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美國經濟短期韌性,不改整體走弱的中期趨勢。美聯儲加息收尾乃大勢所趨,經濟未到最差之時,降息博弈就未到最白熱化的階段。以史爲鑑,對於權益資產而言,眼下加息收尾比降息开啓更重要,降息預期比降息現實更重要。但若看往更遠的未來,二次通脹風險,使得降息博弈的空間更爲有限,可能成爲未來打破舊均衡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摘要

1、盈利弱企穩,庫存加速去。2023年4月工業企業經營效益數據顯示:盈利底部企穩、營收繼續回升、企業去庫加速。目前制約企業盈利的核心依然是利潤率,從而導致GDP和企業盈利出現明顯的分化。隨着積壓式需求回補接近尾聲,企業意識到目前庫存依然處於偏高水位,因此再次進入主動去庫階段,並且去化的速度明顯加快。結構角度庫存呈現分化,第一,中下遊庫存位置低於上遊;第二,地產鏈庫存位置低於基建鏈;第三,設備內部外需庫存位置高於內需。這種分化的庫存在歷史上也相對少見,因此分化式去庫在後續相對明顯。

1、美國經濟短期韌性,不改整體走弱的中期趨勢。美國經濟下行的韌性,應該理解爲“預期的差沒有更差”,並不能簡單地與“軟着陸”劃等號。首先,現在的經濟韌性超預期,不代表能一直持續走向“軟着陸”;其次,現在的好,也不是全面的好,結構性的不利因素依然擺在眼前;最後,經濟周期向下的大趨勢並沒有變,短期波動屬於正常現象。市場對軟着陸的期望,幾乎伴隨着每一輪聯儲緊縮的歷程,但大都以硬着陸告終。美國經濟數據的不利因素持續累積,往後的變化不可簡單“线性外推”。回歸周期視角來看,美國經濟仍在“主動去庫”的上半場,整體走弱的中期趨勢未改變。

2、加息收尾大勢所趨,降息博弈未到最白熱化的階段。美聯儲政策利率逐步進入“限制性利率區間”,緩和仍是大勢所趨,核心矛盾並非不夠高,而是不夠久。再往後看,主動去庫、消費後繼乏力、地產尋底等衆多不利因素的疊加,均指向年內衰退博弈仍未演繹至最激烈階段,同理,降息博弈也沒到最白熱化的程度。

3、回溯歷史,近40年來,美聯儲歷輪加息終點與降息起點距離較遠。1984年8月9日、1989年5月17日、1995年2月1日、1997年3月25日、2000年5月16日、2006年6月29日、2018年12月20日,分別對應了歷輪加息周期的尾聲,加息幅度多爲25bp。從相隔時間來看,倒數第二次加息與最後一次加息並非都是連續。降息周期的起點,與加息終點往往能相隔半年以上。

4、以史爲鑑,對於權益資產,加息收尾比降息开啓更重要;對於貴金屬,加息收尾也是重要的布局窗口。國泰君安認爲,歷輪降息周期的开啓,基本都對應於美國經濟陷入困境之時,盡管流動性環境趨於有利,但分子端的擔憂容易壓制美股表現。意味着“加息收尾+衰退將至卻未至”的組合,可能是股市不可多得的做多窗口。不同於股票的是,金銀在降息周期的走勢持續性更強,但加息收尾階段同樣也是值得珍惜的布局良機。

5、與以往不同的是,本輪加息收尾後,降息博弈的空間或更爲有限,原因在於,二次通脹風險,可能是打破舊均衡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國泰君安認爲,其中有兩條長邏輯和兩條短邏輯引發二次通脹。長邏輯一:資源產能約束式衰退,注定通脹底部牢靠且二次擡升風險極大。長邏輯二:勞動力供給受限的長期問題未得到解決,工資中樞的底部大幅擡升。短邏輯一:房租增速可能在2024年拐頭向上,推升核心通脹。短邏輯二:如果2023年去庫結束,2024年迎接新一輪補庫,核心商品的價格可能也將水漲船高

6、風險提示:美國經濟避免衰退。

目錄

正文


1.  衰退博弈的背景下,理性看待美國經濟韌性


近期,美國大部分經濟數據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反彈,令“軟着陸”預期再度升溫。例如,5月非農就業新增33.9萬人,遠超市場預期的19.5萬人,同時4月和3月新增就業也分別上修4.1萬和5.2萬。也有部分觀點認爲,美國經濟韌性仍將持續,甚至有希望避免衰退,也就是實現所謂的“軟着陸”。受此類影響,美元指數一度逼近105關口,10Y美債收益率突破3.7%。

其實,美國經濟下行的韌性,應該理解爲“預期的差沒有更差”,並不能簡單地與“軟着陸”劃等號。首先,現在的經濟韌性超預期,不代表能一直持續走向“軟着陸”;其次,現在的好,也不是全面的好,結構性的不利因素依然擺在眼前;最後,經濟周期向下的大趨勢並沒有變,短期波動屬於正常現象。

市場對軟着陸的期望,幾乎伴隨着每一輪聯儲緊縮的歷程,但大都以硬着陸告終。1960年以來,發達經濟體共有10多次加息降通脹經歷,幾乎都以衰退爲代價。與歷次加息周期相比,本次加息周期幅度更大、速度更快,本身就增加了經濟和金融的脆弱性。

美國經濟數據的不利因素持續累積,往後的變化不可簡單“线性外推”。即便是火熱的就業市場,失業率擡頭,兼職工佔比過高等不利因素依然不容忽視。更別說持續走弱的制造業PMI,均映射當前美國經濟中的不利因素依然在持續增多。再考慮到歷史上經濟的惡化往往呈現非线性的特徵,當下從量變到質變,從結構衰退到全面衰退的過程,可能也不宜簡單趨勢外推。

回歸周期視角來看,美國經濟仍在“主動去庫”的上半場,整體走弱的中期趨勢並未改變。其實,無論是“硬着陸”或者“軟着陸”的討論,還是“衰退”到底發生在2023年、還是延後至2024年,包括潛在衰退的具體深度,都是偏後驗且衆說紛紜的話題。依據庫存周期的視角判斷,美國經濟仍處在“主動去庫”的上半場,導致經濟景氣回落加速,意味着“衰退博弈”仍將是貫穿全年的重要主題。


2.  加息收尾大勢所趨,降息博弈未到最白熱化的階段


美聯儲政策利率逐步進入“限制性利率區間”,緩和仍是大勢所趨。回顧近10多年的加息周期來看,不難發現以下2個規律:1)加息周期前半段,實際發生的加息節奏較市場預期更爲激進;2)加息周期後半段,實際發生的加息節奏較市場預期更爲平緩。眼下,美聯儲加息逐步進入尾聲,速度已經放緩至每次25bp。美聯儲最近一直吹風“限制性利率區間”,目前最可信的指標是“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核心PCE同比”(後文稱“實際政策利率”)。實際政策利率已經回正,意味着美聯儲加息周期正式步入尾聲。

美聯儲利率政策的核心矛盾並非不夠高,而是不夠久。自2022年3月起,美聯儲加息超1年,但傳導效應明顯滯後。這背後,與美國政府、企業、居民債務中固定利率型佔主導有關。以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爲例,9成左右採用固定利率付息。這意味着,除了期限不足1年的T-Bill以外,絕大部分美債在到期再融資前一直採用發行利率付息,緊縮效應的傳導有明顯滯後性。考慮到中長期每年到期額佔存量的比重約15%,緊縮效應的顯現略顯滯後。國泰君安的測算結果顯示,2023、2024年美國聯邦財政淨付息額/GDP極有可能達到歷史最高的3%。

再往後看,只要美國經濟探底沒結束,降息博弈也遠未結束。主動去庫、消費後繼乏力、地產尋底等衆多不利因素的疊加,均指向年內衰退博弈仍未演繹至最激烈階段,同理,降息博弈也沒到最白熱化的程度。對此,國泰君安認爲除了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外,還可以着重關注美債收益率曲线的形態,輔助判斷市場計價的降息預期。原因在於,長端利率=短端利率+期限利差,後者主要映射的是市場對基本面及政策利率的預期,走勢領先於PMI等指標,又與政策利率高度反向。


3.  對於股市,加息收尾是比降息开啓更重要的做多窗口


爲了更立體、客觀地推演未來市場走勢,國泰君安詳細復盤了過去加息收尾及降息开啓階段的資產價格表現。國泰君安發現,對於股票等風險資產而言,加息收尾階段的表現不僅不亞於降息开啓階段,甚至還略勝一籌。

近40年來,美聯儲大致經歷了7輪完整的加息周期。1984年8月9日、1989年5月17日、1995年2月1日、1997年3月25日、2000年5月16日、2006年6月29日、2018年12月20日,分別對應了歷輪加息周期的尾聲,加息幅度多爲25bp。從相隔時間來看,倒數第二次加息與最後一次加息並非都是連續。

降息周期的起點,與加息終點往往能相隔半年以上。1984年9月20日、1989年6月6日、1995年7月6日、1998年9月29日、2001年1月3日、2007年9月18日、2019年8月1日,分別對應了歷輪降息周期的开啓,降息幅度多爲25bp。從相隔時長來看,除了1984年、1989年降息起點與加息終點相隔較近以外,其余多相隔半年以上,最長能達到1年半。

股票方面,加息收尾的利好效應勝過降息。歷輪美聯儲加息收尾之後,美股基本上都趨於走強,15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能達到11.7%。A股方面,也會對加息收尾這種外圍利好有所反應。值得一提的是,歷輪美聯儲降息开啓之後,美股表現卻明顯分化,且15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爲5.9%,僅相當於加息收尾的一半,A股也呈現出類似特徵。

美債方面,加息收尾階段,長短端利率基本上同步下行;降息开啓階段,收益率曲线趨於常態。加息收尾階段,衰退+降息的雙重博弈下,10Y、2Y美債收益率往往同步下行,期限利差基本走平。與加息收尾略有不同的是,降息开啓階段,美債期限利差往往從深度倒掛轉向淺度倒掛甚至回正。

美元指數方面,加息收尾或降息开啓後短期多走弱,中期走勢無一致規律。無論是加息收尾或降息开啓階段,美元指數普遍在30個交易日左右趨於走弱,但隨後的走勢並無呈現出一致規律,比如1984年、1997年、2000年、2018年美元走強,1989年、1995年、2006年美元走弱。

貴金屬方面,加息收尾也是非常重要布局窗口。無論是加息收尾或降息开啓階段,貴金屬整體都表現穩健,但前一階段的漲幅明顯弱於後一階段。數據顯示,同樣是150個交易日,黃金、白銀加息收尾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爲1.4%、1.7%,而降息开啓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爲7.4%、6%。

總結下來,對於權益資產,加息收尾比降息开啓更重要;對於貴金屬,降息开啓比加息收尾更重要。國泰君安認爲,歷輪降息周期的开啓,基本都對應於美國經濟陷入困境之時,盡管流動性環境趨於有利,但分子端的擔憂容易壓制美股表現。意味着“加息收尾+衰退將至卻未至”的組合,可能是股票市場不可多得的做多窗口。但與股票不一樣的是,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價格,在降息周期的走勢持續性,強於加息收尾階段。


4.  不可不防的二次通脹:打破舊均衡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與以往不同的是,本輪加息收尾後,降息博弈的空間或更爲有限,原因在於,通脹中樞的擡升基本已定,二次通脹的確認將進一步推波助瀾。國泰君安認爲,有兩條長邏輯(資源產能約束+勞動力供給受限)和兩條短邏輯(房租拐點+去庫尾聲),可能是未來值得進一步關注的通脹風險點。

長邏輯一:資源產能約束式衰退,注定通脹底部牢靠且二次擡升風險極大。以原油爲例,國泰君安認爲,這一輪衰退是“產能約束下的衰退”,即便美歐發生深度衰退,油價可能再度回落到70美元/桶附近,進一步回落到60甚至50美元/桶的風險有限。從闲置產能(產能-產量)的角度出發,OPEC幾乎佔了全球9成的原油闲置產能,減產聯盟達到空前的團結程度。作爲原油市場的另一個“重磅玩家”,美國原油增產緩慢,战略石油儲備即將補庫,進一步穩固供給端。需求端,考慮到美國等經濟體的經濟下行趨勢仍沒有結束,原油需求端是否延續穩態,可能將面臨一場“壓力測試”。反過來講,一旦美歐等後續走出衰退,原油價格的新一輪漲幅值得期待,意味着通脹預期也將隨之走高。

長邏輯二:勞動力供給受限的長期問題未得到解決,工資中樞的底部大幅擡升。盡管基數效應、房租滯後回落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美國CPI同比讀數見頂回落。但影響通脹中樞的核心矛盾未得到有效解決,比如勞動力成本。“Long Covid”等影響下,美國內部勞動力缺勤率顯著擡升,相當於勞動力供給系統性降低,再考慮到移民數量缺口放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反映美國就業供需匹配的“貝弗利奇曲线”長期向右上方平移。這意味着,勞動力成本的擡升大概率是個長期現象。

短邏輯一:房租增速可能在2024年拐頭向上,推升核心通脹。美國地產周期的核心驅動是按揭利率。利率高度市場化的背景下,按揭利率與政策利率的走勢高度一致。一般而言,美聯儲加息階段,抵押貸款利率隨之上行;美聯儲降息階段,抵押貸款利率隨之下行。因此,美聯儲政策利率周期往復影響地產銷售變化,進而影響整個地產周期變化。這一輪利率下行周期影響下,如果美國房價增速企穩並轉正,可能成爲推升核心通脹反彈的主要驅動,觀察時點或在2024年中。

短邏輯二:如果2023年去庫結束,2024年迎接新一輪補庫,核心商品的價格可能也將水漲船高。以2021年、2022年爲例,美國新車、二手車庫存雙雙告急,導致價格暴漲,大幅推升核心商品(不包括食品和能源)通脹。目前來看,2024年核心商品通脹卷土重來的概率,其實並不低。


5.  風險提示


美國經濟避免衰退。


注:本文來自國泰君安於2023年6月6日發布的《【國君宏觀】衰退博弈、加息收尾與二次通脹——《全球後加息時代》系列一》,報告分析師:董琦 S0880520110001;曹金丘

本訂閱號不是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報告發布平台。本訂閱號所載內容均來自於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布的研究報告,如需了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發布的完整報告。本訂閱號推送的信息僅限完整報告發布當日有效,發布日後推送的信息受限於相關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確或者失效的,本訂閱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義務,後續更新信息以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正式發布的研究報告爲准。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僅面向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服務籤約客戶。因本資料暫時無法設置訪問限制,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的要求,若您並非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服務籤約客戶,爲控制投資風險,還請取消關注,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請諒解。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咨詢並謹慎決策。國泰君安證券及本訂閱號運營團隊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版權僅爲國泰君安證券所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轉載、刊登、發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權行爲給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



標題:美聯儲加息收尾乃大勢所趨 降息博弈未到最白熱化階段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67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