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加徵關稅的“醉翁之意”
壓力之下,拜登政府還是打出了“中國牌”,不過今天的“關稅牌”充滿了平衡的藝術,其最終目的可能不在“鈔票”、而在“選票”。我們在之前的報告中也提及過,今年拜登連任之路充滿坎坷,既要面臨通脹的難題、健康的質疑和市場的動蕩,還得對线特朗普的輿論攻勢,關稅成爲“禍水東引”的重要手段。
這次加徵關稅的操作,規模是特朗普時期以來最小(180億美元),而且經過較充分的預期溝通、留有較充足的余地,徵稅的商品也是有的放矢、踩准熱點。而這略帶“作秀”的成分背後,目的無疑是既想爭取更多的選票,又有效管控中美之間的分歧。對於中國而言,加徵關稅的直接影響是有限的,我們更應該關注的可能是美國“小院高牆”的承諾是否真的可靠。
稅率不低,但徵稅規模不大。從稅率看,本次拜登政府加徵關稅下手不輕——電動車的關稅稅率增加三倍,從原本的25%增加到100%;鋰電池和其他電池部件的關稅增加超過兩倍;光伏電池的關稅增加一倍。不過整體180億美元的規模僅佔2023年中國對美出口和中國出口總量的3.6%和0.5%。和特朗普時期大面積徵稅形成對比:
1)2018年加徵關稅初期:實施對鋼鐵、鋁等金屬產品以及高科技行業產品等商品的關稅,涉及價值約500億美元;
2)2018年9月加徵關稅舉措加碼期:對另外價值約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涉及包括汽車零部件、電子設備、化工產品等在內的多個行業;
3)2018年底-2019年中緩衝+再升級期:中美兩國开始進行貿易談判,但談判並未取得實質性突破。特朗普政府在2019年6月將第二波關稅從10%提高至25%,並於當年9月對剩余約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稅。
重視溝通、有的放矢、踩准熱點。三大特點都彰顯本次關稅調整背後,政治考量很可能大於經濟意義:
這一次加稅特別重視溝通和余地。加徵關稅的預期從去年就开始管理了——2023年底白宮官員就透露可能在今年初結束關稅審查後對中國進口的部分商品加徵關稅,4月耶倫訪華渲染的“產能過剩”言論無疑也做了進一步的鋪墊。而關稅調整公布後,仍給鋰電池、永磁等進口商品留有一年多的時間窗口,這和特朗普時期“雷厲風行”的做派形成對比。
目標劍指大選:加徵鋼鐵及鋁的關稅,以此獲得更多搖擺州選民(尤其是“鐵鏽地帶”的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威斯康辛州)的支持無疑是急迫性最靠前的。衆所周知,在美國當前的選舉人團制度下,搖擺州對大選結果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
不過目前的情況來看,麻煩的是拜登基本“全面落後”特朗普:截至2024年5月13日的民調顯示,拜登在六個搖擺州中的五個州民意落後。其中賓夕法尼亞州和密歇根州的落後差距較小,但佐治亞州、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和北卡羅來納州的落後幅度較大。
爲扭轉弱勢,“投其所好”可能是贏得“鐵鏽”搖擺州的最好策略。值得注意的是,賓州是北美最大工會——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總部的所在地;而密歇根州則是新能源電池和新能源車產能投入較多的地區之一。因此拜登對中國鋼鋁和新能源加徵大幅徵收關稅,以爭得更多“鐵鏽帶”票倉是一大重要原因。
踩准新能源的熱點。新能源是拜登政府的政績,也是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出口領域。從美國經濟角度來看,加徵中國電動汽車及其他清潔能源產品的關稅,至少表面上有利於其自身的新能源行業發展。而新能源行業無疑是拜登政府除了芯片、基建之外的一大產業政績,出台了大量相關支持政策,典型的例如2022年推出的通脹削減法案,政府直接出資大規模補貼相關行業。
具體來看,2023年美國在清潔能源、清潔汽車、建築電氣化和碳管理技術的制造和應用方面的新投資達2390億美元,比2022年增長38%。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的投資額達到創紀錄的670億美元,比2022年同期增長40%。
國家安全也是拜登政府“借題發揮”的領域。例如本次納入徵稅清單的港口起重機,可能和今年2、3月美國鬧得沸沸揚揚的港口起重機間諜軟件調查有關,出於安全考慮,美國政府計劃撥款200億美元在5年內用國產起重機進行全面替代,根據華爾街日報的數據,當前美國約80%的港口起重機是中國制造。
那么,本輪徵收關稅對我國出口影響如何?近年來,“新三樣”等產品成爲我國出口的主要支柱,合計佔我國出口比例約爲10%,也是我國在國際上佔有顯著優勢的行業。
鋼鋁受關稅的影響可能相對大些。我們拆分了鋼鐵及鋼鐵制品、鋁及鋁制品以及“新三樣”等主要受新一輪關稅影響的產品出口的國別分布。其中對美出口鋼鐵及鋼鐵制品、鋁及鋁制品以及“新三樣”佔各自總出口中的比例分別達到了8%、10%和9%以上。
“新三樣”中主要受關稅影響的產品爲鋰離子蓄電池,但太陽能電池、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受到的影響或可忽略不計。細分“新三樣”產品出口,其中,我國對美出口鋰離子蓄電池的佔比超過20%,是主要受到關稅影響的產品,不過有一年多的調整窗口。而對美出口太陽能電池以及電動載人汽車的佔比僅約爲0.25%和1.1%,比例過小,可以近似忽略不計,當前我國太陽能電池和電動載人汽車的出口夥伴仍集中在歐盟和東盟等地區,表面上受到美國貿易制裁的影響不大。
因此總結來看,加徵關稅的落地或多或少有點“作秀”的味道。拜登“既要又要”:一方面既想贏得選民支持,“拼命”維護美國工人的一些利益;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和中國的關系搞得太僵,因此給政策留下了不少空間。
可能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貿易摩擦擴大的情況下,拜登政府“小院高牆”的承諾是否可靠。今年以來,拜登政府的“小院高牆”策略逐步升級,從對中國人工智能、通信、電子等領域的科技制裁,擴大至鋼、鋁、造船以及對“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產能過剩“貼標籤”來進行的貿易制裁的擴大。防範於未然,可能我們需要更加注重內循環來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
風險提示:政策出台節奏及項目落地放緩導致經濟復蘇偏慢;海外經濟體提前顯著進入衰退,國內出口超預期萎縮。
注:本文來自東吳證券發布的《拜登加徵關稅的“醉翁之意”》,報告分析師:邵翔、葛曉媛
標題:拜登加徵關稅的“醉翁之意”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07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