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楊令瑜台北29日電)國際媒體人今天在世界新聞媒體年會探討新聞業的挑戰與發展,聚焦疫情等重大危機事件、迅速發展的AI人工智慧對媒體的影響、媒體如何獲得民眾信任,以及實現永續經營等議題。

近千名來自全球57國、500多家新聞機構的媒體人與學者昨天起齊聚台北,參與2023世界新聞媒體年會(World News Media Congress),從AI科技創新等角度,探討新聞未來,是台灣歷來規模最大的國際媒體盛會。

在今天的編輯高峰會上,美國記者、學者與倡議家雷德齊(Courtney Radsch)指出,建立健康的資訊生態系統很重要,尤其全球爆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後,新聞媒體不得不嚴正看待各式危機下的資訊傳播,以建立民眾及民間組織對媒體的信任。

紐約市立大學新聞研究所新聞保護計畫創始主任賽門(Joel Simon)表示,疫情爆發後,各國都經歷了前所未見的系統性資訊崩潰。

他舉例指出,中國的武漢傳出確診案例後,中國政府、政治領導者開始阻擋資訊傳播。部分民主國家也出現幹擾資訊的現象,有政府官員攻擊、貶低專家、學者,試圖影響專業人士的判斷。

南非健康新聞中心(Bhekisisa)總編輯馬蘭(Mia Malan)回應,在疫情期間,媒體和民間、官方組織的合作很重要,因為這樣才能傳遞準確的資訊給民眾。

她表示,疫情爆發後,南非民眾十分關切疫苗的資訊,所以媒體必須盡可能和當地官方的衛生機構合作,以掌握最準確的資訊。

不過,馬蘭也說,媒體要盡量拆解科學資訊,讓內容簡單易懂,如果只是呈現數字,有時候對不具專業背景的民眾而言,並沒有意義。

針對AI如何影響資訊傳播,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總編輯華姆斯利(David Walmsley)説,AI、聊天機器人ChatGPT等科技發展能協助產製新聞內容,未來的發展也很值得關注。

但華姆斯利認為,新聞業不用急著運用AI,可以「放慢腳步」(do it slower)。他說表示,ChatGPT目前的語料庫大量參考上百家媒體的報導,有些內容比較極端,ChatGPT的語彙也可能偏差,太快使用AI寫報導不見得是好事。

馬蘭則指出,即使AI能協助報導產製,媒體如果沒有讓閱聽人獲得報導資訊的平台,報導也將沒有意義,因此,傳播平台也是一大重點,未來AI也可能運用到這些傳播管道。

今天的論壇上,國際媒體人也分析新聞業如何實現永續發展。

Google亞太新聞生態系關係與發展主管霍普金斯(Nic Hopkins)指出,新聞媒體要永續發展,必須創造市場差異、建立與閱聽人的連結,並鼓勵媒體運用直接蒐集閱聽人意見的第一方數據,更進一步了解閱聽人的喜好。

他也說,媒體應創造多元化的收入,不仰賴單一收入來源,可透過辦活動、多角化行銷的方式拓展經營。

對此,馬來西亞媒體「當今大馬」(Malaysiakini)數位編輯覃心皓 (Tham Seen Hau)表示,收入多元化非常重要,因為新聞媒體的財務能力牽涉到新聞報導的獨立性。早在多年前,「當今大馬」就開始在YouTube上傳影片,也藉由舉辦活動,在新聞網站設置付費牆,以穩固金流。

南非「特立日報」(Daily Maverick)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卡拉蘭博斯(Styli Charalambous)則説,新聞媒體的領導角色很重要,他們必須具體定義成功,例如訂閱目標、財務預算等,設定每天的目標、掌握讀者喜好,才能永續經營。

世界新聞媒體年會自昨天起舉行3天,原訂2021年在台北舉辦,受疫情影響而延至今年,也是繼2013年的泰國曼谷年會後,首度重返亞洲。(編輯:石秀娟)1120629



標題:疫情危機AI浪潮當前 國際媒體人探討生存之道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900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