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木子/文)

最近的熱播綜藝又成了“話題制造機”。

《乘風2025》不斷更新“姐學”,《小小的勇氣》引發“大大的爭議”,《無限超越班第三季》更是开播就“开撕”,這些抓馬事件和黑紅嘉賓的湧現快有去年“花學”復興、“麥學”崛起的陣仗了。

近年來,不少綜藝因個別片段或嘉賓的格外出圈而常駐熱搜,甚至經常形成爭議話題蓋過節目本身內容的情況,典型如陷入“黑紅”怪圈的表演類綜藝。

爲此值得探究的是,這類“話題綜藝”是如何誕生的?以“黑紅”爲主的傳播效果是節目組本意嗎?它們的風靡又在給行業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01制造“話題綜藝”

一檔綜藝的看點主要由節目形式和嘉賓表現共同構成,制造“話題綜藝”也需從這兩方面入手。

從節目形式來看,有些品類的綜藝天然容易演變爲“話題綜藝”。

比如《花兒與少年》《再見愛人》《乘風破浪的姐姐》《五十公裏桃花塢》等分別以旅行、情感、競演、社交觀察爲主題的群像綜藝IP。

綜藝導演Max解釋,“當嘉賓們需要長時間待在鏡頭下和完成各種挑战時,就可以比較真實的展現他們的性格與能力,由此產生的反差和碰撞正是節目組需要的話題點。”

具體策劃上,有些特殊環節也是生成熱搜話題的溫牀。

比如歷屆“浪姐”的抓馬時刻,大都發生在排練和選人環節,作爲第六季的《乘風2025》也不例外。

一公排練,前有陳德容拖延進度還發脾氣,後有房琪被質疑背刺和愛告狀,投射到現實生活中,這種團隊合作遇到奇葩隊友的情況顯然很能讓網友共情。

展开全文

二公選人,房琪拒絕葉童邀請被批低情商,她給出的理由是“擔心對方精力”,結果遭到葉童的直接反駁。但面對這種“社交修羅場”,網友們也在思考“該如何回絕才算高情商”。

Max提到,“從‘花學’、‘桃花塢尷尬九分鐘’到‘楊學’、‘麥學’等的出圈,可以發現當下網友很愛探討氣氛微妙的社交場面和人設極致的特別嘉賓,這種趨勢也在影響着綜藝創作和營銷的方向。”

如果是策劃本身就有問題,那么節目組自己也要面對非議。

《無限超越班第三季》學員面試環節,王星的考題是演繹被綁架後給親人打電話的場景,節目組因此被質疑刻意揭人傷疤。

《小小的勇氣》宣傳主題是人文紀實類節目,要去探訪大山深處的鮮活故事,但播出後聚焦趙露思的迷之發言,這給雙方都引來了負面評價。

再從嘉賓表現來看,有話題破圈的嘉賓並非只能走“黑紅”路线。

周一圍和孟子義就是正面案例,前者憑借夫妻綜藝《愛的修學旅行》塑造出“負責愛妻的好男人”形象,後者則在《五十公裏桃花塢》裏以一以貫之的“笨蛋美女”形象弱化了加戲的爭議。

在就職於某後期公司的凌霄看來,“通過綜藝成功‘洗白’的嘉賓應當是極具個人魅力的,畢竟僅靠表演不太可能在鏡頭前博得如此多的好感。”

對於綜藝節目來說,這類靠正面話題火出圈的嘉賓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可以說,絕大多數嘉賓在成爲話題中心時,輿論風向都偏向於負面。

一方面,爲了話題度,綜藝節目本就會主動邀約“爭議型嘉賓”。

凌霄表示,“因爲咖位大的藝人請不起,有的演員怕濾鏡破碎也不愿意上綜藝,一些自帶爭議的藝人自然成了‘性價比’之選。”

另一方面,很多嘉賓是在節目播出後才引發的爭議,這也是節目組預料之外的情況。

典型如《花兒與少年第六季》的周雨彤,她長期維持着演技和性格俱佳的女演員形象,不曾想會因參加旅綜遭遇口碑滑鐵盧。

至於生成“話題綜藝”的最後一環,是“賽博審判”成風和碎片化追綜的互聯網環境。

從《如懿傳》到《向往的生活》,由於社會情緒的進一步轉變,不少播出多年的影視綜都重新成了網友的吐槽對象。“賽博審判”之風盛行下,最新播出的影視綜當然會受到波及,這也是近年“話題綜藝”增多的原因之一。

加上對二創剪輯的切片視頻、吐槽博主的逐幀解讀等碎片化信息的接收,愛衝浪的網友即使不追綜藝也會看樂子,同樣助力了“話題綜藝”的誕生。

02“黑紅”不是本意

顯而易見的是,“話題綜藝”以爭議型居多,但“黑紅”往往不是節目組的本意。

凌霄表示,“綜藝節目肯定要有正向立意,否則也沒辦法播出。”

具體到制作上,節目“博流量”的尺度通常與播出平台、制作團隊的屬性有關。

Max以嘉賓邀請爲例,“尤其像央視的節目,對嘉賓風評的要求會比較嚴格,其他電視台和長視頻平台總體也比較謹慎,只是保不齊有些團隊就是專門喫這碗飯的。”

比如,有的節目組會讓嘉賓主動去制造爭議。

凌霄提到,“如果嘉賓覺得可以,就會主動去配合,但他們要是不同意,導演也沒轍。”

與此同時,也有嘉賓是自己決定要走“黑紅”路线的。

“雖然導演組不一定接到過報備,但送上門的流量不要白不要。”

不過,也不排除嘉賓被迫配合的情況。

趙櫻子在《無限超越班》的爭議從自稱“迪冪孟扎”开始,她最近於直播中聲稱造梗是節目組要求,但後者未作回應。

她的澄清不知真假,但Max透露,“有時咖位小的藝人的確沒有太大的選擇空間,你不能給節目組提供話題那就要接受被放棄的結果。”

事實上,綜藝節目組與嘉賓大都是站在同一陣线的合作夥伴,無論哪方陷入負面輿論都可能會造成“雙輸”的結果。

Max表示,他所在的團隊就會主動保護嘉賓。

“即使是素人綜藝,嘉賓某些沒太注意的行爲有可能招罵時,組裏的編劇還會提醒他們一下。”

凌霄表示,“錄制期間,藝人嘉賓一旦覺得自己發表的言論有問題,他們一定會第一時間告訴導演組這個東西不能播,如果沒有說的話,就都默認爲是可以播出的。”

網上流傳過綜藝會進行惡意剪輯之類的操作,雖然不排除存在但肯定比較少。

如果播出後形成了一些負面反饋,嘉賓方也會主動找導演組商量對策。

Max表示,“雙方是有籤保密協議的,嘉賓不可能越過節目組自己處理,正常情況都需要互相信任。”

《再見愛人第四季》的“麥學”發酵後,麥琳遭受了很大的輿論壓力。網友都很疑惑這樣別扭敏感的性格是怎么養成的,但直到最後一期節目才進行了一些交代,她透露自己是被父母收養的經歷。

爲此,不少網友深感被節目組耍了,有的覺得這是強行用原生家庭問題對麥琳進行洗白,還有的則覺得這種信息早點放出來會讓她少挨很多罵。

凌霄分析,“從完整的節目構思來講,如果提前把這個信息放出來,而不是等最後一期的話,它的衝擊力可能就沒那么強了。”

Max也覺得,負面輿論處於高點時,放出這種信息也可能是雪上加霜的操作。但節目組應該主動做些什么,不能爲了所謂的節目效果而放任輿論發酵。

03“話題”出圈,收益幾何?

爭議話題已成爲綜藝市場的突圍利器,但這種熱鬧究竟是行業低谷期的救命稻草,還是消耗內容生命力的“虛假繁榮”?

對於單一節目來說,話題熱度的確有機會轉化爲正片播放量。

《乘風2025》开播時李晟以“00後的小燕子”爲噱頭成爲高人氣選手,而後又有陳德容、房琪等爭議選手吸睛。

從最初公布嘉賓名單時被吐槽越來越“水”,到如今正片的站內播放量不輸於前幾季,各種正負面話題的引流效果可見一斑。

不過,“話題綜藝”也會形成討論度與播放指數“倒掛”的現象。

據Vlinkage的數據統計,《花兒與少年第六季》《再見愛人第四季》都掀起了現象級話題討論,說是去年最熱門的兩檔綜藝也不爲過,但它們的網播指數在年度綜藝榜單裏僅分別排在第27和28名。

Max認爲,“當爭議話題完全蓋過節目本身的內容,不僅無法吸引網友觀看正片,可能還會勸退原本追綜的觀衆,這也是‘黑紅’路线的弊端。”

《乘風2025》的公演舞台再用心,現在也不如選人那幾分鐘精彩;《小小的勇氣》原本是做公益的節目,結果社媒上都在討論趙露思的發言;而《無限超越班第三季》或許也會延續系列IP的傳統,關於表演的內容無人在意,嘉賓又出什么幺蛾子才是看點。

“如果受衆關注的內容與節目立意完全相悖,那無論如何也不能說這檔綜藝是成功的。”

“黑紅”看似也是紅,但綜藝業內對此認可度有限。

凌霄表示,“只會炒作‘黑紅’話題的團隊口碑普遍不太好,創新能力也有限,業內合作會多一層顧慮。有些節目‘黑紅’到被管制後,幕後團隊也要擔責。”

把正面話題做出花樣來,才更加能證明綜藝人的水平。

他透露,“《花兒與少年·絲路季》就是嘉賓間氛圍好到出圈的正面案例,節目制作方因此也獲得了更多的項目資源。”

衆所周知,綜藝行業正處於瓶頸期。

如凌霄所言,“前些年行業太卷了導致各個類型的綜藝都很充足,如今要在節目形式上進行創新是很困難的事情。因此部分制作方對流量的追求也可以理解,只是觀衆會越來越感到審美疲勞。”

Max深感綜藝市場的慘淡,他認爲現階段“活着最重要”。

凌霄也表示,“對於行業來說,能招到商的就是好綜藝了。”

(文中受訪者均爲化名)



標題:“浪姐”陳德容房琪翻車、“無限超越班”讓王星演綁架,綜藝靠爭議話題帶飛?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1222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