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伴隨AI能力普惠化,醫院信息化廠商值得關注
中信證券對AI醫療公司應用落地、商業化進展進行梳理。應用形態方面,目前以醫生Copilot爲主,科室級、全院級智能體有望形成;空間展望方面,AI應用將成爲G&B端信息化建設增量,C端長期空間近千億元;競爭格局方面,短中期,核心關注能夠獲取醫院數據實現AI模型能力提升的廠商,長期來看,伴隨AI能力普惠化,醫院信息化廠商也值得關注。
▍模型能力:稀缺的高等級醫院真實診療數據是模型能力提升的核心支撐。
目前,國內發布的醫療垂類大模型數量已超50個,主要基於臨牀指南、專家共識、學術文獻等公开數據集訓練得來,結合高等級醫院真實診療數據是醫療垂類大模型能力提升的關鍵。從海外來看,Tempus AI憑借龐大的高質量臨牀及檢測結果數據支持垂類AI診斷模型开發。從國內來看,以訊飛醫療爲例,積累了億級權威精品醫學知識庫、億級高質量脫敏診療數據,結合醫療專業知識增強、專家反饋強化學習等技術,實現幻覺問題的大幅降低。中信證券預計,院內數據流通將爲醫療垂類大模型能力提升提供基礎,部分地方已开始嘗試,如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啓動院內專科數據掛牌交易的探索。
▍應用形態:以醫生Copilot爲主,科室級、全院級智能體有望形成。
G端,智醫助理作爲基層AI輔助診斷應用已在安徽、江西全省範圍推廣,爲全科醫生提供AI能力支持;2024年訊飛醫療累計提供超8.77億次AI輔診建議,規範病歷3.4億份。B端,院內應用主要體現爲病歷生成、病歷質控、就醫咨詢、語音查房,全新形態的科室級、全院級智能體正在形成;如根據其官方微信公衆號,創業慧康打造的關鍵患者精准追蹤系統,對門診、住院患者病歷、檢驗檢查結果進行追蹤,精准篩選需復診患者,在浙大二院試點中,一周內助力肝膽外科找出118例關鍵患者、成功召回60例,預計2025年浙大二院將在10個專科部署該系統。C端,圍繞着慢病管理、健康管理需求,患者個人付費的模式正在逐步跑通。
▍空間展望:AI應用將成爲G&B端建設增量,C端長期空間近千億元。
目前,AI醫療公司AI商業化收入分爲兩部分,一部分爲傳統AI收入,如CDSS、病歷質控、影像輔助診斷;另一部分爲AI大模型收入,如基於生成式AI的病歷生成、患者追蹤系統。在政策、需求多方面支撐下,AI醫療公司訂單、收入體量具備爆發屬性。參考國家衛健委、國家統計局、採招網數據,中信證券測算,2025-29年G端大模型診療智能化項目合計市場空間47億元,由財政資金支持;2025-29年B端合計市場空間142億元,AI應用有望成爲醫院IT建設的增量,資金來源不局限於醫院IT預算,也涉及科研預算、財政補貼等;C端AI慢病管理/健康管理、診後管理兩大市場年理論市場空間有望達到722億元。
▍競爭格局:短中期關注數據-模型閉環鏈路,長期關注客戶卡位。
AI醫療行業處在跑馬圈地階段。短中期來看,中信證券建議核心關注能夠獲取醫院診療數據實現AI模型能力提升的廠商;近期,一些公司如訊飛醫療、潤達醫療與高等級醫院聯合發布專病AI模型,中信證券認爲有望在稀缺數據獲取上取得進展;此外,華爲成立醫療衛生軍團,“昇騰+DeepSeek智慧醫療應用一體化解決方案”成爲AI醫療公司實現軟件銷售的重要載體。長期來看,伴隨AI模型本身的格局走向集中,AI能力普惠化的背景下,在醫院客戶中存在信息化卡位將是參與AI醫療市場的重要前提,如醫院電子病歷、HIS供應商也值得關注。
▍風險因素:
AI核心技術發展不及預期;AI被不當使用造成嚴重社會影響;AI應用拓展不及預期;信息安全風險;行業競爭加劇。
▍投資策略:
短中期來看,中信證券建議核心關注能夠獲取醫院診療數據實現AI模型能力提升的廠商;長期來看,伴隨AI能力普惠化,在醫院客戶中存在信息化卡位的廠商也值得關注;C端AI慢病管理/健康管理、診後管理年理論市場空間近千億元,互聯網醫療公司有望在應用模式探索上取得積極進展。
注: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5年3月26日發布的《計算機行業智能體系列報告8—AI醫療:一張表看產業進展》報告,分析師:楊澤原S1010517080002;陳竹S1010516100003;丁奇S1010519120003;宋碩S1010520120001;潘儒琛S1010520110001
標題:中信證券:伴隨AI能力普惠化,醫院信息化廠商值得關注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5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