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回顧與展望2 / 台美關係躍進國際聲量攀高 蔡英文路線靠3組關鍵字
(中央社記者黃雅詩台北11日電)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台美關係攀上高峰,台灣國際能見度大幅提升,成為「世界的台灣」。「蔡英文路線」被視為背後關鍵,分析成功因素,蔡政府的外交鐵三角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外交部長吳釗燮、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給出了3組關鍵字:「信任」、「平衡」和「互惠尊嚴」。
520將屆,蔡總統將卸任,交棒給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中央社取得紀錄片「變局下的台灣Taiwan in Transition」內容,訪談蕭美琴、吳釗燮、李大維,爬梳蔡總統任內的外交政績,如何發揮地緣政治巧實力,大幅提升台灣國際地位。
蕭美琴:台美互動關鍵是信任 蔡總統不會製造意外
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曾被總統蔡英文譽為「最好的駐美大使」,她認為蔡政府時期台美關係攀上高峰,關鍵字是「信任」,蔡總統不會給美方製造意外,台灣未來也將持續扮演美國及國際民主友人可信賴的夥伴。
蕭美琴受訪表示,她2020年出任駐美大使,歷經美國前總統川普到現任總統拜登,2個政府都對台灣相當支持,最重要原因是「蔡總統深獲信任」,台美立基在良好互信上,才能推進各領域關係。
蕭美琴表示,台美關係再緊密,仍會有立場或利益不同之處,這時就要靠溝通相互理解,找到雙方利益的交集點,她作為駐美大使的角色就是扮演「台美橋梁」。
她說,要權衡多種利益關係,平衡感很重要,因此她常自稱「戰貓」,為台灣爭取最大利益的同時,要兼顧美方期待,還要權衡美國行政與立法部門、各部會、各黨派的不同意見,「但最終蔡總統總能從複雜情況中找出平衡點,讓台美互信持續累積」。
蕭美琴表示,蔡總統處理台灣外交關係的方式非常細緻,為台灣累積了厚實的國際信任基礎,「未來若台灣要獲得更多國際支持,或繼續深化對外關係,維繫這種信任感是至關重要的」。
「紐約時報」2023年1月曾形容,蕭美琴是駐華府最具影響力的大使之一。被問到在華府外交圈成功的祕訣,蕭美琴表示,第一要務是避免捲入當地政治,華府政治圈複雜,絕不要讓台灣變成美國國內黨派競爭議題,因為台灣必須爭取跨黨派支持,才能讓挺台法案在國會通過。
此外,蕭美琴「立足華府、放眼國際」,她表示,在華府能接觸到許多重要民主國家的大使,透過有意義的交流互動,可確保台灣不只得到來自美國的支持,也同時增進與理念相近國家的夥伴關係。
作為特任大使的蕭美琴也強調,成功絕非個人秀,是靠與常務外交官的團體作戰。她坦言,「擔任台灣外交官很不容易,每天都是挑戰,對別人來說理所當然的事,對我們每一步都是奮鬥」。
吳釗燮:台美關係谷底攀峰 小英路線靠絕佳平衡感
台灣國際能見度提升,擔任外長超過6年、將轉任國安會祕書長的吳釗燮最有感,特別是親身見證蔡政府時期台美關係屢創高峰。2023年8月,美國政府首次宣布對台提供8000萬美元「外國軍事融資」,相當無償軍援,吳釗燮直言,「從台美斷交之後,這是完全不可想像的事」。
吳釗燮表示,台美關係最有別以往的進展,是雙邊安全關係變得「極其緊密」,包括台灣近年推動不對稱作戰建軍思維、義務役延期等國防改革,過程都與美方密切討論,台美也開啟更多軍事訓練合作。
台美經貿合作是另一亮點,2023年台美簽署「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卡關數十年的「美台快速雙重稅收減免法案」推案,也在蔡政府任內完成大部分協商,種種突破讓吳釗燮頻頻以「超乎想像」來形容。
不過如今台美雙邊琅琅上口的「台美關係堅若磐石」,在民進黨前次執政末期,猶如緣木求魚。
吳釗燮曾在2007年擔任前總統陳水扁政府駐美代表,他回憶,2007年美國國務院歲末記者會,時任國務卿萊斯(Condoleezza Rice)開場提了2個國家,先稱許美國與北韓關係正在改善,後質疑台灣政府正在片面改變現狀。
「從這場景可知,台灣當時在美國政府眼中甚至不如北韓」。吳釗燮坦言,最近幾年台美關係達到史上最好的程度,但很多人卻誤以為美國支持台灣是無條件的,台灣做什麼都會挺,但美國是超級大國、有全球責任,「台美關係提升的祕訣,是台灣要作為可靠夥伴,不製造麻煩,信任感是必須經年累月累積的」。
吳釗燮說,蔡總統上任後,華府政策圈最欣賞、感謝的,就是她溫和的態度,不製造意外,政策維持穩定一致性,同時又堅守原則。例如2019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談話,要台灣接受「一國兩制」,蔡總統嚴正回絕,重申台灣民主自決立場,「她的回應很強硬但未超出現狀範圍,國際社會都能認同」。
剖析「蔡英文路線」成功祕訣,吳釗燮認為,蔡總統處事非常講究平衡,看到一件事的好處,一定會同時衡量是否引發不必要壓力,絕不會冒進,因此蔡政府的外交關係一直很平順,「這種獨到平衡感,是我在其他政治人物身上很少見到的」。
談到台灣能見度提升的外部因素,吳釗燮分析,第一是國際形勢轉變,有3大關鍵事件影響,分別是2019年香港示威、2019年的COVID-19疫情及2022年俄烏戰爭,促使國際認清中國威權本質,凸顯台灣是閃耀的民主典範。
第二因素是國際輿論效應,吳釗燮說,過去外媒皆駐點中國,慣以北京觀點看台灣,難免負面角度或錯誤理解,在中國緊縮言論自由、打壓境內國際媒體後,現有近200位外媒記者駐點台灣,他任內接受外媒專訪超過320次,「這是個極巨大的變化,對台灣形象的提升非常有利」。
除了國際趨勢推波助瀾,蔡政府同時以各種政策,將台灣推上全球舞台。蔡總統2016年上任後啟動「新南向政策」,強化與東協10國、南亞6國、紐澳的合作關係。
吳釗燮說,馬政府時期台灣經貿高度依賴中國,但近年台灣對新南向國家的投資已超越中國,「這就是多元化,降低台灣受中共牽制以及經濟脅迫帶來的風險」。不僅放眼新南向,蔡政府在中東歐也開發新外交版圖。
吳釗燮表示,過去台灣外長出訪「很多地方去不了」,但他近年踏上捷克、波蘭、斯洛伐克、丹麥、波羅的海三國等地,不僅能發表公開演講,甚至常受到當地政府或國會歡迎。
台灣廣結民主盟友,後盾是台灣強大的半導體產業實力,在外交上有時卻是兩難。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7度代表台灣出席亞太經濟合作(APEC)領袖會議,國外政要爭相求見,製造台灣與國外高層直接交流的機會。然而吳釗燮坦言,不少國家覺得台積電應該去最友台的地方設廠投資,但半導體產業需要水電基礎設施、人才庫、產業鍊等龐大配套,面對國際友人的各種期待,外交部必須非常審慎應對,要協助找到彼此合作的其他利基,「也要一遍又一遍解釋,直到對方理解為止」。
儘管有所突破,但蔡總統任內台灣外交還是遭到中國打壓,挖走10個友邦,其中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薩爾瓦多、索羅門群島、吉裏巴斯、尼加拉瓜、宏都拉斯、諾魯8國是在吳釗燮任內斷交。吳釗燮感慨表示「壓力確實很大」、「覺得很傷感」,尤其不捨前線外交同事在降旗、處置館產時承受的心理創傷,但許多國家斷交是因為中國用一些不實承諾誘拉,並向台灣索取天價援助未果,「難道台灣該去付這些不合理的費用嗎?」
李大維:小英外交路線理性冷靜 檯面下卻超暖心
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曾任外交部長、總統府祕書長,被視為襄助蔡總統國安外交的「大內高手」。走進李大維辦公室,架上擺滿各國所贈勳章,及他與美國多位總統、外國政要的合照,充分展現他在外交圈戰功彪炳。
他早年是國民黨重點栽培的文官菁英,在民進黨兩任總統陳水扁、蔡英文執政時都獲重用,是政壇罕見案例。李大維接受訪問時表示,他認為蔡總統的優勢包括嫻熟國際事務,思辨邏輯清晰,能迅速抓到重點,政策具一致性,「尤其蔡總統的法律訓練背景,讓她深知以折衝妥協方式達成目標,這對外交很重要」。
蔡總統給外界印象是冷靜理性,李大維透露蔡總統有許多「暖心」舉動。例如有次召見,蔡總統詢問他關於台灣是否可能協助某些外國難民,李大維當時坦言此舉恐怕會得罪當地執政者,最後他們想出折衷辦法,透過捐助國際紅十字會大筆金額來人道救援。
李大維說,他擔任外長時,某次半夜進辦公室處理外交危機,隔天一早他向蔡總統做完報告後,蔡總統見他臉色不佳,立刻請他回去補眠,「這是她非常細膩、有同情心的一面。」
不過蔡總統也有「政策控」的嚴厲面,李大維說,若官員未做好準備、答不出問題,就會見識到蔡總統不假辭色的一面,「根據我的經驗,要贏得蔡總統的信任與尊敬別無他途,就是要對自身業務充分掌握」。
台灣國際能見度在蔡總統任內大增,但在中國施壓下,蔡總統任內失去10個邦交國,反對黨批評民進黨政府重歐美、輕邦交國。李大維不認同此一說法,他表示,他2018年卸下外長職務後,蔡總統仍數度指示他,要隨時掌握各邦交國狀況,「總統工作日理萬機,不可能事必躬親,但蔡總統真的非常關心邦交國」。
李大維說,許多與台灣斷交的國家都有嚴重內政問題,並有政府治理失控問題,蔡總統有很明確的因應原則,台灣能幫則幫,不合理也無法勉強,「她很重視互惠與尊嚴原則,絕不會跨越紅線」。
對於常被輿論稱為綠營政府內的「老藍男」,李大維認為,職業外交官應超越黨派,以效忠國家為使命。他回憶,2016年擔任駐澳代表時被蔡總統召回,盼他出任外長,他起初回應自己駐澳還有待完成任務,但蔡一句「你要拒絕民選總統當選人的要求?」讓他無話可說。
在追隨蔡總統8年後,李大維說,他不只尊敬蔡總統是依據憲法程序當選的總統,也喜歡蔡總統這個人。被問到是否曾見證蔡總統挫折或脆弱的時刻,他露出外交官職業微笑回答,「這些祕密都會跟我一起埋葬在墳墓裡」。(編輯:楊凱翔、郭無患)1130511
標題:520回顧與展望2 / 台美關係躍進國際聲量攀高 蔡英文路線靠3組關鍵字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106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