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劉煜輝博士,日前在天弘基金組織的系列投資者陪伴活動的深圳專場中,

以“三中全會與當下經濟形勢分析——打通乘數的堵點”爲題,分析了當前中美雙方的經濟形勢,並給出政策建議。

此次策略會邀請了兩位嘉賓,除了劉煜輝外,還有天弘基金國際業務基金經理胡超,他給投資人帶來了《高波動下的海外市場投資策略》主題分享。

劉煜輝表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從經濟周期的角度,全球已經分裂成了一個涇渭分明的“平行世界”——

一端是美西方所處的通脹世界,

一端是當前中國面臨的通縮世界。

基本的格局是——“long通脹資產+short通縮資產”,大家認知非常一致,從交易結構來看也是非常擁擠。

所以,今天我們講的其實不是大趨勢,而是大趨勢下面邊際變化的可能性。

無論是通脹資產的世界,還是通縮資產的世界,是不是存在邊際變化的可能?

在交易狀態非常擁擠的狀態下,一旦出現稍微明顯一點的邊際變化,都有可能形成反身性的情況。

對於國內而言,市場還沒有建立收縮結束的預期,

要改變預期也很容易,要打通經濟循環的堵點。現在宏觀政策當局和投資人之間已經形成了“懦夫困境”的對峙局面;

要打破這個局面,必須要有先行者,通過花錢、負債、加槓杆,重新激活經濟循環,這個角色中央財政當仁不讓。

就當前市場而言,交易鈍化帶來的市場低迷,這種長尾波動率不是絕大多數投資人所能承受的。

這種情況下,最有效的投資策略就是不斷地“預判-驗證-修正”,根據心理可以承受的範圍去操作。

劉煜輝博士分享的精華內容如下:


全球已經分裂成了

涇渭分明的“平行世界”


對於資本市場來講,每個重要的會議,每個關鍵的時點,大家最集中關注的焦點問題,其實就是經濟中的基本問題——“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大”,再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再到的二十大三中全會,最重要的點就是對中國經濟40多年改革开放來講的基本問題。

這次重要會議的定位是六個字——“放得活,管得住”。

大家從中文的語境體會這六個字,實際上有主客體關系。

誰是主體?誰是客體?都有微妙的關系。

比如,“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主客體是誰?你去比較一下。

我認爲,股票市場要花相當長的時間,去充分地吸收會議的信息、消化會議的信息、消化時代的信息——

最近大家看到,A股市場的波動率釋放,我認爲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今天當下的時代背景,已經很清楚了,就是G2所形成的百年變局。

從根本上,它改變了全球的經濟周期。

從經濟周期的角度來講,全球已經分裂成了一個“平行世界”,而且是涇渭分明的平行世界。

美西方處於持續三年的通脹當中,中國則處於關鍵的轉型期。

這種分裂是從三年前开始的。

在2021年之前的30年,實際上,美西方通貨膨脹已經完全消失了。

在經典的宏觀經濟學當中,把這30年稱爲“大緩和時期”——

這個背景就是全球化30年的周期。

但是,這一切在2021年之後戛然而止,

G2進入了脫鉤斷鏈、“小院高牆”的局面,進入了各個層級的全面對抗。

2022年,俄烏危機爆發,美方把俄羅斯從全球能源供應體系當中踢出局;

G2之間衝突的本質是,美西方圖謀把中國從原有的全球供應鏈體系當中踢出去;

所以,美國人這幾年搞脫鉤斷鏈、“小院高牆”,拼命地建另外一套“ABC” (Anything but China)體系,把中國排除在外,另搞一套所謂的“近岸”、“友岸”的全球新供應鏈體系。

發生了這兩件事以後,全球地緣政治形成了巨大的溢出成本;

這個成本就是,原來大家處於同一個全球經濟周期的模式完全被顛覆,形成了兩個平行分裂的世界。

在美西方,溢出成本的體現爲持續三年到今天依然高企的通貨膨脹。

美國在2021年之前已經30年沒有發生通貨膨脹了,到2022年通脹一度接近10%。


創新高的周邊市場

地緣政治的紅利局


從全球金融市場來看,這兩三年形成了異常堅硬的策略結構。

這個策略結構簡單概括就是“long通脹資產+short通縮資產”的搭配,它創造了巨大的價值。

“通脹資產”就是金、油、銅、比特幣、美股七巨頭,中美激烈對抗形成的地緣政治的“紅包”資產。

我們周邊的日股、韓股、印度股票不是在創新高,就是在創新高的路上,包括越南的股票也是如此。

這些資產的統稱,是地緣政治紅利的資產。

中美激烈爭鬥,他們都在撿“紅包”。

所以,國內能配置地緣政治紅包局這些資產的QDII,一時“洛陽紙貴”,成爲了罕見的投資者能配置的優質資產。

基本的格局——“long通脹資產+short通縮資產”,非常擁擠。

大家認知非常一致,從交易來看也是非常地擁擠。

所以,今天我們在這裏开會,所謂“投資策略會”講的其實不是大趨勢,而是大趨勢下面邊際變化的可能性。

這個大的結構非常擁擠,那么我們面臨的短期,會不會有邊際變化的可能?

無論是通脹資產的世界,還是通縮資產的世界,是不是存在邊際變化的可能?

在交易狀態非常擁擠的狀態下,一旦出現稍微明顯一點的邊際變化,都有可能形成反身性的情況。

我們必須要關注這樣的反身性的可能。


跌倒了一個英偉達後

AI應用科技股或會被點爆


首先我們看,通脹世界會不會有邊際的變化?

通脹世界的邊際變化,是比較明顯的。

大家看到,鮑威爾的重要講話顯示,短期內,美國在9月份开始進入第一次降息的概率是很高的。

是不是形成連續的降息周期?

我認爲還有待於觀察,中間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從美國的角度來講,今天我們看到,之所以美國能結束加息,准備开始开啓第一次的降息,一定是來自於基本面的邊際變化。

一,是從增長的角度來講,增長出現明顯的放緩。

在美國,宏觀經濟有一個非常靈的經驗法則是薩姆法則——關注美國市場的失業率。

現在三個月平均的失業率比12個月前的最低點高出了0.5%,接下來半年內,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概率經驗值高達90%以上。

最近一段時間,美股一個月之間發生了波動率的釋放。

某種意義上,是資本市場對薩姆法則的反應。

美國的就業市場开始出現疲軟跡象。

另一方面,是美國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也就是我們講的經濟增長中的全要素生產率。

美國經濟體現在強大的科技、顛覆性技術引領世界增長的能力。

從近兩年來看,美國經濟在這么高的通脹下維持這么強的增長——

在過去幾年跑出了6%-7%的經濟體的增長,我們研究了歷史周期,這是很罕見的。

背後的原因是,美國近兩三年在關鍵技術領域的核心突破,最主要的突破是來自於AI,包括ChatGPT點燃的加速向各個組織的AI化滲透。

可以看到,AI的迭代能力在初期很快,給美國經濟帶來了顯著的規模遞增效應。

從抽象的宏觀上來理解,經濟一定出現了全要素生產力;

全要素生產力唯一的來源,是來自於科技創新,特別是關鍵科學技術的創新。

我曾經講過,AI把人類帶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摩爾時期已經开始。

美國在過去一兩年,關於AI領域,特別是芯片迭代能力的速度、算力提升的速度都是指數級的。

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美國經濟的放緩跟這個有直接關聯——AI應用的規模效應出現了明顯減速,我認爲是正常的。

對於任何一個顛覆性的技術革命來講,一定會經歷這樣的周期,不會一直處於高速增長,中間要有消化整理。

比如AI產業鏈創造了巨大的蛋糕,但是這個巨大的蛋糕,80%產值都被英偉達拿着。

這種分配結構,政府一定要對壟斷的效應進行歸置,讓它更加合理地使AI應用的規模效應可以向經濟的其他部分快速推進。

20多年前,2000年前後,互聯網开始向整個經濟滲透的時候,也出現了同樣的現象。

當時,思科憑借其市場主導地位,佔據了科技創新浪潮中的巨大收益的主要份額。

最後,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的破裂,代表性的事件是思科出現劇烈下跌。

之後,技術進步的溢出效應,反而被整個經濟系統快速吸收,給整個經濟帶來更強勁的全要素生產力的產生。

我認爲這次也是類似,當下可能也處於階段性調整的階段。

對於英偉達的壟斷收益而言,各方面都要求政府出面,對壟斷的收益進行歸置調整。

這種調整一定是良性的,才可以使得AI應用推廣的邊際成本迅速下降,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跌倒了一個英偉達後,美國整個科技股,特別是AI應用方面的科技股,可能會被點爆。

這往往是一個規律。


通脹有點頑強

下行速度顯著慢於增長


短期,這個階段可以看到明顯的增長放緩,

但是同時,與增長相對的,另外一個宏觀變量是通脹。

通脹的下行速度,明顯比增長下行的速度要慢。

簡單來說,通脹有點頑強。

這主要來自於兩方面:

一方面是,美國要換總統了,將來要上台的無論是誰,財政一定會大幅擴張的。

美國的財政是收斂不了的,特朗普無非是全面的減稅;

哈裏斯是民主黨,減稅主要集中在中產層次的家庭,但是擴張的規模不少,提出了4萬億美金;

美國的債務規模是35萬億美金,每年以剛性兩萬億美金的絕對值上漲。

因此,美國需要有效控制財政赤字。

如果赤字持續高企,那么在當前的高利率環境下,財政的可持續性將面臨重大挑战。

我們知道,進入明年、後年,美國現在存量債務中間的高息比例會急劇上升。

如果不降息的話,美國財政利息支付的壓力會非常大。

這兩位候選人中任何一位當選,財政的壓力一定是擴張的,而不是收縮的。

所以這個利息一定要往下壓,要壓就要創造條件,找數據支撐。

核心的數據,就是通貨膨脹。

如何抑制通貨膨脹?

大家認爲特朗普提出的經濟綱領之間,存在着很多的“不可能三角”,也就是既要、又要、還要的衝突關系。

既然有那么多衝突對立的關系,那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大家就很糾結。

財政要擴張,還是要印鈔票;

美聯儲要保證利息不明顯上升,甚至要壓下去保證財政可持續性;美聯儲要加大政府債券的購买;

這些因素都頂着美國的通脹,這是一方面。


漲不動就會釋放波動率

黃金在所有資產中是最強勁的


另一方面,是地緣政治的濃烈度遲遲降不下來。

俄烏衝突沒有結束,最核心的還是來自於G2的對抗,地緣政治成本的溢出下不來。

通脹下行相對增長比較慢,會帶來直接的經濟後果。

後果是,美元實際利率在往下走。

爲什么看最近一段時間,黃金、美元又創了新高?

就是因爲通脹比較糾結,而增長肉眼可見的進入了調整。

所以,黃金在所有的資產當中是最強勁的。

其他的通脹資產就是兩可之間,

繼續往上推?有壓力;往下降?其實也降不下去。

因爲中美G2的地緣政治對抗的基本局沒有本質的改變。

對其他資產的選擇來講,既然不能創新高了,那就要釋放波動率。

通過釋放波動率的方式,來爲未來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騰空間。

因爲現在金融市場的資產背後都是靠負債驅動的,資產那邊上升多快,負債同樣上升多快。

所以,我們必須劇烈地釋放波動率。

美股,包括其他的大宗商品的價格,最近都發生了劇烈的波動。

這個波動率實際上是在消滅冗余的金融交易的負債結構。

通過消滅一些冗余的金融交易的負債結構,爲未來的貨幣政策、美聯儲的降息,把空間騰出來;下次降息以後,又可以把資產繼續往上推。


政策需要逆周期

市場還未建立收縮結束的預期


回到國內的經濟,這輪大家都盼着美元降息。

真正美元潮汐的收縮周期結束以後,轉入新的擴張周期的時候,好像人民幣匯率和人民幣資產並沒有多大的反映。

也就是通縮資產的頭寸沒有多大的改變,本質是,來自於通縮世界的邊際變化不明顯。

大家還沒有看到希望,沒有看到經濟收縮怎么結束。

至少從政策來講,大家還沒有建立收縮結束的預期。

對中國經濟來講,當前所謂的收縮,從專業的宏觀經濟學語境來講,就是經濟的乘數不行了。

現代經濟的特徵就是八個字——“預知未來,打造當下”。

具體的體現是信用、乘數、負債、槓杆,這都是現代經濟的概念。

中央銀行投放一塊錢下去,在整個經濟循環轉一圈回來,最後出來的是八塊錢的效果,這就是現代經濟。

今天中國經濟收縮的問題是,原來一塊錢放出去形成八塊錢的效果,這個效果急劇地下降。

對於老百姓家庭來講,消費降級、不投資了、不敢負債了,對未來收入預期進入了減速狀態。

爲什么不消費了?就是對未來的收入預期不安全感增長。

包括不投資也是一樣,東西賣不出去,產生價格的嚴重內卷。

地方政府進入財政承壓狀態,關鍵是現在地方政府的債券發行還是收縮的狀態,這是我們做經濟研究比較詫異的。

我們講,經濟陷入低迷、陷入衰退的時候,對於宏觀狀態來講,有一個逆周期。

我們現在從宏觀政策看到的不是逆周期,恰恰相反,看到的是順周期。

今年兩會,中國制定的地方專項債券的預算規模是6萬億,今年前6個月也就是上半年才發了不到30%,也就是發了1.2萬億不到。

去年也是6萬億的規模,去年1-4月份發了60%。

債券發不出去是怎么回事?

當然,從地方的角度反映的是沒有項目,這是微觀機制的問題。

經濟總需求不足、在衰退下行,而政策層面都是在收縮,取向都在收縮。

包括水電煤氣以20%-30%往上漲,使得消費進一步收縮,形成一個消費的螺旋下降。


經濟循環的堵點

在於乘數的坍塌


我們看到的乘數的堵點,就是經濟循環的堵點。

大家的消費都是收縮的——以前一塊錢跑出八塊錢的效果,現在可能四塊錢的效果都跑不出來。

因爲收縮是自我強化螺旋的。

這些主要問題的根源,都來自於現代經濟的底層邏輯“預知未來,打造當下”。

如果未來不清晰,產生了更多的不安全感、不確定性,接下來,信用沒有了,槓杆沒有了,負債沒有了,所有都在收縮。

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對中國經濟的希望出現邊際變化,從邏輯上講非常清晰,就是要把堵點打通。

怎么才可以打通?剛才已經把堵點形成的過程告訴大家了;

堵點打通,必須要有人花錢,

因爲經濟是循環,一個部門的支出就形成了另外一個部門的收入。

如果經濟當中大家都躺平了,不消費、不投資、不負債,沒有人花錢,整個經濟就癱掉,乘數就垮掉了。

回到基礎邏輯,底層邏輯是,必須有先行者,通過花錢、負債、加槓杆,重新激活經濟循環,

這個角色中央財政當仁不讓。


如果預期不改變

長期國債收益率或更低


經濟周期最受益的資產是長期國債,央媽不斷警告。

但是大家置若罔聞,即便很多次警告,一次又一次把國債收益率买到一個又一個新低。

現在中國10年債這一把推上去可能破2%了,中國30年國債收益率破了2.5%,如果預期不改變的話,可能更低。

對於風險資產,中國A股市場從有效理論來講是強有效的市場,確實反映了現實經濟情況。

A股市場可以把四大行不斷买成歷史新高——現在四大行市值超過創業板了。

其他股票的風險偏好是一個冰點,這是一個減量市場,

大家把帶有風險偏好的股票拋掉,把帶有壟斷和特許經營權的價值張揚到誇張的狀態。

大家知道銀行日子也不好過,即便在不好過的情況下,股價創下歷史新高,這個狀態還會不斷延續。

中國經濟要解這個局,通縮世界的局邊際要打破,從行爲上來講很清晰。

而且,隨着時間的拉長,大家的認知越來越一致。

怎么應對?

就是要發債,花錢的第一步要籌錢,沒有錢怎么花?

對於政府來說,必須要發債。

經濟低迷的情況下,本身就是資產荒,要改變的話,一定是來自於微觀體制進行突破。

微觀體制的突破,具像來講比如發行“地方財政缺口債”,就是給地方政府發的。

地方政府如果沒有錢了,對經濟的收縮和傷害會擴大和蔓延。

因爲地方上可能會加稅、倒查,公用事業產品和服務可以漲價,這都是收縮。

這是從政策角度看這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一定是從這個方向。

這是我在一年半前做的政策建議。

中國這次遇到的經濟低谷,不是經濟周期的問題,是資產負債表的問題。

一定要有一整套系統性的理論和政策操作,要形成一套機制應對。

最好的機制就是特別國債,用到什么方向都列出來了,大家可以看一下,到底在什么地方有體現,無論在什么地方有體現,必須要找到方向,才可以完成預期的轉換。

不然預期是陷入負向的螺旋,不斷疊加。

歷史的經驗借鑑非常豐富,在之前的30年,全球兩個超級經濟體都進入過這個狀態。

而且,正反的經驗都有。

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都有豐富的經驗和教訓去研究,去形成我們自己的中國特色的應對方式。

中國要改變預期很容易,只要往這個方向走,預期會在擁擠的賽道中出現顛覆性的逆轉,在金融產生巨大的效應是反身性。


最有效的投資策略

就是“預判-驗證-修正”


對於今天來講,一個是通脹資產,一個是通縮資產。

通脹資產漲了三年了,非常擁擠,大家的信息吸收得非常充分,剩下的是博弈。

從反身性的角度來講,當下A股的交易性機會肯定是遠遠大於漲了三年的通脹資產。

但在這裏,要提醒每個投資人,你看到交易鈍化帶來的通縮資產的低迷,趴在地上不斷創新低,這種長尾波動率,不是絕大多數投資人所能承受的。

最有效的投資策略就是“貝葉斯”,就是預判-驗證-修正。

“抄底”這個話是不專業的,因爲你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底,

但是可以把現在所买的資產的回撤,控制到心理账戶可以接受的範圍去买。

根據不斷產生的新信息,對其進行預判、驗證、修正,從而不斷動態調整心理账戶的頭寸。

萬一可能性增加,就迅速增加上去,

如果遲遲不發生的話,現在持有的頭寸和心理账戶也可以承受,這是“貝葉斯”的態度,是應對這個局勢唯一有效的策略。

我一直講,一切都有可能性。

雖然未來不可預測,但是一切皆有可能。

我們希望,這種可能性來得更快一些,長尾的時間盡可能地短一些。



標題:劉煜輝:市場還沒有建立收縮結束的預期,黃金在所有資產中最強勁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4407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