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演降薪,豎屏劇降溫,橫店下一個拐點在哪裏?
搜狐娛樂專稿(莊自修/文)
降薪的風,還是吹到了橫店。
前不久,橫店影視城演員工會的一則降薪通知引發熱議,其中顯示,橫店群演原先120元/8小時的費用,調整爲135元/10小時,折算下來,一小時少1.5元。
降薪幅度看似很小,但結合群演們本就不富裕的工資水平,對於他們來說,影響還是蠻大的。
不過,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則降薪通知背後的橫店現狀:大戲持續減少,豎屏劇降溫,寒冬仍在繼續。
降薪
聽到降薪消息的時候,群演徐元東正在劇組拍戲。
徐元東今年31歲,今年五六月份剛來到橫店,准備在這裏幹一番事業,沒想到先遭遇降薪。
“周圍人討論很激烈,有人吐槽,有人抱怨,有人喊着以後不幹了。”徐元東說。
同樣的反應,也出現在老橫漂、特約演員張小明和四十多歲群演劉洋伶周圍人身上,不過,也有一些群演持有無所謂和無奈的態度。
無所謂的點在於,很多來橫店當群演的人中,只有極少部分人把它當作一份謀生的工作,更多人是爲了體驗生活、見見明星、做自媒體,亦或是懷揣着一個明星夢。
“靠當群演發不了財,很多人都是來鬧着玩,他只要有戲拍,能夠去片場,就很高興。”張小明說。
不過,話雖這么說,只要待在橫店,衣食住行都要錢,降薪對群演來說,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影響。讓大家無奈的是,這並不是可以商量和改變的事,只能被動接受。
事實上,在降薪之前,群演們的生活已經很不容易。
徐元東透露,剛來橫店時積極性很高,一個月只休息了幾天。最累的一次,他每天早上四五點到劇組化妝开工,幹到晚上八九點才收工,還有一次連軸拍了42小時,中間只休息了一兩個小時,即便如此,滿打滿算下來,一個月也才掙了4000多。
高強度的工作,加上七月拍戲時不小心中暑到昏迷的程度,之後徐元東不敢再那么密集接戲,工資銳減,一個月到手只有一兩千,混個溫飽。
“在橫店,大部分人一個月只有2000多塊,想一個月幹到4000多,全靠熬夜或長時間出工拍戲才能達到。”
徐元東說,“這次降薪幅度不大,但一小時少一塊多,一天少一二十塊,一個月下來小一千沒了,讓靠這個生活的群演更難了。”
劉洋伶就透露,自己曾看到橫店好多人住在橋洞下,房子租不起,飯也喫不起,每天就在各大劇組或劇組駐扎的酒店尋摸,看有沒有劇組剩下的物資拿一些填飽肚子。
不過對於降薪,徐元東和老橫漂張小明也都能理解,因爲大家都能感受到,目前橫店戲約變少,確實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今年戲約明顯比去年少,去年每天都有好幾個電話問我有沒有時間,今年有時候休息好幾天,都沒有人聯系我。”張小明說。
劉洋伶去年春節後來到橫店,她透露去年最熱鬧的時候,感覺朋友圈裏認識的導演、演員朋友們很多人都在發开機照,“當然,大部分都是短劇劇組。”今年這種情況少了很多。
“現在群演太多了,有的群演一周三五天都在休息,有的甚至十幾天都出不了一天工,都在闲置,搞得大家報戲都很卷,有時候招二三十個群演,一百多人報。”
徐元東說,“這時候宣布降薪,可能也是想通過這種方式篩掉一些人吧。”
降溫又降級
張小明感覺,不管是去年的“熱”,還是今年的“冷”,主要還是因爲豎屏短劇引起的。
張小明說,前年开始,橫店湧入了不少拍攝短劇的人,去年更多,橫店一度被稱爲“豎店”,3月份的時候,由於劇組增多,群演不夠用,橫店演員工會還曾漲過一次薪。
公告顯示:群演由原來的10小時以內120元/人一天,超過10小時,12元/小時,改爲8小時以內120元/人一天,超過8小時,每小時增加15元。
如今降薪,則是因爲短劇“降溫”了。
“去年短劇受到追捧,很多公司盲目跟風拍,都在賭一個概率,拍十部,只要有一部火了他們就賺了。後來很多人發現根本不賺錢,就停下來了。”張小明說。
此外,短劇數量增多,優勝劣汰;短劇拍攝地點比較靈活,並非一定要在橫店;以及,短劇越來越規範化等原因,都一定程度讓短劇“降溫”了。
橫屏長劇數量持續遞減,進一步加劇了橫店的“冷”。
“如今很多群演和特約演員,都以拍攝短劇爲主,因爲大劇太少了,有的特約演員一個月也接不到一個橫屏長劇的特約,生活都有問題。”劉洋伶無奈地說。
對於橫店演員工會公告中提到的,“影視行業困難重重,各劇組普遍壓力大”的情況,幾位群演也深有體會。
張小明透露,他去年拍攝的一部戲,直到現在劇組都沒給他結账,而且大概率討不回了,制片人都聯系不上了。
(劉洋伶)
劉洋伶則透露,以前拍戲,有錢的劇組還會提供咖啡飲料,夏天特供綠豆湯,如今大部分劇組只有一桶礦泉水,晚上拍夜戲,給一桶方便面當宵夜,“服化道看着也沒有以前講究了”。
豎屏短劇雖然處於風口,但它之所以能夠受到市場的追捧,在於它投資小、周期短、回報率快等特點,所以從一开始,拍攝就處於非常卷的節奏,各項待遇更不能跟橫屏長劇相比。
徐元東透露,有的小劇組爲了开源節流,一口氣能拍一二十個小時,周期緊張,工作人員也非常疲憊。
“每天十多個小時,身體肯定受不了,就算有工出,也要選擇性的休息一下,這種情況下,就算是年輕群演也很難賺到很多錢,進一步導致不少人打了退堂鼓。”劉洋伶說。
拐點
不過,在這看似“遇冷”的時刻,也有人覓到了自己的機遇。
張小明觀察到,剛开始來橫店拍豎屏劇的人,大多都是一些短視頻平台的主播,他們拍慣了豎屏,拍起豎屏劇來得心應手,很快紅了一批人。緊接着一些橫屏劇導演入局,橫屏變豎屏,面臨諸多不適應,但當上手之後,則變得非常厲害,對作品的高要求,讓豎屏劇的審美走上精品化。
這期間,也讓一些年輕演員、特約或者群演抓住了機會。
“豎屏劇對演員要求沒有橫屏大劇那么嚴格,主要是形象好,所以一些長得好看,有靈氣,有天賦的新人演員很快就抓住了機會。”
張小明說,“好多特約演員拍慣了豎屏劇,還不愿意拍大劇了,大劇台詞少,三四場戲要拍兩三天,而豎屏劇節奏快、台詞量大,拍攝時間集中,一天有時候要拍十幾場戲,對新人演員來說是個很好的鍛煉機會,進步快,也能學到不少東西。”
所以不管是漲薪,還是降薪,心中有夢的人,總能逆境中找到方向。
張小明直言,在橫店做群演的人,大多數人是帶着刮彩票一樣的心情來到橫店,期待有一日成爲大明星,雖然這只有很小的概率,但依然吸引着無數人前赴後繼。
徐元東就是曾經“做夢”的一員。
(徐元東)
徐元東透露自己之前在老家做點小生意,一开始來橫店,想着體驗體驗生活,拍點自己的群演生活,然後走自媒體帶貨路线。但當了群演之後才發現,很多劇組都要求籤保密協議,會把手機收走,他的自媒體之路就暫時擱置了。
“現在我就想先當好群演,然後考個特約,以後有機會了做幕後,最大的想法就是像周星馳一樣,自導自演屬於自己的電影。”徐元東有點不好意思地說。
而已經四十多歲的劉洋伶沒有想太多,此前她在老家做公司職員,奔着換一種生活方式的初衷來到橫店,雖然年紀不小了,但形象較好,很快就接到了特約演員的活。
如今她的想法也很簡單,“好好磨練演技,有朝一日能夠演個配角就好。”這也是無數橫店群演眼前明晰的上升通道——群演、前景、特約,再到配角,乃至主角。
只是,群演們分別找到了自己的路,不知道橫店在經歷豎屏劇降溫之後,下一個拐點在哪裏?
標題:群演降薪,豎屏劇降溫,橫店下一個拐點在哪裏?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70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