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新能源車和儲能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鋰電行業曾備受資本追捧,但前幾年在行業大幅擴張產能的背景下,鋰電產業鏈自2022年進入產能過剩,隨後動力電池和材料價格下降,鋰電中上遊廠商的利潤也因此受到擠壓。

如今幾年過去,行業供需形勢何時扭轉依然備受市場關注。

近期,又有鋰電池制造商衝擊港股IPO。

格隆匯獲悉,近期,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正力新能”)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香港主板IPO上市,中金公司、招銀國際爲其聯席保薦人。據悉,正力新能曾在2024年7月遞表港交所。

正力新能是一家鋰離子電池制造商,由曹德旺胞妹曹芳擔任董事長。2024年前8個月,按動力電池裝機量來算,正力新能在我國動力電池市場排名第九,但公司仍處於虧損之中。

如今鋰電池行業的現狀如何?不妨通過正力新能來一探究竟。


01

曹德旺入股,江蘇常熟跑出一家動力電池IPO

正力新能成立於2019年,總部位於江蘇常熟,由曹芳、陳繼程、江蘇塔菲爾共同創立。公司核心管理層在汽車零部件行業擁有豐富的經驗,並根據對汽車行業的洞見,進入動力電池領域。

公司董事長曹芳今年66歲,她曾擔任A+H上市公司福耀玻璃的銷售部經理、董事及副總經理。2013年3月曹芳創辦新中源創投,從事風險投資業務。

2016年8月,曹芳與陳繼程共同創辦正力投資,從事電動汽車核心部件領域的投資。曹芳還在2017年6月獲得北京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正力新能成立後,曹芳擔任董事長至今。

正力新能的總經理陳繼程今年53歲,擁有香港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他曾在福耀玻璃任職多年。招股書顯示,陳繼程2003年10月加入福耀玻璃,曾擔任福耀玻璃執行董事、副總經理。

公司成立以來經歷了幾輪融資。2022年獲得了來自海松資本、南京江寧、東南新能等機構的投資,2024年7月又以現金認繳新增注冊資本的方式完成了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新中源創投、東南投控、蘇創能源投資等,投後估值約182億元。

股權結構方面,本次發行前,由曹芳、陳繼程領導的管理層股東與財務投資者一致行動,合共控制約64.60%的投票權。此外,由曹芳的胞兄曹德旺全資擁有的福建耀華也持有正力新能2.52%股份。


02

超8成營收來自動力電池業務,一汽紅旗、廣汽傳祺均爲客戶

正力新能專注於銷售用於電動汽車的電池產品,並提供電芯、模塊、電池包、電池簇、電池管理系統的一體化方案,致力於拓展電化學產品在陸海空互聯下的大規模應用。

公司的產品及技術,圖片來源於招股書

公司從2016年开始生產及銷售電池產品,並在2022年7月开始經營磷酸鐵鋰電池業務。其車用動力電池可覆蓋純電動汽車(B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增程序電動汽車(EREV)及混合動力汽車(HEV)等多動力類型汽車電池,兼顧轎車、SUV、MPV等多用途汽車的需求。

具體來看,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1-8月(簡稱“報告期”),動力電池業務爲正力新能貢獻了80%以上的收入,佔比較大。

按產品類型劃分的收入明細,圖片來源:招股書

其中,正力新能應用於純電動汽車(BEV)的產品營收佔比有所下降,但仍在56%以上;應用於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的產品2024年前8個月營收佔比提升至33.2%。

純電動汽車過去通常採用鎳鈷錳酸鋰(NCM)材料,而近年來,磷酸鐵鋰(LFP)材料因其安全性能和成本效益而在純電動汽車中越來越受歡迎,公司來自磷酸鐵鋰產品的收入佔比也從2022年的14.8%大幅提升至2024年前8個月的57.9%。

公司的儲能系統和船舶動力電池產品主要爲磷酸鐵鋰電池產品,航空電池產品主要爲高鎳半固態鋰離子電池產品,不過報告期內儲能產品及其他產品營收佔比相對較低。

正力新能的的動力電池客戶包括大型央國企、造車新勢力及跨國領先整車企業,其電池產品應用於一汽紅旗、廣汽傳祺、零跑汽車、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等企業核心車型

報告期內,公司來自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佔各期間總收入的89.1%、90.4%、77.8%及86.7%,佔比較大,可見其較爲依賴五大客戶。


03

不到四年累計虧損超28億元,市佔率低於寧德時代、比亞迪

作爲電動汽車的電池產品供應商,正力新能的業績受電動汽車行業景氣度影響。

近年來,電動汽車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2019年至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市場滲透率從4.8%增至22.1%,預計2028年將達到61.8%;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領先全球,2023年我國電動汽車滲透率已達到34.4%,預計2028年將進一步增至85%。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3年我國電動汽車銷量爲1040萬輛,預計2028年將達到2850萬輛,復合年增長率爲22.4%;2023年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爲389GWh,預計2028年將達到1943.3GWh,復合年增長率爲37.9%。

圖片來源於招股書

近幾年,在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提升的背景下,正力新能的營收呈增長趨勢,但仍未走出虧損泥潭,而前期大量的研發投入是公司業績虧損的重要原因

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1-8月,正力新能的營業收入分別約14.99億元、32.90億元、41.62億元及28.58億元,同期分別虧損4.02億元、17.20億元、5.90億元及1億元,不到四年累計虧損超28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开支分別爲2.21億元、3.29億元、4.24億元、3.61億元,研發开支佔總收入的比例均在10%及以上。同時,公司在擴大產能等方面也需要花不少錢。

這與動力電池行業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的特性有關。動力電池企業通常需要在業務運營初期對產能和產品研發進行大量前期投資,但這種投資可能要到生產設施建成並形成一定規模後才能產生實質性回報,而這可能要相當長的時間。

報告期內,正力新能的毛利率分別爲2.0%、-8.8%、1.5%及12.4%,其中2022年毛利率下降主要由於客戶X事件而停止向客戶X交付用於BEV的三元電池產品,導致公司三元電池的銷售收入減少,並發生重大存貨減值虧損。

此外,報告期內,正力新能的原材料成本分別佔收入的64%以上,佔比較大,公司的毛利率和經營業績還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2年動力電池的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後來隨着鋰礦產資源進一步开採及提煉工藝提升,鋰相關原材料的供應量增加,2023年原材料價格又降了。

公司所處的動力電池行業競爭激烈,且大量市場份額被頭部企業佔據。2024年前8個月,按裝機量計算,中國十大動力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欣旺達、蜂巢能源、瑞浦蘭鈞、正力新能、愛爾集新能源)佔總裝機量的96.9%。

其中,2024年前8個月,正力新能以1.7%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動力電池生產商中排名第9,公司的市場份額與寧德時代、比亞迪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圖片來源於招股書

本次IPO,正力新能擬募集資金用於產能擴張及建設智能制造設施及柔性生產线;用於各項研發活動;以及用於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撥資。



標題:正力新能赴港上市,爲鋰離子電池制造商,不到四年虧損超28億元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9477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