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之上,唯有老酒
最近看到一個笑話:有酒廠用棉籤蘸一點陳酒放在酒池裏攪一下,一池的年份酒就生產出來了。
這個笑話有點老了,但卻不誇張。
至今尚無一個具有廣泛約束力的文件,告訴酒廠和消費者,中國白酒的年份酒,應該具備哪些硬性條件。
往池子裏倒點陳酒,就跟剛起牀的素顏,趕不贏時間,匆匆打了點腮紅。化妝了,又好像沒有化妝。
玄之又玄,中國年份酒。
▍茅台之上,唯有老酒
這句話出自阿裏拍賣老酒集市業務負責人程梁。
阿裏是個擅於制造概念和話題的巨無霸。當茅台價格陷入增長瓶頸,失去了資本炒作當話題,就需要有新的概念替代。
老酒的話題,時隔不久,又成爲了熱搜。
老酒是不是比新酒好,這個似乎不需要討論的話題,往往是最核心的問題。
從價值上說,老酒肯定要更珍貴。
從口味上說,濃香酒使用泥窖的時間越長,微生物種類以及數量就會越多,釀造出的濃香酒香氣以及口感會變得更復雜、香醇。
所以很多濃香酒是主打窖齡,兼年份。
醬香型白酒生產周期長,新酒爆辣、衝,一般需要陳釀老熟三年方可勾兌成成品酒出廠。
所以就得出了老酒比新酒好喝的結論。
上周我們去瀘州探訪老酒,某酒廠三十多年的師傅跟我們說,真正的“老酒鬼”是不喝老酒的,更甚之不喝好酒。他們就喜歡喝食用酒精勾兌的酒。
“喝了不會頭疼嗎?”
“疼一下就過去了,糧食酒要醒很久。”
這就是認知差異和幸存者偏差。
老酒比新酒好,一半是爲了提高產品的溢價;另一半,則是獻給那些會品酒,愛品酒,把白酒當作文化的一批人。
這就跟噸噸噸地喝茶,咕咚咕咚灌紅酒,是一個道理。
▍老酒和年份酒的關系,就是有了年齡不一定當老子,但可能是孫子
你分的清老酒和年份酒嗎?
瀘州老窖1573、瀘州老窖1952、茅台三十年、國台十年、瀘州老窖窖齡酒……
哪些是老酒,哪些是年份酒?
正常邏輯下,我們會認爲,所謂年份酒就是指窖藏的時間,年份時間越長,香味越濃,口感越醇,價格越高。
年份酒基本等於老酒。
但偏偏,真實世界年份酒和老酒的關系,就是最考邏輯的邏輯題。
你比如:
貴州醇在產品信息中標注“真原酒,不勾調”,並指出“當今市面上的所謂年份酒,多爲少量老酒與新酒勾兌,貴州醇引入國際標准,單一年份標注”;國台酒業在國台10年的包裝盒上標注出“產品加權平均酒齡爲10年”,並標明主體原酒的酒齡和原酒佔比。
這類的解釋性產品文案,網上一搜一大把。
可以撂下話說,沒有一家是重復的。
真是活久見。
事實上,2019年行業內就有了白酒年份酒團體標准釋義:
以傳統白酒(固態法、半固態法)工藝釀造,經貯存三年及以上基酒勾調而成,標注年份爲所用主體基酒加權平均酒齡,不直接或間接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發酵產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質,具有本品固有風格特徵的白酒。
特別注明:主體基酒總量應不小於基酒總用量的80%,標注年份取加權平均酒齡的整數。
理不理解其實並不重要。因爲你在市面上估計也沒看到幾家真正按這個標准生產的年份酒。
現在的年份酒大致就是,一般中國市面上的年份酒大多都是用存放一兩年的基酒加入少量的年份原酒勾兌,標籤標注的卻是時間最長的原酒年份。
大酒企之間產生了攀比心理,小酒企成立十年就敢生產二十年的年份酒,這是國內年份酒市場的現狀。一些不合格的年份酒就轉空子了,只標數字,數字後面不帶年或者直接虛假宣傳,參了一點老酒,就稱十年年份原漿。
▍卷到底,也就成了真
熙來攘往,都是利益。
你以爲酒廠沒有真的年份酒嗎?
他們的庫存一個比一個高。但是真拿出來賣,市場接受度如何,還真是個大問題。對比國外的白蘭地酒年份標准:
自酒蒸餾之日起,在橡木桶中儲存2年半以上的可以叫VO、VS,儲存4年半以上的叫VSOP,蕴藏期六年以上叫NAPOLEON幹邑,儲存8年半以上的叫XO。比如人頭馬公司的路易十三,酒齡都在40年以上。
同時,國外也允許不同儲存年份的酒可相互混合,但混合之後只能按照最低酒齡來分級。
VO、VSOP、XO都必須在橡木桶達到規定的年限才能在酒瓶標注相應年限,用絕對嚴格的法規、標准進行管理,年份酒很少有爭議。
XO一瓶可以賣多少錢?動動手指搜索一下就知道了。
之所以目前白酒年份酒標准不一,大家的概念和噱頭亂行,很大程度上白酒的競爭還沒有達到比拼年份酒的內功上去。
不過,隨着茅台價格企穩,白酒價格陷入增長瓶頸,新的內卷形勢形成,下一波的競爭,或許就是老酒的競爭。
到那時候,那還用的着什么團體規範,市場卷到底,老酒也就只會剩下真老的了。
畢竟商業再怎么變,仍然逃不過245年前,那只看不見的手。
標題:茅台之上,唯有老酒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8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