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復盤過往六輪“穩增長”周期,以降准降息爲標志,後續寬信用政策、進一步降息降准等寬貨幣政策最快往往會在半月內推出,政策持續期在1-2月左右。政策密集出台期後約1-2個月時間進入政策觀測期。

在穩增長周期中,債市如何演繹?短期來看,圍繞久期的博弈基本在1個月內就階段性演繹完畢。長期來看,在一輪完整的穩增長周期中:利率方面,10年期國債呈倒“N”字走勢。期限利差方面,10Y-1Y利差呈現“先上後下”。信用利差同時受流動性水平和寬信用預期影響。

聚焦本輪,我們認爲10、30年等長期限品種可能會有短暫的交易機會,但不宜盲目追漲;1-3年中等評級信用債仍有配置機會,適當把握短端信用利差的潛在補降機會。

報告正文

5月CPI及社融數據反映出當前經濟存在內生動力走弱、需求不足的問題。在這一背景下,6月8日六大國有銀行、6月12日部分股份行下調部分存款利率,以及6月13日OMO下調10BP,表明新一輪的政策“穩增長”周期开啓。我們認爲,除了上述已經出台的政策之外,後續還將伴隨LPR降息、促消費舉措、地產銷售松綁等“政策組合拳”。

對債市而言,投資者可能關注如下兩個問題:

(1) 新一輪“穩增長”周期开啓後,其他政策會有多快出台?

(2) 從降息再到其他穩增長政策出台,債市會如何變化?有哪些機會?


1、穩增長周期復盤

2020年以來,我們大致共經歷了六輪“穩增長”政策周期。其中,前五輪分別在2020年1-5月、2021年7-9月、2021年12月-2022年2月、2022年4月-6月、2022年8月-9月,均以貨幣政策的寬松爲起始點,後續通過加大基建投資、刺激地產、減稅降費等穩增長政策進一步刺激經濟。而第六輪則是防疫措施優化與寬信用先行,隨後通過降准鞏固經濟復蘇成果。

6月初存款利率下行、6月13日OMO調降,开啓了2020年以來的第七輪“穩增長”周期,從過往六輪的復盤來看,我們試圖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寬貨幣政策出台後,後續穩增長政策將何時推出?

本輪政策發力由寬貨幣起始,從過往表現來看,以降准降息爲標志,後續寬信用政策、進一步降息降准等組合政策最快往往會在半月內推出,政策密集出台期在1-2月左右。

2)穩增長組合拳推出後,政策觀察期有多長?

從六輪政策發力期來看,政策密集出台期後至少2個月時間,爲政策觀察期。其中,上一輪(第六輪)政策觀察期由2022年12月一直持續至2023年5月,主要是因爲本輪經濟復蘇與防疫措施優化相關,相對較爲特殊。


2、穩增長中的債市演繹脈絡

降息周期後,債市存在哪些機會?我們不妨先來簡單復盤一下歷史上,穩增長周期中的債市演繹脈絡:

短期來看,債市交易機會存在,但窗口期或許並不長。參考歷史上降息落地後,長債和超長債的表現,不難發現,若非連續降息,長端利率的行情或許在2周以內就基本演繹完畢。而超長債的行情,相較於長端或許略微滯後一些,但圍繞久期的博弈,基本也在1個月內就階段性演繹完畢。

中期來看,2020年以來,我們已經經歷了6輪由貨幣政策引領的“穩增長周期”,回顧這6輪穩增長周期中每一次債市運行的規律,不難發現:

1)利率方面,10年期國債呈倒“N”字走勢。長端利率呈現“先下-後上-再下”的運行軌跡,分別對應:①降息初期追漲拉久期;②寬信用預期漸起,利率上行;③寬信用不及預期,市場定價下一輪寬松到來等3個階段。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每一輪穩增長周期持續時間不同,期間或許會演繹數輪倒“N”字走勢。

2)期限利差方面,10Y-1Y利差呈現“先上後下”。分別對應市場預期流動性進一步寬松下的利差被動走擴,以及追漲行情銜接寬信用預期帶來的利差收窄。

30Y-10Y利差在歷次寬松後,總是呈現小幅上行後,持續下台階的走勢。其中,利差小幅上行的原因是在寬松初期,利率走勢往往從短端向長端傳導,在10Y利率率先壓降後,30年品種在配置盤入場後或許會迎來一輪“補漲行情”。而利差持續下台階,或許與保險在非標縮量和償二代二期落地格局下的長期欠配有關。

3)信用利差同時受流動性水平和寬信用預期影響。其中,流動性定價比較典型的周期有2022年4月-10月,留抵退稅疊加連續降准降息下,市場流動性格外寬裕,套息操作下,資產荒行情應運而生,信用利差跟隨資金利率低位運行。

寬信用預期定價的典型周期一般出現在穩增長後期,諸如2022年初和2022年11月份,前者受當時信貸工作會議提出一季度开門紅影響,後者則是受“防疫措施優化”疊加“地產16條”共振下產生的較強寬信用預期所左右,同時發生的“理財贖回潮”則放大了這種波動。


3、聚焦本輪,有哪些機會與風險?


結合上述對歷史上降息後債市走勢的分析,我們認爲,本次降息同樣帶來一定債市機會,主要有二:

1)10、30年等長期限品種可能會有短暫的交易機會,但不宜盲目追漲。一方面從歷史復盤來看,久期的博弈窗口期較短。另一方面,從現實行情中超長債換手率來看,截至2023年6月14日,目前換手率水平已經超過去年8月份降息時期水平,表明交易較爲擁擠。

參考歷史降息後期限利差走勢,本輪降息後,30-10Y利差有望進一步下降,利差保護降低,警惕潛在利多出盡後的債市調整。但風險或許也較爲有限,原因在於,今年以來以保險爲代表的配置盤機構或許還積壓了一些配置需求,參考2022年兩次降息後,長端利率一旦調整或將吸引配置盤入場,從而使得調整幅度可控。

2)1-3年中等評級信用債仍有配置機會,適當把握短端信用利差的潛在補降機會。我們判斷,本輪流動性很難因爲本輪降息重回去年年中寬松水平,信用利差很難大幅壓降。一方面,今年留抵退稅效應不再,減少了市場的貨幣供給;另一方面,當前債市槓杆高位運行,對流動性存在“自我抑制”的功能。

但信用債利差或許有邊際壓縮的機會,參考今年2-3月份時期的跨季行情中,流動性較爲緊張,但是信用利差比目前水平更低,背後的原因可能在於近期市場定價降息時,交易盤對國开等主力品種的關注度上升,導致信用利差被動走擴。我們認爲在目前“資產荒”欠配格局下,短端品種信用利差仍有補降空間。

與此同時,信用市場風險也整體可控,一方面流動性較難系統性收緊,但需關注6月跨季行情擾動。另一方面“地產缺位”+“弱預期”格局下,寬信用預期並非一蹴而就,類似2020年5月和2022年11月的“V”字反彈行情可能性較低。

更長遠來看,若本輪穩增長效果不及預期,下一輪穩增長周期何時到來?自從2021年下半年以來,貨幣政策就已經進入了“寬松周期”,每次降准降息後,央行需要觀察的時間和節奏均有所不同,本輪尤爲如此。

首先,目前流動性已經較爲寬松,降息政策的推出,需要保證經濟指標相對平穩,也要防止出現流動性陷阱,因而需要觀察的時間也就更長,向市場釋放的信號或許也更爲多元。

其次,除了貨幣政策外,相應配套政策落地後也會對經濟數據產生反饋,也會影響新的貨幣政策制定。

因此我們認爲,下階段貨幣政策調控的“應對感”或將加強,也意味着經濟數據、價格數據以及流動性等指標表現對債市定價的重要性將進一步上升。參考歷史穩增長周期,若3-6個月內經濟壓力仍較高,不排除下一輪穩增長周期开啓,貨幣寬松或有新的空間。

風險提示:需要警惕流動性的“退潮”;歷史數據不能完全作爲未來市場走勢參考;模型測算可能存在誤差。

注:本文爲202306月15日研報《“穩增長”周期开啓,債市如何變化?》,報告靳毅S0350517100001、周子凡S0350523050004,聯系人:劉暢 S0350122080146



標題:“穩增長”周期开啓,債市如何變化?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4493.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