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李小狼/文)八個字形容《哪吒之魔童鬧海》現狀——勢如破竹,恐怖如斯。

上映首日晚,豆瓣8.5开分,一天後漲到8.6分。4天拿下23億,平台給出的票房預測已膨脹到驚人的67億,目前中國影史最高票房爲57.75億。

毫無懸念,這是《哪吒2》大獲全勝的春節檔。

從穩了、爆了到破紀錄了,《哪吒2》都做對了些什么?

(以下內容有劇透)

01 強劇本

從商業邏輯看,《哪吒2》的劇本很強。

這不僅體現在它有所謂反建制的主題表達,更在於它講了一個流暢的故事,後者或許才是國產電影更加缺乏的。

在這個故事裏,有滿足檔期需求的喜劇元素,有經得起推敲的情節,還有多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電影以哪吒敖丙參加仙界考核开篇,三場考試,三個妖怪,從場面到情緒,層層遞進

第一個妖怪土撥鼠,負責輕松开場,穿插大量喜劇元素與高娛樂性的動作場面,用毫無負擔的情節將剛進電影院的觀衆帶入沉浸狀態。

第二個妖怪申正道,开始切入主題——一群被統治階層貼着下等標籤的妖怪,他們認可規則,不求反抗,只求得道成仙,苦心修煉,謙虛上進,對規則制定者禮貌尊重,但仍要被趕盡殺絕。

此處劇情承上啓下,既呼應了前面揭露的申公豹的經歷,又絲滑將故事帶入下一個階段——人妖本來和諧的同盟被仙界無情摧毀。盡管情節开始變得嚴肅,但同樣不乏喜劇元素與精彩的動作戲。

展开全文

第三個妖怪石磯娘娘,打鬥場面被縮減,直接上情緒,快速將故事推向高潮。

故事進入高潮後,《哪吒2》還安排了一層反轉——此前以偉光正形象出現的無量仙翁,才是反派。

當畫面停在申公豹憤怒的面部特寫時,有觀影經驗的觀衆很快能猜到反轉。但相較於一條路走到黑,這樣的反轉仍能提供一定的觀影樂趣

《哪吒2》的強劇本還體現在其劇情的主題的良好結合

开篇是定調——獲得新肉身的哪吒參加仙界考試,但被要求掩蓋魔氣。這本質是統治階層對哪吒自我身份的一種剝奪,即便他成爲神仙,那也不是真正的哪吒。

在與他人打鬥的過程中,哪吒的蓮藕肉身多次處於撕裂邊緣。直到電影結尾,師傅說:“哪吒的肉身完成了。”

這個肉身,不是父母賦予他的,也不是師傅賜予他的,更不是仙界頒發給他的,而是他自己通過三昧真火完成的。哪吒真正成爲了自己。

從“是神是魔由我決定”到“是魔那又如何”,這種自我身份的認同,既是對前作主題的繼承,又暗示了更強的主體性。能夠在繼承中完成升級,對於國產系列第二部來說,尤爲難得。

無論是哪吒的成長,或是申公豹與龍族的經歷,都指向同個主題,即個體與體制的關系。三人皆從接受、妥協到反抗,題眼最終由主角哪吒喊出。盡管金句加的有點多,但這不再只是喊口號,而是通過情節和人物塑造,一步步鋪墊的爆發。

當然,《哪吒2》劇本也有不少缺點。

如過多的喜劇元素和打鬥場面拖慢了節奏,電影時長144分鐘,絕對還能更緊湊。屎尿屁笑點太泛濫,踩鶴同裙子、對石磯娘娘的塑造等情節會讓一些觀衆感到不適。

哪吒因誤會把敖丙父親打進煉丹爐,得知真相後,對哪吒敖丙心理轉變與情緒的描寫太匆忙,兩人很快很絲滑地就接受了一切。

實際上,《哪吒2》從劇情到主題都算不上新鮮,但勝在商業性和完成度高。在IP的觀衆基礎和口碑加持下,橫掃春節檔是情理之中。

02 當下性

圍繞《魔童》系列的最大爭議,是主創對哪吒這一形象的新編。

“哪吒”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極具反叛精神的角色,尤其“剔骨還父、削肉還母”的傳說,讓哪吒成爲了旗幟鮮明的反抗父權的符號。

有一流傳甚廣但難以考證來源的互聯網金句——“哪吒自刎是整個中國文學史上尺度最大的表達,東亞小孩的一生一直重復哪吒自刎那一幕”。這句話的傳播力度側面證明觀衆對於這個哪吒形象的認可。

《魔童》系列反其道而行之,走父慈子孝路线。第一部中,哪吒反抗的不是爹,而是命運。第二部中,哪吒反抗的是規則。

電影中,仙界是統治階層,是規則制定者,是體制本身。任何人妖魔想要被認可,只能成仙,而成仙途徑又被仙界牢牢把控着。

在神話系統中,人妖仙魔不相容,是種族矛盾。但《哪吒2》中,這種等級規則與考試制度的設定,暗含了某種階級敘事——成仙相當於階級躍升,這個躍升通道不僅狹窄,而且並不公平。

在第二部中,戲份變多的申公豹成爲最出彩的配角之一。他的經歷被很多觀衆稱爲“仙界的小鎮做題家”——出身不好,努力考仙,上岸後成爲替仙界特權階層幹髒活的妖。申公豹引發的共鳴也側面驗證了這種敘事的有效。

電影最後揭示,既有規則只是仙界爲維護自身統治地位而制定的,妥協也並不會換來更多的自由,哪吒申公豹和敖光都選擇了反抗。

略顯中二的金句台詞配合特效打鬥,哪吒集團取得階段性勝利。相較於通過自刎顯示反抗的決心,魔童哪吒的反抗顯然更陽光、更爽文。

這種改編或許難以讓每個人都滿意,但大概是非常具備當下性、適合春節檔、商業化更高的新編。

《哪吒2》中還增加了不少出彩的新角色。申公豹的東海龍王敖光雖是舊角,但人物背景或性格都做了更新。

如上文所述,申公豹是能夠引發普通人共鳴的小鎮做題家,申小豹是還在努力上岸的可愛小鎮做題家。

初現人形的敖光是慈愛又進步的父親,結尾放敖丙跟哪吒走,並說出了父輩經驗不一定對的金句。而且,他的建模還很帥。上映首日,敖光登上了多個熱搜,包括但不限於“敖光東海尤物”、“敖丙他爸好帥”。

西海龍王敖閏則是強大且不擇手段的利己主義者,建模也很好看。

從主角到配角,每個角色性格各異,且都不是簡單的臉譜工具人,有自己堅持的原則或大義。電影以哪吒爲核心的群像塑造得非常成功,既能讓每個觀衆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色,又提供了豐富的二創空間,還有利於系列發展和IP運營。

配角中,尤其申公豹和敖光讓人印象深刻。如何在不把主角寫崩的前提下,保證配角弧光,建議隔壁《封神2》前來學習。

豐富的人物群像、商業性完成度兼備的劇本、具有多義性的主題表達,角色、情節、情緒,《哪吒2》再次找到了觀衆的最大公約數

從《哪吒1》到《哪吒2》,似乎很容易總結出某種爆款公式,要輕松愉快、要有CP、要爽、要點燃情緒。但這些只是最表面的東西。

電影中有一段申正道稱贊哪吒打油詩的情節,哪吒被表揚後那短短幾秒的反應鏡頭,都經過了反復打磨。

喫驚、竊喜、想隱藏情緒,導演說:“像這樣幾種情緒摻雜在一起表演才會有層次感,但一开始動畫師可能理解得比較簡單片面,就只表現其中一種,我就自己表演了一段偷摸着高興然後有點不好意思的感覺,讓他們參照我的表演。”《哪吒2》裏百分之七十的內容,導演都表演過一次。

這種無法被爆款公式總結的東西,或許才是《哪吒2》能夠打動那么多觀衆的真正原因。



標題:4天票房23億、鎖定春節檔冠軍,《哪吒之魔童鬧海》做對了什么?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8937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