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既是消費也是投資,既是價值投資也是價格投機,具有二象性,觀察者的視角影響了被觀察的對象。

在量子物理學中,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從概率的角度觀察,光表現爲波動。從物質的角度觀察,光表現爲粒子。光既是波動也是粒子,觀察視角的不同影響了對於被觀察對象的理解。

房地產也具有二象性。既是必需消費品,也是金融投資品。影響購房決策的,既是對租金收益回報的價值投資,也是對房價上漲預期的價格投機。房地產對經濟,既是經濟增長的因,也是經濟運行的果。

因此,需要從不同的視角來觀察分析評估房地產

從底層資產的視角,房地產的問題是泡沫化傾向,庫存過高、估值過貴,隨着房價下跌,泡沫化傾向逐漸減弱。

從金融風險的視角,房地產對金融系統的風險傳播途徑受到了較多阻隔,系統性風險較低,但個體承擔較多。

從經濟重要性的視角,房地產對於經濟體系的系統重要性持續下降,經濟正在完成“去地產化”的轉型。

第一,房地產庫存過高、估值過貴的問題,並不是虛擬的概念,而是可以具體度量的狀態,因此房地產消化泡沫的過程也是可以跟蹤的。

中國房地產的泡沫化傾向始於2016年,去化始於2021年。人口自然增長和城鎮化斜率在2015、2016年之後分別放緩,新增城鎮人口在2016年出現拐點,新增真實住房需求也進入下行周期。

2016年以後,房地產的量價均保持增長趨勢,與真實住房需求的周期發生了趨勢性背離,這是房地產泡沫化傾向的誕生背景。

泡沫化傾向表現爲兩個方面:一是庫存過多,截至2022年我國住房空置率約爲15%,較國際5%的空置率標准高出10個百分點[1];二是估值過貴,我國住房租金回報率持續與長期國債利率倒掛。

2021年下半年开始,房地產的量價齊跌开啓了房地產泡沫化傾向的去化過程。盡管泡沫去化的進度較快,但這一過程依然可以跟蹤,並不是無底洞。

房地產的估值是否合理是一個相對概念。理論上講,在沒有強烈投機屬性、以自住和出租爲主的情況下,住房的估值邏輯更接近於依賴分紅的價值股或固定收益資產,因此住房租金回報率不應顯著低於30年國債收益率。

我國一线城市租金回報率和百城平均租金回報率均長期低於30年國債利率。而美國紐約、英國倫敦、日本東京、德國柏林這些國際大都市的租金回報率均高於30年國債利率。

2015年初中國一线城市的租金回報率爲2.3%,2017年中下降到了1.5%,2021年7月進一步降到了1.3%,其中北上廣深分別爲1.3、1.5、1.3、1.1%。

2021年8月-2023年5月,一线城市的房價和租金同步回落,租金回報率並未出現明顯回升。2023年6月起,房價的下跌速度快於租金,租金回報率开始加速回升。

截至2024年5月,一线城市的租金回報率約爲1.64%,與30年國債到期收益率的倒掛幅度由2021年7月的224bp收窄爲93bp。未來如果租金回報率與30年國債收益率進一步收斂,住房估值將趨於合理。

觀察地產去泡沫化傾向的另一個指標是庫存水平。2021年中以來,二手房成交佔比快速擡升,9個樣本城市的二手房成交佔比由2021年的30%快速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51%。

相比其他成熟的房地產市場,中國二手房成交佔比仍然較低,9個樣本城市的二手房佔比僅爲50%左右。

相比之下,美國、英國、法國的二手房成交佔比大致穩定在90%左右。中國香港地區在2006-2013年大致保持在80-90%的區間內,在2014年以來則保持在70%左右。日本二手房成交佔比整體處於不斷擡升的趨勢中,目前大致爲65%左右。

未來我國房地產市場進入穩態水平以後,成交將以二手房爲主,參考中國香港地區和日本,我國二手房成交佔比可能仍有15-20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

未來新房的購置需求主要源自於存量房的折舊更新,以及追求更高品質的改善性需求。房地產新發展模式更強調的不是住房數量,而是开發質量、物業管理和城市更新的能力要求。

第二,站在風險傳導的視角上,我國房地產的金融化程度較低,對金融系統的風險傳導相對可控。

相比於美國,我國居民購房的槓杆並不高。央行2018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曾提到,中國居民購房的平均首付比例在34%以上,購房槓杆不高,意味着房價的下跌可能不會太快

即便是在房價最高點購房,房價也需要平均下跌三分之一以上才會使房產成爲負資產,而房價快速上漲是從2015-2016年开始的,許多人並非买在最高點,即使房價下跌導致財富效應縮水,但房子成爲負資產的比例可能並不高。

和美國相比,我國沒有個人破產制度[2],意味着即便是房價大幅下跌導致房產成爲負資產,集中到銀行系統形成系統性風險的概率也相對較小。房地產引發銀行業系統性風險的概率有限。

我國也沒有復雜的房地產衍生品市場,風險缺少交叉加速擴散的基礎。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資產支持證券(RMBS)存量余額爲3785億元,僅佔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的1%。

第三,房地產下行的過程中,經濟也在加速“去地產化”。

雖然房地產持續下行,但名義GDP增速並未失速下滑,2022年、2023年、2024年一季度分別爲4.8%、4.6%、4.2%,地產在經濟中的權重也在快速地下降。

2012-2020年,是房地產對中國經濟貢獻程度最大的階段,考慮對產業的拉動以後,廣義房地產業在名義GDP中的佔比平均在17.4%。

而隨着2021年房地產去泡沫化傾向开始,廣義房地產業在經濟中的佔比快速回落,截至2023年,廣義房地產業佔GDP的比重約爲12%,較2020年大幅下滑5.5個百分點。(廣義房地產業包含地產投資和地產服務兩個環節,具體測算過程詳見報告《房地產的支柱作用到底有多強?——房地產對經濟的影響(上)》,2022.12.29)

2021年下半年开始,制造業投資、出口與地產在經濟中的佔比此消彼長,地產投資佔名義GDP的比重從2021年一季度的11.1%回落到了今年一季度的7.5%,而制造業投資、基建投資、出口的佔比則分別提升了1.8、1.4、0.9個百分點。

經濟“去地產化”的同時,地產鏈對房地產的依賴度也有所下降,

比如汽車、造船、家電等行業用鋼需求在增加,同時近年來鋼材出口規模大幅增長,對衝了一部分地產下行的拖累,粗鋼生產的表現優於房地產投資。

汽車銷售過去與地產銷售高度相關,2023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滑8.5%,汽車銷售同比增長12%。

綜上所述,雖然房價、地產銷售和地產投資尚未見底,但無需過於擔憂房地產的衝擊。第一,地產自身的泡沫化傾向正在出清,並且出清過程可以通過庫存水平、估值水平進行觀察;第二,房地產的金融化程度相對較低,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也相對有限;第三,宏觀經濟和中觀行業也在加速“去地產化”,地產下行對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小。

風險提示:房地產政策存在不確定性;房地產新發展模式的具體路徑仍有待進一步明確;文中部分測算涉及主觀假設;社會對房地產的預期存在不確定性

注:本文來自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7月8日發布的《分析地產問題的三個層次》,報告分析師:宋雪濤 S1110517090003,張偉 S1110522080003

本資料爲格隆匯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權發布,未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發、轉載、復制、發表、許可或仿制本資料內容。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資料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爲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閱本資料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資料授權發布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本平台不是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的發布平台,所發布觀點不代表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布的報告爲准。本資料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或發布本資料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本資料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



標題:天風宏觀:分析地產問題的三個視角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2490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