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一度巨震飆20%!恆大回應沽空機構“狙擊”,清盤聆訊已第七次延期
近來,關於中國恆大的消息接連不斷。
一方面,沽空機構又出手稱“恆大從未盈利過”,另一方面,公司清盤聆訊再度延後至明年1月29日。
今日,中國恆大連發兩份公告,其中就沽空機構GMT提出的盈利質疑回應表示:“該報告無實際依據”。另清盤聆訊再度延後也讓恆大有了“喘息”時間。
受消息影響,公司股價也低开高走,盤中一度大漲20%。現漲幅回落至11%報0.265港元,總市值34.99億港元。
恆大回應沽空機構質疑
此前(12月1日),沽空機構GMT Research發布報告稱,恆大推遲公布的2021年年報,或有誇大收入及盈利之嫌,並很可能持續多年誇大。
該機構認爲,恆大並非內地樓市下行的受害者,而是具有基礎問題,甚至從未盈利。
報告指出,恆大多年來虛報收入和盈利增幅。此前,恆大與其他房企確認收入都是當客戶“獲得已建成物業的實際佔有權或法定所有權”時。但2021年,恆大對物業銷售收入的確認方式進行重大調整,改變以往的描述,在“客戶接受物業或根據銷售合同被視爲物業已經獲得客戶接受”時確認收入,並無提及物業是“已交付”或“已完工”,只需被視爲接受即可。
在此基礎上,恆大增加一項確認收入的額外條件,需“取得竣工備案證或將房地產存貨交付業主使用”,而竣工證是交付房產的必要條件。報告認爲,在2021年之前,恆大似乎在一些情況下,在物業交付甚至完工前,已經將收入全額入账。
報告還指出,恆大改變會計方式,原應追溯至以往各期的財務數據,並進行調整,但恆大解釋,因大量員工離職而無法處理,只從2021年开始調整,相關變化對財務報表產生重大影響。
報告還表示,恆大已經資不抵債,其離岸債券結構上附屬於在岸負債,亦具有化爲烏有的風險,公司只能透過持續借貸維持營運,但已有跡象表明,部分資金來源已耗盡,在某程度上,公司會因爲規模太大而無法融資。
對於GMT質疑,恆大今日公告表示:“公司謹此澄清該報告並無實際依據,稍後對該報告的內容作進一步澄清。”
清盤聆訊第七次延期
除了反擊沽空機構外,中國恆大原定於12月4日進行的清盤呈請聆訊再度押後至明年1月29日。
公司公告稱,香港高等法院於2023年12月4日批准了公司的延期申請,將該呈請的聆訊進一步延至2024年1月29日。
恆大方面表示,需時再商討重組方案,故要求押後5星期,其余債權人亦不反對押後申請。
值得一提的是,從2022年6月至今,中國恆大清盤呈請聆訊已經是第七次延期。
去年的6月28日,中國恆大發布公告稱,佳盛環球於2022年6月24日向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提出對公司的清盤呈請,涉及債權金額爲約8.625億港元。
此後,香港法院已數度將恆大的清盤呈請聆訊押後。
從時間线來看,自2022年8月31日开始,先是延期2個多月時間至2022年11月7日,幾天後又宣布再次延期至2022年11月28日,此後又宣布延期至今年3月20日。
再到今年3月20日,中國恆大又將聆訊進一步延至2023年7月31日,後又宣布延期至10月30日。10月30日,中國恆大發布又雙叒叕公告稱,清盤呈請聆訊再度被延期至12月4日進行。
目前,恆大的清盤呈請聆訊最新被押後至2024年1月29日。這一決定再度給了中國恆大一個多月的時間與債權人制定重組計劃。
據悉,恆大的境外債務重組進展是影響判決的關鍵之一。
9月份時,恆大表示必須重新評估其境外債務重組計劃,而在上一次的清盤呈請聆訊上,當法官問及如何指定新計劃時,恆大法務代表表示將尋求將子公司的股票作爲進一步嘗試重組債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花旗(Citi)分析師Griffin Chan上周停止了對中國恆大股票的覆蓋,給予該股的最後評級爲賣出/高風險,目標價爲0.15港元。他預計該公司2023年的淨資產價值爲每股負25.45港元。
標題:股價一度巨震飆20%!恆大回應沽空機構“狙擊”,清盤聆訊已第七次延期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8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