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鄉”的醇香酒味

福建,自古以來便是我國的資源之鄉,這片富饒的土地孕育了豐富的自然資源,且以“有福之鄉”的美譽爲人稱道。在這秀麗的風景背後,福建還是一個悠久而深遠的釀酒大省,歷經千年的酒文化演變,如今愈發穩定,留下了許多美酒佳釀的傳奇,其中之一便是獨具特色的“沉缸酒”。

龍巖沉缸酒,作爲福建省的代表性酒品,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和人民智慧。它不僅是美味佳釀,更是一段千年傳承的故事,將福建的酒文化傳承與發揚。無論是其獨特的韻味,還是背後的歷史厚重,都使得龍巖沉缸酒成爲福建酒文化的瑰寶,值得人們珍藏和品味。

展开全文

酒液透明如琥珀,呈紅褐色的光澤,香氣芬芳,醇厚而馥鬱。除了其獨特的風味外,龍巖沉缸酒還因其營養豐富而備受推崇。這款美酒含有18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具有滋補健身的效果,因此有“斤酒當九雞”的說法,寓意着它的營養價值之高。

龍巖沉缸酒的制作技藝歷經歲月的洗禮,於2011年入選了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制作工藝也於2012年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標志着這款美酒的獨特價值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同時,清爽型紅曲黃酒系列產品也在不斷創新發展中獲得了多項榮譽,包括中國食品科技學會科學創新獎以及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千年沉缸酒,彰顯閩西文化

龍巖沉缸酒起源於距離龍巖縣15公裏的小池圩,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悠久的黃酒釀造歷史中相對年輕的一員。黃酒在我國分爲北派和南派,北派偏向濃鬱的甜型,而南派以清爽的幹型爲亮點。而龍巖沉缸酒則以糯米、紅曲和白曲爲主要原料,被歸類爲南派黃酒,但在口味上則呈現出甜型黃酒的風味。

龍巖沉缸酒的釀制技藝經歷了多次演進。嘉慶年間,釀酒師五老官首次創釀了糯米甜酒,稱爲“冬酒”。爲了增加酒度,他們在酒醅中加入了米燒酒,將其酒醅發酵成熟,形成了“老酒”。隨後,通過不斷的試驗,加入了“三幹”工藝,使得沉缸酒的雛形逐漸形成。所謂的“三幹”即經過三次蒸餾的米燒酒,其制作過程繁瑣且考驗釀酒師的技藝。

“沉缸”二字蕴藏着廣泛而深刻的內涵,代表着閩西文化的精髓。閩西文化的形成源遠流長,上溯至秦時百越,歷經風雨變遷,匯聚了越、畲、瑤等多個族群的文化特色,最終成爲了今日的客家文化與河洛文化,即閩西文化。千百年間,先民的勇敢拼搏和樂觀豁達的精神在歷史的洗禮中得以傳承,成爲了閩西人民的精神基因。“沉缸酒”酒醅在發酵過程中三沉三浮,最終沉降在缸底,上部澄清的酒液則被取出於壇中陳釀,由此得名。

沉缸酒釀造技藝,龍巖匠心傳承

冬天的龍巖溫和而不過於寒冷,恰好適合酵母菌的繁殖,成就了優質的酒。優質的糯米,經過清洗後,搭配上山泉水,將其浸泡,然後蒸熟。在這個過程中,糯米的形態悄然發生着微妙的變化,從軟而不爛,到內外一致,這一切都需要嚴格的把控。

釀酒中的靈魂——酒曲,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將祖傳的祕制藥曲、糖化曲以及散曲碾碎,與糯米均勻混合。“三沉三浮”是沉缸酒獨特的工藝,蕴藏了祖先的智慧和釀酒師們的堅持。每一次落缸,釀酒師們都緊咬牙關,因爲成敗可能就在這一瞬間。澄清後的酒液被高溫殺菌,封入壇中,等待冬釀春藏,需要三年的時間。這段時間,酒在壇中逐漸演變,味道愈加醇厚。

沉缸酒,糖度與甘甜相得益彰,色澤鮮豔而不着色,芬芳卻不需要調香。龍巖人通過品味這杯酒,既能感受到剛毅與溫柔的境界,也在舌尖上流淌着濃鬱的傳統文化。沉缸酒,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匠心和傳承的象徵。

冰鎮沉缸酒的清爽享受

盡管傳統觀念中黃酒多用於冬季,讓人在冷暖之間品味溫情。但值得驚喜的是,黃酒在夏季同樣能成爲愉悅的選擇。炎炎夏日酷暑難耐,一杯冰涼解暑的飲品成了人們的需求。對於喜歡美酒的酒友們來說,倘若能在冷氣房中,品味一杯香醇的沉缸酒,那種“獨酌徑就醉,夢涼天地寬”的暢快,無疑會成爲夏日的美好記憶。

將沉缸酒冰鎮後,口感變得清爽怡人,苦澀感也在低溫下減弱。冰鎮的黃酒不僅保留了其原有的醇香,還增添了一份清新的感覺,使得品味更爲愜意。若愿意,你還可以加入冰塊,讓琥珀色的黃酒與晶瑩的冰塊相互交融,形成視覺上的愉悅,同時也能爲酒體降溫,減少酒精的刺激,尤其適合酒量不大的人。

在品嘗沉缸酒時,首先觀察其色澤,上佳的黃酒應該晶瑩透明,色澤琥珀紅,充滿光澤感。其次將杯子移近鼻子,享受其香氣,一杯優質的黃酒散發着誘人的芳香,仿佛打开了一本古書,讀到了歲月的厚重。最後以小口輕啜,細細品味,慢慢咽下,那種美妙的味覺享受無法用言語表達。

部分圖片來源或改編自互聯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刪請聯系



標題:百煉沉缸酒,彰顯閩西文化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5281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