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憶東:四季度,人民幣有望重新走入升值的趨勢軌道,10年期美債收益率回落趨勢確定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研究院副院長張憶東,在一場线上交流中,就海外因素對中國的影響,以及中國A股與港股市場下半年展望等話題,做出了觀點分享。
投資報梳理了張憶東的發言,他表示,站在當前時點,對於全球經濟而言,低速增長是一個共識的主线。
但對於中美兩國來說,兩國所處的周期位置不同——
美國經濟處於自身從高位开始回落的階段,而中國經濟當前正低位企穩、溫和復蘇。
在低速增長的背景下,美國經濟下行的趨勢是比較確定的,而美國當前長端利率所反映的預期是較爲樂觀的,十年期美債收益率依然停留在3.7%、3.8%的水平。
張憶東表示,現在美國長短端利率的倒掛幾乎到了歷史的極值,隨着美國經濟下行,美債的長端利率也將隨之回落。
到今年四季度,美債的十年期收益率有可能回到3.5%以下。
因此從海外配置角度,美債是當前較好的資產配置方向。
而從股票角度,美股在結構性的科技牛市中已經漲了近一年,等到四季度美股有相對充分的調整後,再去投資美股中具有全球代表性的科技公司爲時不晚。
就中國資本市場而言,A股具備港股所沒有的三大優勢,即流動性優勢、長期信仰優勢以及確定性優勢,這也是A股相較港股估值存在溢價的原因。
對於港股來說,值得關注的是其中深度價值的、具備高股息率的、能夠持續爲投資人帶來分紅價值的行業龍頭優質企業。
但港股目前仍處於減量博弈的"缺水"狀態,即使投資港股價值股,也不宜做波段操作。
張憶東表示,更好的方式,是在港股的這些價值股中做類債券投資,"躺平"等水來。
1.對於港股而言,只能立足於安全邊際,不要輕易在港股瞎折騰、做波段。
它雖然到底部了,港股肯定是底部區域了,但是它就像一個沼澤一樣,其實並不深,但是你左一腳右一腳瞎折騰,就容易越陷越深。
對沼澤而言就應該是躺平,等待水來,把沼澤變成小河,這個時候就水漲船高。
2.我認爲,至少我們跟日本的90年代是不一樣的。
日本,因爲資產泡沫破滅以後,它的家庭資產負債表是崩塌,不是改善。
而我們現在其實是大家居安思危,把資產負債表改善了,這樣帶來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每個家庭抵抗未來風險的能力是更強的。
3.美國經濟周期性的下行,會在今年四季度發生,整個貨幣政策的緊縮,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而中國,我們的內生式增長動能加上政策——我們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像春雨潤物一樣積累——這些使得我們的趨勢到四季度會更加明朗化。
從而我們認爲,四季度,人民幣有望重新走入升值的趨勢、軌道。
甚至年內升到7以內,我認爲這完全是可以期待的。
全球經濟低速增長是共識,
中美處在周期的不同位置
問:展望2023年下半年全球經濟,您認爲全球經濟下半年將整體作何走勢?如果要總結的話,下半年全球經濟的主題是什么?
張憶東:低速增長是一個共識的主线。
只是說,低速增長的方向不一樣。
中國的經濟是在低位企穩,溫和復蘇,
而美國經濟是在自身的相對高位开始回落,跟自己相比同樣是一個相對低速的狀態,但是方向是不一樣的。
在這樣一個低速增長的背景下,我們先看海外。
海外伴隨着三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個方面,通脹可能會回落,特別是美國。
在今年的四季度,隨着超額儲蓄的耗盡,居民的消費开始趨弱。
佔美國GDP 70%的居民部門消費減弱了以後,它會拖累美國經濟階段性的周期性走弱。
它帶來了什么呢?
今年上半年以及去年的這種高通脹,可能會稍稍地喘口氣。
我們認爲,通脹在下半年會下台階,特別是在四季度的時候,可能美國的CPI回到3%左右。
但是,它離美聯儲對於通脹的目標——核心通脹2%,還有點距離。
因此我們認爲,整體通脹的降速並不足以使得美聯儲开始停下腳步,开始放松。
因爲,核心通脹還是相對比整體通脹更有韌性。
所以,美國的需求韌性加上核心通脹的高粘性,使得美國今年年內想要降息是比較難的。
我們講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會引發通脹回落。
第二個問題,我們認爲,美國在今年下半年,雖然低增長,但是它的高利率還要維持一段時間。
雖然這個高利率不是說再繼續加息,而是說,只要不降息,那么高利率就會持續。
它對於美國經濟就會形成一個持續的緊縮壓力。
第三個問題,今年年底的風險溢價,跟現在是不一樣的。
現在,海外的風險溢價都是在一個相對的低位,特別是美國。
美國資本市場的風險溢價是在歷史的低位。
因爲他們現在一切都很美好,無論是對經濟軟着陸的樂觀預期,還是對於通脹的回落、美聯儲的放松以及新的科技革命,一切美好的預期都隱含在裏邊了。
但是四季度,它的經濟更加明顯的降速,那么那個時候,市場的預期可能就會相對更加有分歧,至少沒有現在那么樂觀。
所以我們認爲,可能在四季度,大家對於2024年的預期就會變得比現在更加悲觀一些。
這是對於美國。
對於中國,我們覺得有點反過來。
我們是在低位企穩,到了四季度,我們會迎來新的庫存周期的起點。
對於2024年,反而大家比現在要更加樂觀一些。
個體的理性引發群體的非理性,
下半年人民幣匯率將會企穩
問:您如何看待目前人民幣匯率出現的一定程度貶值?
張憶東:我們在想,其實匯率從2015年811匯改之後,整體是雙邊波動,它不是一個單邊的趨勢。
雙邊波動的合理區間,我們認爲現在依然沒有被打破,依然是在一個合理區間裏邊的一些波折。
它並不代表着系統性風險,而是一個合理的波動。
今年上半年,我們的經濟還是有壓力的。
特別是在春節之後,疫情過去三年所帶來的疤痕效應還是比較明顯,以至於無論是居民部門還是企業部門,都是居安思危來去調節自己的資產負債表。
但是恰恰,有的時候個體的理性會引發階段性群體的非理性。
比如說每一個個人,他覺得未來看不清,所以他就會提前還房貸。
這個事情對於一個家庭、個人來說是合理的,經過努力,他把自身的資產負債表改善了。
然而,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的話,對於整體而言,就形成階段性地資產負債表的一定收縮。
所以,我們不要把短期的問題長期化,也不要把長期的問題短期化。
現在,有些人,可能看不清楚中國現在階段性的問題。
他就簡單粗暴地把中國跟歷史上的某些國家進行類比,覺得中國必然會如何。
我並不贊成這種看法。
我反而認爲,至少我們跟日本的90年代是不一樣的。
日本,因爲資產泡沫破滅以後,它的家庭資產負債表是崩塌,不是改善。
而我們現在其實是大家居安思維,把資產負債表改善了,這樣帶來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每個家庭抵抗未來風險的能力是更強的。
經過了防御性的需求釋放,我們調整或者改善了資產負債表以後,生活總要繼續的。
衣食住行,該做的消費行爲還是會去做的。
於是6月下旬开始,無論是從高頻的出行數據,還是說一些消費的數據中,我們都看到了一些正面的力量。
也就是說,現在我們回頭來看,可能今年2月之後,到6月初,那是中國經濟體感最差的時候。
因爲每個人都是防御需求的釋放,
那個時候就會彼此有一種羊群效應一樣,你看我我看你,大家好像都在收縮,於是都比較悲觀。
而這種情緒導致中國資產的風險溢價居於歷史高位。
從全球的角度來說,和其他國家相比,也是處於高位的。
下半年,我們認爲,人民幣將會企穩。
合理區間的這個下軌7.3,就形成了人民幣貶值的底部。
第二點,隨着中國內生式增長動能的修復,再疊加一些結構性的提升,比如圍繞高技術產業發展,還有一些支撐消費的政策出現,我們認爲,
下半年中國經濟相對於歐美經濟,它的優勢會更加清晰一些。
跟上半年不一樣,上半年美國經濟表現得比較有韌性,而中美經濟之間又有一個短周期的錯位,
美國的疤痕效應前兩年已經出現了,而我們疫情之後的疤痕效應在今年發生。
但是到了今年下半年,特別到了今年四季度,美國經濟周期性的下行,會在今年四季度發生。
整個貨幣政策的緊縮,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它的事後反映在今年四季度也會發生。
而中國,我們的內生式增長動能加上政策——我們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像春雨潤物一樣積累——這些使得我們的趨勢到四季度會更加明朗化。
從而使得,中國跟海外,它的經濟相對的動能發生了變化。
從而我們認爲,四季度,人民幣有望重新走入升值的趨勢、軌道。
甚至年內升到7以內,我認爲這完全是可以期待的。
人民幣的階段性貶值,
有利於出口的競爭力
問:下半年,您認爲全球經濟的運行情況將如何傳導和影響中國的宏觀經濟?
張憶東:其實中國的匯率保持在合理波動區間的下軌,也就是階段性的貶值,是有利於我國出口的競爭力的。
這使得,在過去的幾個季度,美國經濟其實已經在回落,但我們的出口是非常有韌性的。
特別是在我們的優勢制造業領域,明顯是超預期的。
也就是說,在全球經濟下行的過程中間,我們不要妄自菲薄,也不用過度悲觀。
除非美國經濟大蕭條、大衰退,是個超預期的硬着陸,
如果它只是一個周期性的下行,而不是顯著失速,那么還是要相信中國出口產業鏈的全球競爭力的,這是一點。
第二點,從節奏上來看,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對於咱們出口的挑战,會比今年要更大一點。
如此就會使得,對於中國而言,我們要積極地提高效率、產業升級,從而才能保持我們的出口競爭力。
還有一點就是,要進一步地注重內需,要雙循環驅動。
特別是我們長期必須要去投的地方,那些战略性的方向,硬科技以及先進制造的領域,我們是對政策抱有期待的。
A股具有港股缺少的三大優勢
問:具體到A股市場和港股,海外映射和傳導作用下,您分別更看好哪些方向?
張憶東:很明顯,我是非常看好A股市場。
對於A股而言,它是中國本土資金主導的本土市場。
這些投資者對於中國的未來也是充滿期待。
相比而言,A股比較離岸市場,它有更高的流動性溢價,因爲它個股流動性更好,以及有更好的長期信仰。
長期信仰很重要,在大國博弈的時代,在地緣政治日益復雜多變的時代,
在外部環境可能隨時風高浪急、驚濤駭浪、要接受挑战的這樣一個階段,A股市場它具有一個確定性的溢價。
結合流動性溢價、長期的信仰溢價,以及確定性溢價,我們認爲,战略上配置A股會更加有優勢一些。
這是A股相對於港股。
港股仍然缺乏估值的錨
港股,可以說,2021年以後它就是一個受到地緣政治風險長期壓制的離岸市場。
雖然它比A股便宜,但是相比於A股的三大優勢,它有所折價也正常。
而且現在關鍵是,港股估值體系的重構沒有結束,它缺少了估值的錨。
比如說,以前互聯網作爲估值的錨,
其他的公司,比如紡織服裝、食品飲料,或者金融,它會以互聯網巨頭作爲一個參照。
但是現在,整個互聯網,它的估值體系崩塌之後的重建,還沒有成型,還是不確定。
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傾向於,從中短期投資來看,A股的性價比會更好一些。
第二點,我們要考慮,從行業分布的格局來看,A股隨着科創板、北交所的成立,這幾年A股的科創屬性越來越強。
無論是"新半軍",還是今年提的兩條主线,特別是AI這條主线。
A股,可以說它的科技成長屬性對中國這些產業的代表性非常強。
而港股就越來越價值化。
價值化,偏傳統行業,無論是金融、地產、周期、消費,還是互聯網。
互聯網,在過去十幾年的移動互聯網浪潮中,它是新經濟,但是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基本結束了。
面對AI這種新的科技浪潮,港股比較尷尬,它沒有太多的標的。
所以從投資選擇上面,港股更適合類債券配置,也就是說,它有不少deep value、股息率比較高的這種央國企。
如果長期配置的話,這類資產,其實比很多的信用債,甚至比很多的可轉債,性價比更舒服。
但是問題在於,A股總體來說有流動性溢價。
大的格局,A股往往是存量博弈,是個平衡市。
而對於港股而言,它還是在一個估值體系重構的過程中間,外資還是在離开這樣一個市場,它是個減量博弈。
所以就使得,A股做波段操作,做成長股投資,勝率會比港股要大得多。
但是港股的特徵是什么呢?
股息率要更高,所以它是個類債券配置。
就是說,躺平了,等待着全球大放水,那么它才有可能水漲船高。
而現在港股就缺水,就是缺資金,是一個減量市場。
所以對於港股而言,只能立足於安全邊際,不要輕易去在港股瞎折騰、做波段。
否則,它雖然到底部了,港股肯定是底部區域了,但是就像一個沼澤一樣,它其實並不深,但是你左一腳右一腳瞎折騰,就容易越陷越深。
對沼澤而言就應該是躺平,等待水來,把沼澤變成小河,這個時候就水漲船高。
所以,投資策略上的建議,對於A股,我們還是要去珍惜A股的結構性行情。
特別對於國家政策扶持的方向,這是我們在A股做投資的一個战略方向。
其次,在战略方向裏,我們去尋找細分領域景氣度改善,或者景氣度從低位困境反轉的這些方向。
那么就帶來了進一步估值提升的彈性和業績改善的可能性,屬於戴維斯雙擊了。
無論是去年的新能源,還是說今年的AI,在某種程度上,它的战略方向都是明確的。
不是所有央國企,都叫中特估
另外一個方向,中國也進入到了一個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高質量、低利率、低通脹的新階段。
這個階段,傳統產業的增速,系統性地進入到一個低位徘徊階段。
所以對傳統行業裏邊,最需要珍惜的機會就是高股息,能夠持續分紅,而不是持續圈錢,能夠持續給投資者回報的一些傳統行業的龍頭公司。
他們叫做贏家通喫,勝者爲王,強者恆強。
他們受益於行業結構的改善,受益於市場自然的出清。
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階段,他們也不再亂投資,而是考慮提高效率,提高整個企業的運營能力。
這樣的一條线就是中特估的核心。
也就是說,能夠持續給投資者回報,無論是通過增持、回購還是分紅,能夠持續給予投資者回報的這些優質的傳統行業龍頭,才真地值得叫做中特估。
不是所有國央企都能夠叫中特估。
這個是對於A股。
對於港股,也更簡單一點。
港股現在是在底部了,就找那些能夠持續分紅、並且持續高股息的深度價值的股票买入,把它當做債,放在那兒等待水來。
等水來的時候,市場會有些後知後覺的資金來买這些公司,那個時候你才能賣得掉。
否則的話,港股你买進去,它的成交特別幹枯,很難做波段。
我們就老老實實地立足於以長打短,以慢打快,對這些具備安全邊際、死不了的國央企龍頭來進行類債券布局。
標題:張憶東:四季度,人民幣有望重新走入升值的趨勢軌道,10年期美債收益率回落趨勢確定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2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