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周期,見底了嗎?
摘要
“設備更新”等政策支持下,產能利用率能否“觸底”回升,不同行業如何變化?
一問:產能周期,當前所處階段?產能利用率持續磨底、結構分化,化纖、紡織已有回升
最近一輪產能周期始於2016年初,2024年一季度產能利用率再度“觸底”。參考產能利用率等指標,2000-2016年共歷經2輪產能周期、每輪跨度在7-10年。2016年一季度產能利用率觸及72.9%的低位,隨後新一輪周期开啓,當前或已進入周期切換“平台期”;今年一季度,產能利用率降至73.6%、爲2016年後次低。
過去一年,產能利用率在“磨底”過程中呈現明顯結構分化,化纖、紡織制造回升較多,汽車等設備制造整體下滑。2023Q1-2024Q1,工業產能利用率整體回落0.7個百分點;其中,化纖、紡織制造產能利用率漲幅最高,分別回升3.5、2.5個百分點;汽車、電氣機械跌幅居前,分別下滑7.1、3.1個百分點,均已降至2016年後次低水平。
化纖、紡織制造是中美庫存周期“共振”的代表行業,本輪產能利用率回升主要受需求驅動。2023年6月,化纖制造實際庫存增速觸底-9.5%、隨後連續反彈至2024年2月的17.7%。化纖制造本輪庫存回補力度較強,受外需、尤其是美國紡織制品“補庫”帶動較大。2024年2月,我國紡織原料對美出口增速較去年低點大幅回升20.6個百分點。
二問:哪些因素,可能制約產能擴張?部分行業產能“過剩”、過往產能去化不夠徹底
以煤炭开採、有色加工等爲代表的工業領域,在過往周期中的產能去化更加徹底,當前產能利用率已升至歷史高位。2016年起,煤炭、有色等行業以行政化手段壓減和淘汰過剩產能,隨後石油煤炭、有色加工佔制造業投資比重進一步下滑。2024Q1,煤炭採選、有色加工產能利用率分別處在69.2%、42.6%的歷史分位。
但鋼鐵、水泥等傳統行業,需求端受地產鏈拖累較大,其產能“出清”還不夠充分。2015年末,螺紋鋼、水泥產量增速一度降至-4.3%、-4.9%的低位。後續伴隨房地產鏈“起落”,2021年起螺紋鋼、水泥產量增速由升轉降,行業產能闲置壓力上升;2024Q1,黑色金屬、非金屬礦物產能利用率分別處在42.7%歷史分位、除2020Q1外最低位。
此外,部分新興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供給快速增加,可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過去兩年,設備制造業生產強度持續高於盈利表現,投資也保持兩位數以上快速增長;2023年三季度,電氣機械、計算機通信資產周轉率分別下滑至73.3%、64.4%,汽車行業回升至79.9%,但都低於工業企業整體的80.1%,顯示出產能或相對“過剩”。
三問:產能周期,見底了嗎?結構分化或延續,設備制造、石油、有色產能趨於回升
前兩輪產能擴張期,政策“驅動”特徵十分顯著,但取向上已出現由總量刺激到結構調整的轉變。2009年工業產能利用率开啓上行,主要對應“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2016年也有以棚改爲代表的刺激政策出台,但頂層規劃已明確向“高質量”發展、供給側改革轉變,2015年起《中國制造2025》等加速“新經濟”培育的政策密集出台。
本輪也不例外,2024年“穩增長”加快落地的同時,政策更加聚焦現代產業體系建設。2023年四季度以來,“穩增長”三步走先後推出、落地,今年2月1萬億元國債項目清單已全部下達。與此同時,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2024年代表性省份重大項目中,產業類項目佔比升至65.7%、較去年進一步提高2.5個百分點。
往後看,產能擴張可能還會呈現結構分化,“新質生產力”、新一輪設備更新等加快布局,或持續帶動設備制造業產能回升。2020年全行業最終使用的設備類投資中,專用設備、汽車、通用設備的供給佔比最高,分別爲26.2%、22.5%、21.8%;其余設備制造業中,計算機通信、電氣機械、運輸設備、儀器儀表佔比分別爲12%、8.1%、7.7%、1.6%。
前期“出清”更加徹底的石油、有色等傳統領域,需求支撐下產能利用率或保持高位。一方面,中遊設備制造生產強度提升,能夠帶動部分上遊行業需求;2015年,機械設備制造對金屬制品、化學工業的完全消耗系數分別爲0.46、0.27。另一方面,以地產和基建爲主要抓手的“穩增長”政策,也能提振採礦、部分加工冶煉制造行業需求。
風險提示
經濟復蘇不及預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
報告正文
1、熱點思考:產能周期,見底了嗎?
“設備更新”等政策支持下,產能利用率能否“觸底”回升,不同行業如何變化?本文梳理,可供參考。
1.1、一問:產能周期,當前所處階段?
最近一輪產能周期始於2016年初,2024年一季度產能利用率再度“觸底”。經驗上,產能周期主要受需求驅動,需求擴張帶動企業利潤增長、產能利用率上行;伴隨產能擴張、供過於求,企業盈利开始下滑、行業出清、產能利用率下行。參考產能利用率等指標,2000-2016年歷經2輪產能周期、每輪跨度在7-10年。2016年初新一輪周期开啓,當前或已進入周期切換“平台期”;今年一季度,產能利用率降至73.6%、爲2016年後次低。
過去一年,產能利用率在“磨底”過程中呈現明顯結構分化,化纖、紡織制造回升較多,汽車等設備制造整體下滑。2023Q1-2024Q1,工業產能利用率整體回落0.7個百分點;分門類行業看,採礦業、制造業、電熱燃分別下滑0.2、0.7、0.7個百分點至75%、73.8%、71.2%。制造業中,化纖、紡織產能利用率漲幅最高,分別回升3.5、2.5個百分點;汽車、電氣機械跌幅居前,分別下滑7.1、3.1個百分點,均已降至2016年後次低水平。
化纖、紡織制造是中美庫存周期“共振”的代表性行業,本輪產能利用率回升主要受需求驅動。國內庫存水平仍偏低,但部分行業庫存已出現連續改善,化纖制造業爲典型代表;2023年6月,化纖制造實際庫存增速觸及-9.5%的低點,隨後連續反彈至2024年2月的17.7%。化纖制造本輪庫存回補力度較強,受外需、尤其是美國紡織制品“補庫”帶動較大。美國是我國紡織原料制品的最大出口國、佔比達15.7%,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我國紡織原料制品總體、對美出口增速分別大幅回升14.8、20.6個百分點。
1.2、二問:哪些因素,可能制約產能擴張?
以煤炭开採、有色加工等爲代表的工業領域,在過往周期中的產能去化更加徹底,當前產能利用率已升至歷史高位。2016年起,煤炭等行業以行政化手段去產能爲主,中央明確壓減和淘汰過剩產能的具體目標;電解鋁等原料行業“去產能”的過程中,行政力量主要體現在嚴控新增產能;存量過剩產能的淘汰,則主要通過環保“控產量”及提高能耗標准等倒逼行業自發“出清”。2023年,石油煤炭、有色金屬加工行業投資佔制造業投資比重分別較2008年下降2.9、1.5個百分點至1%、2.5%;2024Q1,煤炭採選、有色加工產能利用率分別處在69.2%、42.6%的歷史分位。
但鋼鐵、水泥等傳統行業,需求端受地產鏈拖累較大,其產能“出清”還不夠充分。鋼鐵、水泥也是過往周期中壓減產能的重點行業,2015年末,螺紋鋼、水泥產量增速分別降至-4.3%、-4.9%的低位。伴隨房地產鏈的“起落”,2017-2020年螺紋鋼、水泥產量增速明顯回升,黑色金屬、非金屬礦物投資佔制造業比重也分別提高了1.3、1.1個百分點;2021年以來,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鋼鐵、水泥行業需求空間再度受到擠壓,產能闲置明顯上升。2024Q1,黑色金屬、非金屬礦物產能利用率分別處在42.7%歷史分位、除2020Q1外最低位。
此外,部分新興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供給快速增加,可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以中遊設備制造業爲代表的“新經濟”,近年來受到政策重點扶持,發展速度較快、盈利表現也更好。但在過去兩年,設備制造業生產強度持續高於利潤增速,期間固定資產投資也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快速增長。細分行業中,電氣機械、汽車、計算機通信行業負債增速明顯高於工業企業整體,顯示其資本开支、產能投入力度更強。2023年三季度,電氣機械、計算機通信資產周轉率分別下滑至73.3%、64.4%,汽車行業需求形勢相對更好、資產周轉率回升至79.9%,但都低於工業企業整體的80.1%,顯示其產能或相對“過剩”。
1.3、三問:新一輪產能周期,見底了嗎?
前兩輪產能擴張期,政策“驅動”特徵十分顯著,但取向上已出現由總量刺激到結構調整的轉變。2009年工業產能利用率开啓上行,主要對應“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投向基礎設施領域的資金佔比最高、超過50%。2016年產能利用率开啓新一輪擴張,政策層面也有以棚改爲代表的總量刺激舉措,但頂層規劃已明確向“高質量”發展、供給側改革等方向轉變。2015年起,加速“新經濟”培育的政策密集出台,國務院先後印發《中國制造2025》、《“十三五”國家战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綱領性文件。
本輪也不例外,2024年“穩增長”加快落地的同時,政策更加聚焦現代產業體系建設。2023年四季度以來,中央增發萬億國債、PSL余額新增5000億元等,政策支持力度明顯有所加大;截至今年2月,1萬億元國債項目清單已全部下達,已實施國債水利項目1488個、完成投資293.1億元,對於投資的拉動作用還將持續體現。與此同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發展“新質生產力”爲首要任務;2024年代表性省份重大項目中,產業類項目佔比升至65.7%、較去年進一步提高2.5個百分點。
往後看,產能擴張可能還會呈現結構分化,“新質生產力”、新一輪設備更新等加快布局,或持續帶動設備制造業產能回升。2024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1-2月,設備工器具投資增速17%、較去年末大幅擡升10.4個百分點,政策效果已“提前”有所體現。基於投入產出表看分行業設備供給情況,2020年最終使用的設備類投資中,來自專用設備、汽車、通用設備的佔比最高,分別爲26.2%、22.5%、21.8%;其余設備制造業中,計算機通信、電氣機械、運輸設備、儀器儀表佔比分別爲12%、8.1%、7.7%、1.6%。
前期“出清”更加徹底的石油、有色等傳統領域,需求支撐下產能利用率或保持高位。一方面,中遊設備制造業生產強度提升,能夠對金屬制品、化工等上遊行業需求形成帶動;2015年,機械設備制造與金屬制品、化學工業等工業部門聯系緊密,完全消耗系數分別爲0.46、0.27。另一方面,以地產和基建爲主要抓手的“穩增長”政策,對採礦、部分加工冶煉制造行業需求,也能起到提振效果。
經過研究,國金證券發現:
(1)產能周期,當前所處階段?最近一輪產能周期始於2016年初,2024年一季度產能利用率再度“觸底”。過去一年,產能利用率在“磨底”過程中呈現明顯結構分化,化纖、紡織制造回升較多,汽車等設備制造整體下滑。化纖、紡織制造是中美庫存周期“共振”的代表行業,本輪產能利用率回升主要受需求驅動。
(2)哪些因素,可能制約產能擴張?以煤炭开採、有色加工等爲代表的工業領域,在過往周期中的產能去化更加徹底。但鋼鐵、水泥等傳統行業,需求端受地產鏈拖累較大,其產能“出清”還不夠充分。此外,部分新興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供給快速增加,可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
(3)產能利用率,見底了嗎?前兩輪產能擴張期,政策“驅動”特徵十分顯著,但取向上已出現由總量刺激到結構調整的轉變。本輪也不例外,2024年“穩增長”加快落地的同時,政策更加聚焦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往後看,產能擴張可能還會呈現結構分化,“新質生產力”、新一輪設備更新等加快布局,或持續帶動設備制造業產能回升。前期“出清”更加徹底的石油、有色等傳統領域,需求支撐下產能利用率或保持高位。
風險提示
1、經濟復蘇不及預期。海外形勢變化對出口拖累加大、地產超預期走弱等。
2、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債務壓制、項目質量等拖累政策落地,資金滯留金融體系等。
注:本文來自國金證券2024年4月17日發布的《產能周期,見底了嗎?》,分析師:趙偉S1130521120002;張雲傑S1130523100002
標題:產能周期,見底了嗎?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99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