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番茄文化客廳:《繁花——小說與敘事藝術的勝利》主題座談會在上海舉辦。

作爲數字閱讀平台番茄小說推出的一檔文化對談節目,本次座談邀請了電視劇《繁花》聯合導演程亮、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作家btr、同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張屏瑾等四位嘉賓,就《繁花》的火熱,探討了作品在文學與影視敘事不同路徑下的魅力。

事實上,當年《繁花》於文學界已經掀起過一輪討論,這一次,借助劇集《繁花》的播出,金宇澄的作品再度進入到大家的視线範圍之內。作爲《繁花》的出版方,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表示:“一部電視劇,對一部書的帶動,是無法估量的。在《繁花》劇集上线後短短不到20天的時間,就帶動了將近30多萬冊銷售。而且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地往前奔湧,可以說是後勁十足。”

同時,《繁花》這部作品在數字閱讀領域的增長也非常明顯,在數字閱讀平台番茄小說上,其最高達到了超過百萬人在讀。

“金宇澄老師在論壇上开始寫的時候,他的ID名就叫‘獨上閣樓’。因爲帶着上海話的方式去寫,剛寫了一兩段,就有人开始回復。很快金老師就發現,有的段落讀者不斷地回帖,有的段落讀者反映沒那么好,他就开始有意識地做調整,就這樣前前後後,直到最終出版,總共寫了30多萬字——這是非常網絡小說的寫作方法。而那些論壇讀者的回應以及鼓勵,也是他認爲自己當初能夠寫下去最重要的一點。”李偉長在座談中介紹,“所以金老師後來花了很長時間把論壇網的那部分重新結構化、人物化,把事件、時間做了調整。我們會看到,在他的故事裏兩條時間线一直在穿插,呈現一章疊一章的結構。”

展开全文

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

無獨有偶,時間是作品中呈現得最爲復雜的部分,也是座談中嘉賓們提及最爲頻繁的一個詞。顯然,無論原作還是劇集,《繁花》都成功地復現出屬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記憶中的那段時光。

“70年代、80年代的東西是很穩定的,時代的烙印、世界的形象都是穩定的。90年代正好是一個各種元素雜陳的時間段,非常復雜。90年代的畫面,在時光沉澱下來以後,會呈現出更奇妙的衝突感。”據程亮回憶,王家衛導演在拍攝的過程中花了大量的心思去還原當年的場景。

“比如‘外灘27號’的辦公室。我覺得自己沒有見過這么精細的景,這個景裏面所有的圖章,所有東西的復刻,幾乎完全是當時外灘金融機構裏能夠有的一切。”

電視劇《繁花》聯合導演程亮

他表示,(王家衛)導演的工作非常細致,不僅請來當年“外灘27號”的五朵金花中的幾位,還在現場請了許多上海電影制片廠的老職工作爲顧問,爲了一個痰盂的木柄,可以停下拍攝,讓木工師傅現場復刻。正是通過他們對這部作品進行不斷地調試和打磨,才呈現出這樣一個個鏡頭。可以說這部影視劇集也是依靠時間堆積起來的。“這種呼吸、這種質感是不一樣的。”

“作爲一個上海人,這個片子觸動了很多我們對1990年代的記憶。90年代正是一個欣欣向榮的時候,很多東西如果不說、不寫、不被影視記錄下來,可能我們早就忘記了。”btr也表示,書與劇集,通過不同的方式將人帶回到了過去。“整個生活場景,有一種天然的熟悉感。”

作家btr

而張屏瑾則從那一時間段社會變化的角度分析了作品。她認爲,從阿寶到寶總的變化,把那幾年上海的都市文明與我們整個社會轉軌的節奏體現了出來——恰恰在那幾年,社會呈現井噴式的發展,各種東西都在進入、各種記憶都在復活、各種夢都开始放飛……《繁花》提供了那個時代新出現的一些徵候,這部作品裏既有從至真園的三樓看下去的人,又有從三樓往上眺的,還有從底層往上仰視的,各種各樣階層人物形象都已出現,供我們去回憶、去想象、去感受那樣一個時代。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張屏瑾

正如李偉長評論所說:10年前的《繁花》是一個《繁花》的故事,10年之後的《繁花》是王家衛和金宇澄的雙劍合璧。

如今的《繁花》就像一個宇宙,以豐富的想象空間,給我們提供了無數走進它、談論它的角度。一個轉身、一個回眸……包括裏面穿插的57首經典老歌,都爲人所津津樂道。而在劇集之外,回歸到這部作品,它應該是一部值得去講述的、值得被賦予想象的所有人的故事。



標題:《繁花》聯合導演程亮做客番茄文化客廳: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根痰盂柄

地址:https://www.iknowplus.com/post/7681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