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日晚,瑞典文學院將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韓國作家韓江,“以表彰她直面歷史創傷、揭示人類生命脆弱的激烈而富於詩意的散文。”

韓江表示,在獲得諾獎後收到了很多真誠且溫暖的祝賀,“有些人擔心我平靜的生活可能會被打破。感謝大家體貼入微,我相信也希望自己的日常生活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直面“人類到底是什么”

據路透社報道,韓江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韓國人,也是第18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她的寫作生涯始於1993年,當時她在《文學與社會》雜志上發表一系列詩歌,1995年她發表短篇小說集《麗水之戀》。

在獎項宣布後,瑞典文學院通過電話採訪了韓江。她說她的慶祝方式很低調。“我不喝酒,所以打完電話後,我和兒子一起喝茶,安靜地慶祝。”

韓江說,她剛喫完晚飯就接到瑞典文學院的電話。她說自己“非常驚訝……當然,我感到很榮幸”。

“大約一個月後我將滿54歲,我希望在未來的六年裏,專注寫完心中積壓的三本書。”她玩笑般地說,一想到前面還有三本想象中的書等待着自己,就有種不祥的預感,“可能會因爲這些書而死得不安穩”。

展开全文

關於獲得諾獎後的創作計劃,韓江表示:“如果能在明年上半年帶着新作見面就好了,但每次我預測小說完成時間總是出錯,所以很難確定一個准確的時間。”

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韓江除了接受瑞典文學院和13日瑞典公共廣播的簡短採訪外,她拒絕了一切形式的韓國記者會。她通過父親、作家韓勝源,傳達了她的意思:“世界上因爲战爭每天都在發生死亡,怎么能舉辦慶祝活動和記者會?”此次公开露面,韓江表示:“我是通過文字與世界相連的人,希望像以前一樣繼續寫下去,在書中與讀者見面。”

韓江出生於1970年,來自文學世家,她的父親是一位備受尊敬的小說家。

韓江在2016年憑借小說《素食者》獲得國際布克獎,這是她第一部被翻譯成英文的小說,也被視爲她的重大國際突破。

其小說《失語者》的英國出版商哈米什·漢密爾頓出版公司出版總監西蒙·普羅瑟通過駐英韓國文化院發表聲明說:“她以極爲優美而清晰的文筆,毫不畏縮地面對‘人類到底是什么’這一痛苦的問題——這個既能做出殘忍行爲又能表現出愛的物種。”

韓江在寫作中探索了悲傷、暴力、性和心理健康等主題。

在《素食者》中,英惠是一名盡職的妻子,在反復經歷噩夢後,她決定反抗社會規範,放棄肉食,引發家人對她精神健康的擔憂。

在布克獎採訪中,韓江說,寫作《素食者》是在她人生中的一個艱難時期,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完成這部作品,甚至不確定自己的作家生涯還能否繼續。

她說:“我的手指患有嚴重的關節炎,所以我用籤字筆慢悠悠地寫了前兩部分,然後用兩個倒置的圓珠筆(在鍵盤上)打出最後一部分。”她表示:“直到今天,當我聽到這部小說的‘成功’時,還是會感到尷尬。”

韓江在小說《少年來了》中探索了歷史創傷的主題。她在韓國光州長大。1980年,光州事件發生。韓江在2017年接受瑞典《每日新聞》日報採訪時表示,她的家人在那之前幾個月就離开了光州,多年來一直背負着幸存者的負罪感。

在將於2025年以英文出版的最新小說《不做告別》中,韓江“展現了過去對現在的影響力”。在瑞典文學院對她進行的電話採訪中,被問到新讀者應該從她的哪本書入手時,她選擇了這本書。

她說:“我認爲每位作家都喜歡自己最新的書。《少年來了》與這本書直接相關。然後是《白》,這是一本非常個人化的書,因爲它帶有自傳性質。還有《素食者》。但我覺得可以從《不做告別》开始。”

樂於進行文學實驗

據德國《明鏡》周刊網站報道,韓江多年來一直是文學界重要人物。她的作品被廣泛翻譯,尤其出名的是她筆下飽受自我異化、去身體化和痛苦折磨的人物。

1970年,韓江出生於光州,她的父親韓勝源也是作家。韓江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表示,當時她家中沒有家具,但堆滿書籍。對孩提時代的她而言,書籍是半生命體,它們不斷繁殖,不斷拓展邊界。

上世紀80年代初,韓江一家搬到首爾。14歲時,她就知道自己要當一名作家。她學習韓國文學,並於1993年首次發表詩作,隨即在全國範圍內取得初步成功,爲她此後三十年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基礎。

長篇小說《素食者》爲她帶來了國際性突破。這部卡夫卡式的三幕故事2007年在韓國出版,英文和德文譯本分別出版於2015年和2016年,讓韓江一舉登上暢銷書榜,並爲她贏得國際布克獎。在小說中,韓江講述了一位最初並不起眼的家庭主婦英惠。她的人生在她下定決心不喫肉、也不做葷菜(她的丈夫爲此深感遺憾)之後逐漸崩壞。

她的家庭秩序被打亂,一切都變得一團糟。爲什么不喫肉?英惠對此唯一的解釋是:“我做了一個夢。”什么夢?英惠想要過一種植物的生活,只以陽光和水爲生。《素食者》既有力又溫和,既令人不安又充滿詩意。當然,這篇小說的主題並不是飲食,而是打破常規和自決的問題。

韓江在作品中反復注入身體性和社會孤立等主題。她始終保持優雅,行文緩慢而簡潔,這讓她的語氣有時顯得冷淡。她巧妙地遊走在殘酷與溫柔的兩極之間,《失語者》(2011年)就是一個例子。

在這部作品中,一個喪失語言能力的無名女人在一所私立學校學習希臘語,“因爲她迫切希望找回自己的語言”,並與自己正在失明的老師產生了連接。她的痛苦被細膩地描繪,深入每個細節。與《素食者》一樣,這篇作品也講述了一個女人以自己的方式反抗傳統、抵制日常生活暴力的故事。

韓江許多作品的共同點是她處理創傷的方式。她的寫作深入身體甚至內髒。她的聲音直逼讀者的髒腑。她遊刃有余地穿梭在文學流派之間,樂於文學實驗,比如作品《白》(2016年)就像一種自傳式的冥想:敘述者在一座歐洲城市憶起她剛出生就夭折的姐姐,她的回憶總是反映在白色事物中,從嬰兒服到鹽粒。

韓江曾說,她的全部作品都在探討生而爲人意味着什么。

高產的新生代女作家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網站報道,韓江畢業於延世大學國文系,現任韓國藝術大學文藝創作系教授。

1993年,韓江开始發表詩作,隔年發表小說《紅錨》榮獲《首爾新聞》的年度春季文學獎。1999年她以作品《童佛》贏得韓國小說文學獎,2000年贏得今日青年藝術家獎。2005年,她以中篇小說《胎記》榮獲李箱文學獎,成爲史上第一位獲此文學大獎的“70後”作家。

2010年,韓江以《战鬥氣息》榮獲韓國東裏文學獎,2014年以《少年來了》榮獲韓國萬海文學獎,2016年《素食者》榮獲國際布克獎,2017年《少年來了》榮獲意大利馬拉帕蒂文學獎。2016年出版的《白》,是韓江結合自傳、富實驗性質的作品,再度入圍國際布克獎,獲英國《衛報》選爲“今日之書”。

韓江的主要著作有:《玄鹿》(1998)、《你冰冷的手》(2002)、《素食者》(2007)、《起風了,走吧》(2010)、《失語者》(2011)、《少年來了》(2014)、《白》(2016)、《植物妻子》(2000)、《火蠑螈》(2012),詩集《把晚餐放進抽屜》(2013),以及2021年最新作品《不做告別》等。

資料來源:《紅星新聞》、《參考消息》



標題:諾貝爾文學獎韓江想60歲前寫三本書:遊走在殘酷與溫柔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6068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