本補充。但對未上市的中小銀行而言,股權融資等方式可行性較低,2023年以來次級債整體發行規模也大幅萎縮,此前,數量不斷增多的二級資本債提前不贖回事件也加大了市場的擔憂,中小銀行二級資本債的風險有所加大,其發行難度進一步增大。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匱乏,整體壓力顯著。在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存在困難的情況下,政府專項債支持顯得越發重要。具體來看,有間接入股和協議轉股兩種方式,對比而言,轉股協議更佳。
後續影響及展望:引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爲中小銀行提供了一種資本補充途徑,有助於中小銀行穩定其資本結構,提高經營能力。此外,還有助於維護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爲更多地方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和債務化解。對於二永債而言,地方資本補充專項債的發行有助於降低中小銀行的信用風險,一定程度上緩解信用利差K型分化的趨勢,降低提前不贖回事件的風險。
風險因素:數據統計不完整;市場環境發生劇烈變化。
中小銀行作爲我國銀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支持實體經濟、促進地方發展和滿足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截止2023年6月16日,已有包括遼寧、黑龍江、廣西、寧夏、內蒙古、安徽等多地發行中小銀行專項債,發行規模已達到1288億元,相較2022年全年的630億元增幅已達104.4%,發行速度明顯加快。在此本文對其規模加速增長背後的邏輯和原因以及對未來的影響進行探討。
2023年地方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專項債發行加速
2020年以來地方政府已發行3865億元專項債支持中小銀行,其中2023年截至6月16日,發行規模已達到1288億元,相較2022年全年的630億元增幅已達104.4%。國務院常務會議在2020年7月1日做出決定,在新增的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中分配了一定的額度,允許地方政府按照法規和規定,通過認購可轉債等方式,尋求合理的途徑來補充中小銀行的資本金。截至2023年6月16日,已經發行了43只支持中小銀行發展的專項債券,總規模達到3865億元,其中2023年截至6月16日,發行規模已達到1288億元,相較2022年全年的630億元增幅已達104.4%,在2023年地方政府專項債並未前置發行的大背景下,發行速度明顯加快。
從區域分布來看,發行規模排名靠前的多爲經濟欠發達地區。自2020年以來共有22個省份發行過用於補充中小銀行資本的專項債,累計發行規模最大的省份是遼寧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分別爲796億元、426億元、362億元,相對而言,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當地中小銀行資本補充的壓力可能相對較大。
專項債發行加速背後的邏輯
資本新規之下,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壓力加大
2023年2月18日,銀保監會出台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資本新規),調整了銀行次級債的風險權重。資本新規將二級資本債的風險權重從100%調高至150%,投資銀行永續債的風險計量更爲復雜,若計入債權,則風險權重或將從100%調整爲150%,若計入股權,風險權重不變,均爲250%。銀行自營目前多將永續債計入權益工具,設定250%的風險權重,與資本新規一致,且銀行自營投資永續債規模本身較小,因此巴三最終版對於銀行投資永續債的影響較小。理論上來說,銀行自營或出於對資金成本的考慮對二級資本債持倉進行一定調整。
商業銀行自營是二級資本債的重要投資者之一,風險權重的調整可能會給二級資本債市場帶來一定的拋售壓力。截至2021年2月末,商業銀行投資二級資本工具佔比達到30%左右,其中全國性商業銀行投資二級資本工具佔比爲19%,可以看到,商業銀行自營是二級資本債的重要投資者之一,投資佔比僅次於非法人產品(廣義基金),其中以大型銀行爲主,因此風險權重的調整可能會對商業銀行配置二級資本債的需求帶來一定的影響。
但考慮到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較高,且銀行自營整體投資結構中二級資本債佔比較小,因此整體拋售壓力有限,但中小銀行二級資本債面臨的拋售壓力和發行壓力較大, 導致其資本補充壓力加劇。首先,從商業銀行的投資結構來看,截止2023年5月底,商業銀行投資商業銀行債的佔比不足4%,投資規模較小,疊加大型商業銀行本身資本充足率較高,截至2023年3月達到17.35%,因此二級資本債的風險權重調整對大型國有銀行的投資意愿影響較小,整體來看帶來的拋售壓力較爲有限。但對於中小銀行來說,其目前的資本充足率相對較低,截至2023年3月城商行、農商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爲12.39%、11.94%,且農商行資本充足率有逐步走低的趨勢,安全邊際較低,而中小銀行本身補充資本的渠道較少,因此風險權重的調整對於中小銀行的影響或更大,可能會導致中小銀行二級資本債面臨更大的拋售壓力和發行壓力,導致其資本補充壓力加劇。
整體來看,資本新規正式實施之後,由於其更嚴格的風險管理和資本要求,中小銀行競爭力將會下降,生存空間一定程度上被壓縮,整體資本補充壓力進一步提高。資本新規實施之後,伴隨着更高的資本要求、更嚴格的風險管理,給中小銀行帶來了一定的資源壓力,對中小銀行的經營能力提出來更高的要求,此外資本新規變相的導致了銀行資本成本上升,銀行間競爭更加激烈,進一步壓榨了中小行的生存空間,相比國股大行,中小行的競爭力有所削弱,資本補充壓力進一步提高。
中小銀行淨息差壓縮幅度較大,內生資本補充能力相對不足
去年以來商業銀行放貸利率下降而信貸投放增量,資產端收益整體下滑。從價上看,由於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爲刺激按揭貸款需求並爲經濟修復提供寬松的貨幣條件,5年期LPR分別於去年5月和8月超預期下調15bp至3.65%,帶來貸款重定價壓力,加上“資產荒”帶來的資產配置壓力,新發放貸款定價下行,兩者疊加對資產收益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當前金融機構一般貸款、企業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處於4.53%、3.95%和4.14%的歷史低位,銀行資產端放貸收益率下降。從量上看,在“穩增長”政策指導下信貸持續向好,企業中長期貸款延續高增,居民短期貸款也於今年初大幅擡升,或因居民“借短還長”動機所致;今年一季度的信貸“开門紅”,也意味着商業銀行放出大量低成本貸款,資產端收益整體下台階。
另一方面,隨着居民存款累積和存款定期化程度加深,商業銀行負債端成本無明顯壓降甚至有所上升,即便監管多次指導存款利率下調,但銀行整體淨息差收窄壓力仍舊加大。由於疫情期間居民的消費、投資和信貸需求受到抑制,居民對住房、金融市場和經濟形勢的預期較弱,從而形成被動和主動超額儲蓄並導致住戶存款高增。央行數據顯示,2022年住戶存款新增17.84萬億元,同比多增7.94萬億。2023年3月的城鎮儲戶問卷調查數據也顯示,更多儲蓄佔比小幅下降至58%,但仍處於歷史高位,而更多消費和更多投資佔比則分別爲23.2%和18.8%,消費場景打开後,居民儲蓄意愿依然較強。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雖然穩步推進,監管也多次指導存款利率的壓降,但未能完全彌補定期化程度加深帶來的存款成本擡升壓力,銀行淨息差壓力有所加大。
其中,中小銀行淨息差降幅最大,內生盈利能力嚴重下滑,進而導致其內生補充資本的能力大幅削弱。截至2023年3月底,農商行淨息差僅爲1.85%,相比2018年底的最高點下降了1.17pcts。且在貸款利率整體處於下行期時,通過貸款規模增量以帶動營收利潤是銀行業的普遍做法。而這種放量彌補價格差距的做法也有很大的弊病,一方面,越是激烈的市場競爭,越可能壓降貸款價格,導致利差的繼續走低。更重要的是,在擴大信貸投放規模的同時,也大大加劇了資本消耗。這對於中小銀行的壓力尤其大,隨着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上升以及淨息差的嚴重下降,中小銀行內生盈利能力大幅下滑,進而導致其內生性資本補充能力大幅削弱。
非上市中小銀行外源型資本補充渠道相對匱乏
商業銀行不僅可以通過自身經營獲得內生性的資本補充,還能夠通過各種融資渠道獲得外源性的資本補充。商業銀行通過自身經營獲得的留存收益是其內生性資本補充的主要來源,可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除此之外,還能夠通過外部渠道獲得資本補充,包括股權型和債權型兩種。通過IPO、增發、配售股份等方式能夠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和其他一級資本。發行永續債和二級資本債券可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
但對未上市的中小銀行而言,股權融資等方式可行性較低,2023年以來次級債整體發行規模也大幅萎縮,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匱乏,整體壓力顯著。地方性中小銀行大多並未上市,缺乏股權融資的渠道。而次級債的發型也多以國有行爲主,例如從二級資本債發行結構來看,國有行佔據絕對主導,截至2023年6月16日,國有行余額最高,達到21280億元,佔比超過62.7%;其中工商銀行存量規模最大,目前存有22只,余額5750億元,頭部效應顯著,城農商行規模佔比分別爲11.95%和4.82%;永續債中,國有大行佔比也超過了53.55%,城、農商行佔比分別爲15.78%和1.55%。從時間區間來看,2020-2023年6月,銀行次級債發行逐步縮水,尤其2023年表現堪憂,已近年中,但發行量僅有3062億元,約爲前三年每年發行量的四分之一,進一步體現出了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的困難。
此前,數量不斷增多的二級資本債提前不贖回事件加大了市場的擔憂,中小銀行二級資本債的風險有所加大,其發行難度進一步增大。自銀行減記事件發生以來,中小銀行二級資本債的風險引起市場重視。且目前二級資本債提前不贖回事件越來越多,市場的風險偏好急劇下行,導致中小銀行的發債難度進一步增加,發行利差也有所增大。
在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存在困難的情況下,政府專項債支持顯得越發重要。我國中小銀行盈利能力較弱,淨利潤規模小,對資本的補充能力較爲有限。相較於大型銀行,中小銀行通過發行股票和可轉債補充資本的門檻較高,而對於永續債和二級資本債來說流動性較低,市場投資意愿不高。因此,政府專項債對於銀行的資本補充變得越來越重要。對於中小銀行而言,他們可以利用專項債來增加一級資本,採取間接入股的方式來增加核心一級資本。此外,他們還可以將轉股協議存款作爲其他一級資本,通過轉股後來增加核心一級資本。
對比而言,補充資本的最好方式是地方政府專項債的轉股協議。從資本補充效果來看,轉股協議只有部分期權價值能計入核心一級資本,其他部分主要補充其他一級資本,而間接入股是直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由此來看,間接入股小幅優於轉股協議存款。從時效性來看,根據《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單獨或合並擬首次持有、或累計增持商業銀行股份總額5%以上的,應當事先報銀監會或其派出機構核准。此外,間接入股還要確定合適的資金運營主體,向工商部門辦理股權變更登記等行政審批手續。相較而言,間接入股的形式審批流程長,手續辦理復雜,耗時較長,而轉股協議相對便捷,一般直接由當地財政部門與銀行直接籤訂《轉股協議存款合同書》,從而進行認購轉股協議存款。對比下來,並且考慮實操時候的操作成本,轉股協議一方面審批簡便,靈活高效,既可以在約定觸發條件下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又可以優化專項債的資金使用成效,強化地方政府專項債的動態管理能力,促進地方政府與區域中小銀行的良性互動。故補充資本的最好方式是地方政府專項債的轉股協議。
後續影響及展望
引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爲中小銀行提供了一種資本補充途徑,有助於中小銀行穩定其資本結構,提高經營能力。總的來說,一方面,專項債的發行可以通過間接入股和轉股協議爲中小銀行提供資本,幫助它們滿足更高的資本要求,增強其抵御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發行專項債,中小銀行可以獲得更多的資金,用於擴大業務規模,提高服務質量,增強競爭力,加強盈利能力,從而獲得更多的內生性資本補充。
此外,還有助於維護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爲更多地方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和債務化解。中小銀行通常在地方經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貸款和其他金融服務給小企業和個人。通過發行專項債,中小銀行獲得更多的資金,用於提供更多的貸款和服務,從而助力地方經濟發展,並且幫助中小銀行穩定其資本結構,降低潛在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隱患,從而有助於維護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
對於二永債而言,地方資本補充專項債的發行有助於降低中小銀行的信用風險,一定程度上緩解信用利差K型分化的趨勢,一定程度上降低提前不贖回事件的風險。對二永債而言,一方面地方資本補充專項債的發行增量可以爲中小銀行提供額外的資本,這有助於提高其資本充足率,降低信用風險,從而降低其融資成本,並增強其抵御風險的能力,間接提高市場對中小銀行的信心,從而對其發行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產生利好影響。另一方面,地方資本補充專項債的發行增量或許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銀行的信用評級,而信用利差作爲不同信用等級的債券之間的利率差距,通常反映了市場對債券發行者違約風險的看法,因此信用利差K型分化的趨勢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風險因素
數據統計不完整;市場環境發生劇烈變化。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3年6月20日發布的《債市聚焦系列—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專項債發行爲何加速?》報告,證券分析師: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明明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17100001
首席資管與利率債分析師:章立聰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14110002;周成華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19100001;彭陽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21070001
首席信用債分析師:李晗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17030002;徐燁烽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21050002;丘遠航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21090001
大類資產首席分析師:余經緯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17070005;趙雲鵬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21120002;秦楚媛 執業證書編號: S1010523020001
標題: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專項債發行爲何加速?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6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